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蝉翼论文范文资料 与龙潭金箔薄如蝉翼,软似丝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蝉翼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2

《龙潭金箔薄如蝉翼,软似丝缎》:此文是一篇蝉翼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天工开物》记载:“凡造金箔,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竭力挥推(椎)打成,打金推(椎),短柄,约八斤重等”.南北朝时期,金箔专供金陵织制云锦制作龙袍.盛唐时,佛教兴盛,金箔用于佛像的装金和宫殿、庙宇的贴金.气候对金箔的制作很关键,空气湿度大,金箔的延展不好,容易粘在乌金纸上.空气干燥,金箔义容易起碎.南京龙潭这一带条件最适合打造金箔,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从南京去龙潭镇很远,过了栖霞山的栖霞寺后,还有半小时车程.龙潭镇上有一条废弃的窄轨铁路.在铁路的一侧,过几步路,就是打箔人葛义根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金箔厂.

龙潭镇很小,镇上只有这一家厂.男的打箔,女的切箔,是原来龙潭镇上人们的营生.家庭作坊变成工厂后,依然是男的打箔,女的切箔.“金箔的发源应该就是在龙潭.以前,镇上有个葛仙翁祠堂.家家都供养葛仙翁神像,四季上香,逢年过节跪拜,香案边上要放把锤,求神保佑打箔顺当.”葛义根说.

葛仙翁就是打箔人的老祖宗葛洪.据说,葛洪是距离龙潭不远的句容城北下荫人.他是炼丹的,用黄金、朱砂、雄黄炼丹修道.在炼丹时,他无意间发现了锻打黄金的方法.

南京最早打金箔的手艺人都是龙潭人,有刘、葛、印三大姓.刘姓的打金箔,葛姓的切金箔、姓印的制金线.1949年之前,龙潭镇周围的六子桥、四段圩等村落,都还是一家一户的金箔作坊.

葛义根家原来也有金箔作坊,爷爷就是打箔人.1984年葛义根高中毕业,被父亲拉到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当学徒.每天早晨四点被师傅叫起.光着膀子,通身只穿一条裤衩,再冷的冬天都是如此.屁股尖沾在凳子上,拿一根筷子来”划膀子”练锤.肩、肘、手三点成一线,筷子要擦着手的脉芯运行,找到落点,就轻轻擦过大腿,如果没找到就会扎在腿上把皮扎破.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打箔满三年才算出师.功夫练到家,打出的金箔延展性好.功夫不到家,打出的金箔会有砂眼,延展性不好,没有劲道,软绵绵的.

将金块熔化成细小条块,拍成薄金片,裁成1.5厘米见方的小薄片.然后做捻子,将小方薄片夹进黑色的乌金纸里,用2016张乌金纸叠成一方块,俗称“家生”,共可夹2014片小金片,外层再包以牛皮纸后,进行打箔.进行3个小时以上的捶打,再装进大的乌金纸里捶打30000次以上,才能形成金箔.

打箔时需要两个打箔人配合一起打,围着石礅,一高一低面对而坐.一个拿推锤,一个拿护锤.默契配合,上下反复捶打,捶打时只用锤子前面的半月牙.金片被包在乌金纸内,打箔人是看不见金片的,却得对金片的延展情况和走势了如指掌.

“不眦不涝不烂不破不塘心,不叮叮搭搭起狗肉块,箔打出来要起水鼓浪.”这一锤打过程中的秘诀,是金箔业世代相传的.好的金箔,薄如蝉翼,风一吹,就像水起了波浪一样.

打箔很讲究,奥妙无穷.“光就打箔人坐的板凳来说,板凳的高低,板凳的远近,凳的阳口,板凳的揿口,都很有讲究,对影响金箔的打造和光结度.”葛义根说.

早前,打箔人都是需要请的,是很上等的营生.因为金箔的打薄打厚都掌握在打箔人的手上.“同样多少的黄金,我可以给你打薄一点,也可以给你打厚一点.所以,东家对打箔人是不能怠慢的.打个比方,粘牛皮纸时,饭粒粘在了打箔人的石墩子上,东家的鸡过来吃饭粒,只要打箔人说,“你想吃我饭,我想吃你肉”,听到打箔人这句话,东家马上就把这鸡杀了给打箔人吃.”

打金箔需要打箔人的技艺,同时也需要一种特殊的纸张,两者缺一不可.金箔厂的老工人都还记得,原来厂里有一处“黑房子”,不透一点光,窗户全封,四周墙壁涂上黑色.乌金纸的原材料是浙江富阳一种竹子做的纸,《天工开物》中对乌金纸的制作有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止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然后弃去,为药铺包朱用,尚为破损,盖人巧造成异物也.”先进行打纸,把这种纸打结实了备用.点上豆油灯,灯上放上小瓦,让油灯的烟灰将瓦上熏成一层烟泥,将烟泥刮下来后,和熬过的植物胶搅和,成一种粘合剂,然后用砖蘸粘合剂在打好的纸上刷,一排刷五笔,再经过一些工艺就可以制成了.现在,金箔厂使用的乌金纸是厂里自己研制的.

打箔完成时,金子被打成了比纸还薄的片儿,而乌金纸不破不碎.好的乌金纸,耗金量低,打出来的箔无砂眼,成品率高.好的乌金纸一作(4厘米见方的金叶子,每120张为一作)可打1400-1500张箔,差的只能打800张箔.

一张捶打好的金箔厚度仅仅为0.1微米左右,不能直接用手去取.龙潭的老艺人发明了用鹅毛挑,同时配以口风吹的取箔方式.这种方式一直传承至今.将乌金纸包内的金箔用口风配合鹅毛,挑入柔软的茅台纸内.金箔不平时,用口轻轻吹平,这叫“出具”.

男打箔,女切箔,这个传统在龙潭一直没有变过.女工用竹刀将一片金箔挑到皮盘上,金箔见风起了浪,冲皮盘吹口气,金箔就变平整了.用一个平行竹架在金箔上横一下,竖一下划出一个“井”字.切割完毕,又对着皮盘缓缓吹气,被切下的“井”字四边,乘着风势飞走了,留下四方形的金箔成品.又用竹刀将切好的四方形金箔轻轻一挑,挑入茅台纸的夹层里,整道工序就完成了.切箔的手艺也是很讲究的.先要练口风,三根蜡烛并排点着,一口气就吹灭中间的那根,两边的蜡烛不能灭.风要成一条线,落点要准,吹不准,整个切箔纸都会被吹跑.葛义根说.

老人讲打造金箔是三分手艺七分工具.捶打出来的金箔,薄如蝉翼,软似绸缎.民间流传,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能盖一亩三分地.经科学测算,943张金箔只有一毫米厚,一万张金箔仅重178.125克.

现在金箔厂算上葛义根只有两个人会手工打箔,金箔厂的打箔已经被机械取代,工作原理同手工打箔完全一致,只不过将手臂挥打改成了机器锤击打.但是整个金箔生产工序还是以手工技艺为主,出具和切箔依然是手工来完成.

从小随父亲学打箔的葛义根有心收徒,来传承这一古老技艺.2D07年初,葛义根收下第一对徒弟杨文和戴登峰,两人都只有二十多岁,线已出师,

蝉翼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龙潭金箔薄如蝉翼,软似丝缎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蝉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蝉翼传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