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江淮论文范文资料 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江淮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3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是一篇与江淮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江淮地区在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经济繁荣,百姓富足.而到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灾荒频仍的局面.从农业垦殖和自然灾害的关系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可以为当今江淮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关键字:江淮地区;农业开发;生态环境

一、江淮地区开发状况概述

江淮地区是指西起桐柏山-大别山山麓,东到黄海,南临长江,北界淮河的这一地带.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江淮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北缘,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地形方面,本区西部多为山地丘陵,中部是平原,东部为临海低地.江淮地区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加之温和的气候,故而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开发.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魏晋以来,北方战乱人口的南迁,江淮地区作为人口迁徙的前沿地带,较早的接触到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加速了本区的发展.隋唐时期,由于大运河的开通及自身的经济发展积累等因素促使江淮地区走向高速发展阶段.安史之乱时,北方又有大批人口向这里迁移,劳动力的增加推动了本区的开发步伐.北宋时期,本区因为临近京畿,故而受到更多的重视,已经逐步发展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北宋末年,战乱加之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本区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元朝在淮安、扬州等地实行屯垦,重视商业的发展,江淮地区在饱经战乱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明清时期本区屡遭战乱、自然灾害肆虐猖狂,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致命的创伤.虽然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稳固措施,但是本区的经济地位正在逐渐下降.

二、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开发活动

明初,统治者为了加强京畿实力、拱卫京师,开始从其他地区迁徙居民.例如定远县因为屡遭兵乱导致人口减少,所以“迁江南常、松、苏、杭、严、绍、金华、初八府民居之,名曰‘填实’.故县三十三里,十九里为土民,十四里为迁民.” 明王朝对整个江淮地区进行了程度不一的移民活动.史料记载,洪武间凤阳府接受移民总数约为50万人,安庆府为33万人,庐州府为30万人,和州为1.5万人,滁州为2万人,滁州卫1.5万人,苏北平原为65万人. 人口的增加为本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保障,经济逐渐得到复苏.而明末的战乱,再次把江淮地区推向深渊.位于安徽地区的英山在历经战乱之后“屠戮纵横,尸骸遍野.县治民居悉毁无遗” ,其惨状可见一斑.在之后的几年里,江淮地区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满目疮痍.凤阳、庐州等地“被寇益慘,遗黎,农事多废垦”. 康熙、乾隆年间,随着社会的相对安定、政府的休养生息之养民政策逐渐落到实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经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经济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本区居民的思想观念更加封闭.史料记载,大别山区的居民“勤务农桑,少作商贾” ,宿松县的居民们“被褐读书,无他事,故其俗朴而易治”, 而位于里下河平原地带的宝应之民,在明代中叶便“以农为业,不事商贾.” 甚至长江下游地区的泰兴亦是“民多朴啬,食力重农等耕桑以为业,渔稻以为利,不喜牵车服賈,游于四方.” 由此可见,整个江淮地区居民的思想观念都是相当封闭、传统的,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观念也决定了本区经济以农业发展为主的模式.本区的农业开发主要包括圩田与兴修水利、对山区及沿海地区的垦荒、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玉米、番薯等).

三、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圩田及兴修水利活动

圩田是一种高产的水利田,极大地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在江淮大力发展圩田,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本区的繁荣.但是圩田对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言,则是一柄双刃剑.

首先,圩田的多功能开发模式使得圩田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缘堤之隙,杂植榆柳” 的開发方式,促进了圩田水土的保持和圩岸的坚固性,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思想.此外,多数圩田是按计划开发的,布局完整,圩圩相连,从而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利体系.可见,圩田生产的良性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圩田的重要性,历代官府以及百姓对圩田的修整、护理活动从未间断.明清时期各地圩区通常推选地方上的权贵或是望族族员担任圩长,主管圩田的保护事宜,“塘长圩长沿堤分岸,纠察巡警”.但是由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过度围垦,使得赖以滞蓄洪涝的水域日趋缩小、河湖面积不断萎缩,巢湖的变迁即是一例.圩圩之间为了排水泄洪而毁坏圩堤圩岸以此转嫁危机、盗湖为田行为的变本加厉,打乱了原有的水系,不仅加剧了水患的发生及其危害性,而且破坏了圩田的调蓄功能.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水灾频繁,圩田农业严重受损,粮食产量较低.洪涝灾害频繁,修整负担加重,导致了钱粮的免征以及巨大的赈灾费用,给国家财政收支造成了不利影响.

此外,圩田兴修所引起的纠纷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的动乱和危机.由于圩田以农田水利的兴修为中心,而兴修和维护圩堤必然涉及到圩民们的利益,从而引起一系列水利纠纷,引起地方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垦荒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前以提到,明清时期的垦荒主要包括对山地深林和沿海滩涂的开垦.在偏僻的深山里进行农业开垦活动,首先就是要把山地上的森林树木砍伐殆尽,以便腾出地方种植农作物.这一行为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森林资源的骤减.明代时的大别山区仍然是“自六安以西皆深山大林,或穷日行无人迹.至于英、霍山益深,材木之多,不可胜计.山人不能斧以畀估客,至作筏数岁不一遇.” 明代虽然长江流域的丘陵低山地带天然森林已所余无多,但是,在位置大多僻远的高山地区域,由于交通条件和政府禁令的限制,人类的生产活动尚未改变这些地区的原始森林植被面貌.像开发历史较长的秦岭一大巴山区,晚至清前期这里的景象尚是“古木丛草,遮天蔽日”、“长林探谷,往往跨越两三省” .这都说明清前期及以前江淮地区偏远山地上是有大量树木资源覆盖的.但是,伴随着垦荒的进行,森林资源日益濒临危机.乾隆年间的霍山“所垦之山究不如平畴沃衍,垦不数年,辄败,则又垦新山以继之,日睃月削,于是山无不垦,而材木渐空” .

江淮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关于对写作江淮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江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