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砥砺论文范文资料 与课堂因砥砺更精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砥砺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6

《课堂因砥砺更精彩》:本论文可用于砥砺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砥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谈及自己公开课教学的感悟时曾说:“公开课成就的不仅仅是一堂课,更重要的是,你如此精心,会不自觉地影响你的日常课堂,就好比吃过了一个甜桃,就再也不吃烂桃一样,你同样会如此费尽心思地对待你的日常课堂.”

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必然是“费尽心思”,更细致地研读教材,更周密地安排环节,在反复研读和推敲的“痛苦”中才创造出了流畅而有效的精彩,也正是这个“痛苦”的过程才促使教师更快地成长.当自己在每一次公开课中得到新的感悟时,当自己用上好每一堂公开课的精神来完成每一次日常的教学时,自己也会为自己的不断成长而感到满足!

当我接到学校的通知去参加由多校联合举行的八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时,挑战的机会又一次来临.尽管自己有着不少赛教和公开课的经历,但面对着指定的教学篇目《匆匆》,对接下来两个星期充满“痛苦”的准备过程还是充满了不安.

散珠零乱

《匆匆》是只有六百多字的小短文,在粗浅阅读中感觉站在八年级学生学习的角度上,文章似乎浅显了些.在阅读的同时注意收集一些有关《匆匆》的解读、赏析文章,渐渐地也算读出了一点东西.区区六百多字的小短文,将无形的时间和作者潜在的意识都通过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自然地引发了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想象和深思.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应该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写法特点则颇值得深入分析.由此,我将对文章写法特点的分析确定为本次教学的重点.

我在此过程中也渐渐地闪出一些设计灵感:2014年春晚的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了广泛关注,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借其对时光匆匆的吟唱引出对《匆匆》的学习,感觉有趣、有味,可以作为不错的导入材料.文章对画面的营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总结出来指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文中多处使用问句,问而不答,然而答案又不言而喻,用改换句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写法,可以更好地感受作者引发读者深思的自然和巧妙.结尾可以用为本文写推荐词的方式,既能总结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又是对表达能力的训练等

当有了这些想法时,产生的疑问也随之多了起来.将《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新课的导入部分,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人感觉不是为导入而导入?如何将这首歌和《匆匆》联系起来?这中间的连接词该如何设计?怎样通过对画面的品读自然总结出作者对修辞的运用和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方法?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文中为数不少的问句?写推荐词该如何提出具体的表达要求?等

在第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里,有萌生设计灵感时的惊喜,转而这惊喜又随着思考的深入而变为焦虑,这些看似有点意思的灵感如同零乱的散珠一般,感觉有存在的价值却一时间看不出美丽.

一线串珠

一堂课必然由几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必须为达成本课的目标服务,同时每个环节都不能彼此孤立,更不能彼此矛盾,它们必须是环环相扣,指向统一.如果在第一阶段的备课中确定了教学的方向,单个的环节有了些眉目,那么如何围绕着教学重点将各个环节组成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便成为安排和考虑的焦点.前期如散珠般零乱的设计灵感能否放出璀璨的光芒,全在于是否能找到将它们有序合理地串联起来的“线”.

一遍一遍听着《时间都去哪儿了》,反反复复读着《匆匆》,时时刻刻想着围绕每一个环节所需要面对的问题,终于在联系准备试上的班级时找到了突破口.因为是借班上课,在和八年级的同事了解班级情况的时候谈及了学生在散文阅读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阅读的重点,拿到文章只知道从头到尾地读,读的过程中对应该整体感知什么、什么样的词句是关键等问题没有方向感.阅读的低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散文文体特点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匆匆》的学习来体会一下散文的文体特点,为以后的散文阅读找一个解读的方向,这是对学生多么有意义的教学啊!

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将散文的特点归结为“具体形象的描述和引人深思的情理”.初中学生阅读的散文一般以叙事性和抒情性居多,围绕着散文的“形”和“神”,用更通俗易懂的表述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把握.就这样,一条将“零乱散珠”连缀起来的“线”出现了!于是,整个教学流程终于流畅地“流动”了起来.

并不孤立的导入

课前两分钟开始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和此同时,将这首歌的歌词展示在投影上.学生边听歌边欣赏歌词: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等

和学生亲切交流听歌的感受,学生都感受到这首歌在今年很流行,因为它感叹了时间流逝之快,引发了听者对父母亲情的感恩.此时,启发学生思考:时间是很抽象的,歌词是如何让我们感知时间的流逝的?有学生抓住“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分析歌词通过景物的变化来写时间的流逝,有学生抓住“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分析歌词通过父母变老的过程来写时间的流逝等适时进行小结,《时间都去哪儿了》能打动人心的原因正在于歌词用具体形象的描述让听者有了清晰的感知,在欣赏歌曲的时候自然地进行联想、联系自我,引发了对积极情感、丰富内涵的思考和回味.经典作品莫不如此,描述具体形象,情理引人深思.

循序渐进的过程

承接着导入部分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分析,在基本理清《匆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问:《匆匆》和《时间都去哪儿了》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很容易发现课文和歌曲都写了时间的流逝,引导学生去发现其描述同样具体形象,情理同样引人深思,当然课文的内蕴要更加深厚,然而,打动我们的还是那两个关键.

接下来,以第一、二自然段为例,找出使人感觉时间流逝具体可感的文句,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写这些句子,以此来感受文章如何描述具体形象.同时找出作者面对时间流逝陷入深深反思的文句,感受这些文句的表述特点,以此来体会文章引人深思的情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地找到文中丰富的修辞,如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这些修辞营造出了充满画面感的动人意境.为了表达出“偷”“藏”等词生动地写出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令人无可奈何的特点,学生聪明地找了“拿”“放”等词来改换,比较之下,效果分明.当学生找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类问句时,他们体会到了作者为时间流逝而苦恼的情绪,我引导学生也用改换的方式,如“我们的日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时间就这样逃走了,现在也不知道到了哪里”,问句更能引发思索的作用让学生感到叹服.学生围绕“描述具体形象,情理引人深思”找关键词句、析写作方法、思情理内涵,指向分明,有条不紊.学生按照这样的解读过程来自主学习后面的三个自然段,其间的发现更加丰富,得到的感受更加深刻,对散文之美有了更清晰的体会.整个阅读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而渐入佳境.

学以致用的结尾

最后用为《匆匆》写推荐词来结尾,不用绞尽脑计地设计题目,要求很明确,推荐时应该做到描述具体形象,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用推荐词来激发更多的人阅读思考本文等

无穷回味

在清晰的思路下轻松地上完了课,这堂课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赞誉.特别是当天上课的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使用《时间都去哪儿了》来导入,许多听课老师肯定了我的做法,不为气氛而听歌,不为导入而导入,课堂始终围绕着“描述具体形象,情理引人深思”这条线展开,做到了脉络贯通,浑然天成.这本就是自己的追求,同仁们一致的肯定更激发了自己在课堂设计上不断努力的 .

磨课的过程总是艰辛的,磨课的同时更是磨人,当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磨课过程中不断提升时,磨课的魅力便大放光彩!

砥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课堂因砥砺更精彩为关于砥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