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会组织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社会组织独立性和自主性关系探究基于浙江经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会组织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2

《中国社会组织独立性和自主性关系探究基于浙江经验》: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社会组织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众多中国社会组织(NGO)缺乏独立性,但拥有一定自主性;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必须将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两个分离的概念加以使用.按照既有的理论结论或推论,中国NGO以放弃独立性的方式赢得自主性,因而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然而,考虑到组织场域条件及组织自身的性质,组织获得自主性的具体能动行为方式应该是差异化的,这样独立性和自主性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动态和复杂的.对浙江省的公益型及互益型组织的多案例比较研究表明,组织自身的类型、性质和外部场域对其自主性和独立性组合(hybrid)方式有深刻的影响,而透过这些不同组合及其变迁,可发现两者的关系细节.进一步地,这些关系及成因的发现,可以为今后中国社会组织性质的精确描述和机制性解释探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独立性;自主性;组织类型;场域条件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4)01-0018-09

一、引 言

无论就社会组织的公民社会价值而言,或就其在政府转型及公共服务中的功能而言,中国NGO的核心特征及其和政府的关系均有理由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公民社会理论的驱策下,学界围绕公民社会的基本标准,对中国NGO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但结论是符合公民社会独立性标准的NGO是少之又少的①,这也导致了“半公民社会”、“国家引导的公民社会”等一系列概念的出现.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变得日益强大,这又直接印证了它们作为“国家体系之外的另一种推动力”②真实地存在着.

为了解释众多中国NGO不独立却可能自主的现象,学术界提出了诸如镶嵌式自主、依附式自主等社会组织特征的描述性概念.晚近的成果更指出了中国社会组织的非独立性(依附性)和自主性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即在当前中国国家社会关系框架下,中国的社会组织会能动地放弃独立性,来赢得组织自身的自主性;这样,自主性和独立性之间必然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然而,这种解释显然源自某种理论推演,而未注意到,组织的自主性是组织能动性的产物,而能动性的具体方式和组织场域条件及组织自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经验观察,还是理论直觉都显示,在独立性和自主性之间,可能存在着动态和复杂的关系.为了揭示这种关系,我们需要探究两个核心问题,其一,(不同)组织究竟以何种方式来获得作为真正第三部门必备特质的自主性的?换言之,获得方式仅仅是放弃独立性吗?其二,组织获取自主性的具体方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不只是缘自于作者的好奇心,更是由于,在中国社会组织特征研究方面,许多既有的研究或者看重宏观理论推演,而对事实和价值的分殊却无能为力;或者通过部分事实提出描述性概念,却加剧了理论的碎片化.而本文将目标设定为中国NGO特征的相对全面的事实性描述,暗含着一种“终极”的目的追求,即寻求中国社会组织特征形成的机制性解释;而只有真实地说明了事实本身(what),追究为什么(why)才是可能的和有意义的.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标,我们首先将对中国NGO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相关研究进行批判性回顾;其次,详细阐述本文提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操作化定义,并由此形成观测社会组织特征的独立-自主组合二维视角;再次,对来自浙江省的两个类别的案例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类型的组织在不同场域条件下的独立性、自主性状况及其变迁,提炼独立性和自主性两者之间的联动变化规律;最后,文章将对本项研究的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

二、中国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中国NGO的基本特征研究方面,独立性概念率先受到重视.由于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眼光投向了社会组织领域,公民社会研究的兴起则一度和社会组织研究几乎完全重合.近代公民社会理论虽可上溯至洛克、黑格尔等人,但托克维尔传统对当代公民社会研究的影响可能是最为显著的,社会组织的独立性概念常常被用以检验西方标准下的公民社会是否在中国业已出现.

由于对托克维尔式公民社会的价值认同及对泰勒式公民社会标准泰勒:《市民社会的模式》,载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和市民社会》, 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的坚持,无论是多元主义White G.,Howell J.& Shang X.,In Search of Civil Society: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China,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邓正来,景跃进:《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年第1期; 俞可平:《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等.,法团主义Chan,Revolution or Corporatism? Workers and Trade Unions in Post-Mao China,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1993,p.29;Unger,J.& Chan.,China,Corporatism,and the East-Asian Model,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1995,p.33;顾昕、王旭:《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和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等.,抑或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本土框架郁建兴、江华、周俊:《在参和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高丙中:《社会合作和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中国公民社会》,2006年第3期.在其研究中都有理论愿景替代现实经验之嫌,它们都执着于为现实或未来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设计某种理想模型.

事实上,中国NGO的独立性缺失随着实证研究的深入已被学界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放弃对于中国NGO的愿景描述,转而研究在中国转型时期中社会组织的现实特征.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社会组织能动的角度去研究国家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发现了在社会组织独立性之外的新变量:社会组织的自主性.

社会组织论文参考资料: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语言学论文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结论:中国社会组织独立性和自主性关系探究基于浙江经验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社会组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北京工商注册服务平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