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资料 与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宏观经济管理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5

《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和》:该文是关于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中国宏观调控是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实践的概念创造和理论总结.中国宏观调控无论是目标选择,还是实施手段,与经典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界定、论述相比,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使得中国宏观调控形成了一个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国范式.

【关键词】概念;宏观调控;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1—099—06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寻求“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范式”,是相当一批理论研究者矢志不移的追求.经济学的研究也不例外,探讨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是很多研究者的努力方向.宏观调控就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学概念,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潜在的理论研究价值.在中国3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宏观调控发挥着越来越令人关注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宏观调控已经有六轮完整的实践,第七轮也正在发展之中.透过这长期的实践,中国宏观调控无论是目标选择,还是实施手段,与经典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界定、论述相比,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首先,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制度一般被认为是外生的,但中国的宏观调控被中国党和政府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其次,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宏观经济政策并不针对结构问题,但中国的宏观调控始终在强调结构的优化;第三,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中国的宏观调控手段还包括行政手段.

这种来自实践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导致理论界在关于宏观调控的认知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理论界目前关于宏观调控的认知存在着广义论、狭义论和特色论三类观点.广义论者将宏观调控等同于政府干预,把政府针对市场失灵采取的所有经济措施都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以马洪(1993)[1]197曹玉书(1995)[2]2、邱晓华(2004)[3]等人的观点为典型代表.狭义论者则将宏观调控简单地对应为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认为宏观调控仅指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以黄达(1999)[4]2、张鸿岩(2004)[5]100、许小年(2007)[6]和汤在新(2006)[7]86-92等人的观点为典型代表.特色论者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是属于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管理行为,是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衍生的理论概念,从目标选择到手段选择都不能用经典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只有少数学者持特色论观点,其典型代表是刘瑞(2006)[8]等.比较上述观点,广义论的缺陷在于将政府规制等微观措施也纳入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混淆了宏观和微观的差异;狭义论的理论渊源是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虽然被众多研究者所接受,但无法解释宏观调控作为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行为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而特色论虽然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现实,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成果,因而成为少数派.这些分歧说明,解读中国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宏观调控措施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的宏观调控行动,更提升了中国宏观调控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在宏观调控的理解和认知方面给予合理的解读,无疑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学体系的构建.

二、宏观调控: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概念

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体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直接面向企业等生产者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是国家管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市场逐步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在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管理方式也在转型,宏观调控发挥着越来越令人关注的作用.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宏观调控概念经历了宏观调节—宏观控制—宏观调控的形成和发展链条.宏观调节的提法最早见于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文件提出:“越是搞活经济,越要重视宏观调节,越要善于在及时掌握经济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以利于调节社会供应总量和需求总量、积累和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调节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布局等”1985年8月13日,针对当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膨胀的情况,《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瞻前顾后、统筹安排》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同志较多地重视微观放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贯彻党、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控制的指示.”这是宏观控制首次正式出现在公开报刊上.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决定进行经济调整,治理经济环境.1988年9月26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这次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等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宏观调控.”从此,宏观调控在中国开始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到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发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党和政府关于宏观调控的论述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认识.该文件对宏观调控的制度性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该文件明确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明确了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等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论文参考资料:

宏观经济杂志社

经济管理论文选题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杂志社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结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和为关于对写作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宏观经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