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基础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设计的学习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基础教育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3

《基于设计的学习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究》:该文是关于基础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教学中承担着日愈重要的角色.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不少弊端,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没能真正发挥其在促进教育教学方面的作用.本文将“基于设计的学习”这一新兴学习范式运用于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选择了其中的拓展模块进行教学模式构建,以期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详细论述和探究,论证“基于设计的学习”能有效改进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21-04

一、前言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特别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后,不仅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學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依据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1]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大多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授课方式,仍然停留在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或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因此,有专家认为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嫁接在传统教学上,局限于低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低阶知识的学习(钟启泉).专家对这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表示担忧,将之称为“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黎加厚,2003).而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以及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作用,就要改进传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迈进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基于设计的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范式,最先由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多林·尼尔森教授提出,并在K12课堂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基于设计的学习”从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入手,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高阶思维的训练.这与信息技术课程提倡实践性,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特征是相符合的.

二、基于设计的学习概述

基于设计的学习(Design-based Learning, DBL),也称为设计型学习.克罗德纳(Janet L. Kolodner)定义“基于设计的学习”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试图设计东西时学习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他认为DBL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2]多林·尼尔森(Doreen Nelson)认为“基于设计的学习”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设计产品和方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学科内容,分析问题,建立标准,探索问题,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设计型学习是“一种通过课程和学习项目使学生学会设计的教育模式”.[4]

“基于设计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性:这是DBL的核心特征.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②迭代性:DBL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一次任务后,需要对其设计方案或模型进行评价和修改,并进行再次测试和循环.③反思性:学生完成设计方案或模型后,将通过评价反思的过程对方案或模型进行修改.④合作性:DBL通常强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设计任务,并在小组之间或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展示,或评价反馈.⑤整合性:DBL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调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支持其设计任务的完成.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整合已学知识,对旧知进行深入建构,以掌握新知.

国外对“基于设计的学习”的研究时间较长,提出了许多相关的操作模型,并在实际教学项目中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依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选择其中的“基于设计的科学探究式学习循环模型”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模型.“基于设计的科学探究式学习循环模型”是由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克罗德纳教授提出.该模型的操作过程见图1:

该模型由“设计/再设计”和“调查/探索”两个循环部分组成,两个循环间由“需要做”和“需要知道”相连接.学习者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调取信息或知识来解决问题,就转到调查/探索循环中,经过调查、分析、探讨等认知活动获取问题解决的方法支持,然后再回到设计/再设计循环部分,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设计任务.

三、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基础教育阶段包括义务教育(即小学和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分为两个主要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而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6]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模块以“信息技术基础”为主要内容,拓展模块内容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技术”.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则只包括基础模块,并列设置三个基础性与方向性兼备的内容,分别为“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其指导思想是以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为主.[7]

基础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基础教育论坛杂志

基础教育杂志社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

基础教育课程期刊

基础教育参考杂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结论:基于设计的学习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究为关于对写作基础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基础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