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范文资料 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段实施序列转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段实施序列转化》:本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产物,没有具体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活动教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文章认为,研究的内容本身并没有问题,只要适合不同年段的学生就行,关键是教师在课程实施和活动开展中如何去定位和操控,如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灵活地组织和指导,如何适应和满足不同年段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促进和引领不同年段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分段实施中必须实现科学的序列转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段实施;序列转化

提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等主题,低年级学生在研究,高年级学生也在研究.他们在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成果的展示等环节也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对于相同主题的内容,是不是所有年段的学生都适合去研究呢?不同年段的研究是否显得重复多余呢?我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些相同主题内容的研究呢?

一、课程目标由体验化转向探究化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当充分体现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课程目标应当有明确的重点和关照,应当在上一个年级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要求和层次,由对活动过程的体验逐步走向对活动问题的研究,同时应当逐步学会独立地参和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对活动目标的自主达成.例如低年级学生的活动目标一般为在教师或父母的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初步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完成研究过程,并记录下研究结果,形成活动参和过程的丰富体验;中年级学生的活动目标一般为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研究搜集相关资料,灵活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完成研究过程,记录下研究结果并作简单的分析,能运用口头阐述、文字、图片、实物、表演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而高年级学生的活动目标一般为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研究综合搜集和处理相关资料,熟练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完成研究过程,并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调查报告,能选择合适的手段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建设性观点.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在分段实施中明显由“侧重于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逐步走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层次性和序列性.

二、研究内容由生活化转向社会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资源有待地方学校和学科教师自行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开发和利用,活动内容也有待选择和拓展.我们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研究内容的层次性和序列性.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的研究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重点,以学校和家庭周边的资源为抓手,以游戏、故事、歌曲等活动为主要形式,研究内容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中高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研究内容范围可以逐步拓展到社区、社会等领域,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中心,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话题为重点,以社区、社会资源为抓手,以调查、访谈、交流、探究等活动为主要形式,研究内容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的社会立足和未来发展,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要,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分段实施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生活化”走向“社会化”,从而实现了研究内容的序列转化.

三、选题方式由封闭化转向开放化

选题,顾名思义就是对活动主题的选择和确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有的环节.一般来说,学科课程的课题或主题都是已经确定好的,教师只需要围绕课题或主题预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就可以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活动主题都是需要选择和确定的.

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对课题或主题选择范围的大小或选择权利的多少,或者教师对选题所参和或限制的程度,我们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方式分为封闭式、半封半开式和开放式三种.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浅显,很难形成客观、准确的看法,因此在这个年段一般采用的是封闭式的选题方式.教师根据学校、社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活动指定研究主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主题进行研究学习,所拥有的选择权很小甚至为零.中年级学生年龄逐渐增长,主观意识和见解逐步形成,在这个年段适合采用半封半开式的选题方式.教师根据学校和社区等周边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预先设计一些源于不同领域的课题或主题,让学生从中选择,然后将选择人数较多的课题或主题进行归并或提炼,生成研究的课题或主题.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评审事物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采用开放式选题方式.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由地提出主题,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主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组,最后形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研究课题.当然,有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选题方式.

四、活动过程由单一化转向综合化

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后者只是活动,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真正体现其课程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笔者可以理解为知识的综合运用、方法的综合运用、模式的综合运用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一般有生活养成式、角色模拟式、主题探究式、调查统计式、实验操作式、实地访谈式等,具体该运用哪种形式同样应体现分段实施的层次性和序列性.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适合采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如生活养成式、角色模拟式进行,且不宜随意变化,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起步参和;中年级学生可以逐步引入后几种形式,提出相对较高一些的要求;而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机地整合两种甚至多种形式,将活动过程推向综合化.多种形式的介入必然对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然对课程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在实践中应当一切以学生为根本,灵活地调控和操作,逐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段实施由单一走向综合.

五、评价形式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必需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必然途径.评价也应当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特点区别对待,体现不同的侧重点,形成有效的层次和序列.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嘉宾评价等.低年级学生尚不具备客观的评价能力和主动的评价意识,一般适合采用教师评价和嘉宾评价的方式,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艺术、委婉地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年级学生的主体评价能力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尝试着融入小组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尊重同伴的学习成果,并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而高年级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和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更多地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将评价形式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总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分段实施,更需要序列转化,而实施和转化的根本着眼点和立足点在于学校、社区资源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特点,实施和转化的根本原则在于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只有真正地体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段实施的序列转化,学生的递进式发展才能显得更加的有序有度有保障,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形成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综合实践小论文

综合实践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段实施序列转化为大学硕士与本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