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实证分析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证分析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1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本论文为您写实证分析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过程存在很强的多主体性、模糊性和随机性.文章将云模型引入不确定语言多准则决策领域,进行知识的定性定量转化和语言值的集结,建立基于云模型的不确定语言多准则群决策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教师个人背景和教学素质、教学技能和教学责任心、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四个准则层共39个指标构成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该方法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云模型;不确定语言多准则群决策方法

一、引言

教学是高等院校的核心功能之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其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开展对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于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高校教师队伍也日益庞大,很多年轻博士、硕士或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充实到了教学岗位.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训练,岗前培训也有走过场之嫌,因为他们是先从教再培训,而培训的内容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存在多大的联系;和此同时,各高校在激烈的竞争排名中,越来越重科研轻教学,使得教师面临极大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压力,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影响了教学效果.由此导致了高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这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担心和质疑.因此,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要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首先得对其教学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质量管理.

评价需要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借助全面、客观、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基于教学管理的角度展开的,要么根据学校的相应奖惩办法给教师增加或扣除相应的分数;要么以数量衡量质量,即以教师完成的课时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课时量越多的教师业绩等级越高(这可能歪曲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级,因为过多的课时量可能会分散教师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要么以少数专家或领导听课打分、少数学生评教打分的方式作为评价的手段,这种评价难免有主观片面性,也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出现情感扰动问题.这些指标设计和评价方法不仅存在主观片面性、评价主体单一性,更缺乏以教师和课程为分析对象的微观基础以及质性评价,未能对教学的内在规律进行客观、科学考察.

在理论上,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至今没有停止过.教学评价理论发展也经历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估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强调教师个人特征和品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Cattell(1956)、Barr(1983)、Ryans(1986)、Berliner等,被后人称为“黑箱”(blackbox)研究;60年代后,学者们才将评价的重点转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学内容和学生互动中去,如Dunkin & Biddle(1996)、Rosenshine & Furst(1971)、Medly(1977)、Kyriacou(1997)、Wood、Rosenshine & Stevens(1986)、Berline & Tichenoff(1986)等;80年代末期开始,教师教学效果的研究已经超越课堂行为,重视分析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和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其教学质量的关系,如Richardson(1996)、Philipoou,(1993,1999)、Kyriakides等(2002).

国内学者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自20世纪70、80年*始,一些学者就构建了包括教师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方法的使用、板书清晰工整程度等简单的评价指标,以学生打分,计算被评教师的加权平均分数的方法,少数学者采用马尔柯夫链(Markov)评估模型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教育部分别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话题”和要求“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后,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献才大量涌现,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模型构建不断推陈出新.到目前为止,学者们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从教师课前教学准备、教师自身素质,到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再到课后教学效果,但不同学者各有侧重,且具体子指标也不尽相同.从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来看,目前理论界和实践中通常使用的几种评价模型和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如丁家玲和叶金华(2003)、陈正(2004)、马立等(2005)、严军花等(2007)、黄玲花(2009)、魏媛(2011)等等,马尔可夫链法如王冲林(2008)、邹杨等(2008),主成分分析法如金昌录等(1996)、闫在在(2006)等等,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如叶宗裕(2009)、王吉权(2011),神经网络法和数据挖掘如吕云玲(2009)、舒重胜(2008)、左国平等(2011),灰色关联分析法如方刚(2008)、粗糙集理论如岳丹丹(2009)、张如(2011),支持向量机(SVM)如徐高欢(2007)等.这些方法将评价者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量化、模型化,消除了偶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比传统方法科学、合理,提高了评价的可信度.但是,科学、全面、客观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涉及的主体多、内容多,评价指标的描述多为定性自然语言,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它既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不确定语言多准则群决策过程,采用传统的数学模型已经难以准确完整地进行描述.而已有的这些评价方法大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技术的研究,有的评价指标量化缺乏科学依据,有的不能同时很好地体现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的在确定二级指标权重上的主观随意性大,有的评价过程缺乏生动直观性,使评价结果可信度难以提高.同时,现有文献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要考虑显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变量,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内在禀赋,即教学素质和教学技巧的变量.有鉴于此,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同时包含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显性变量和内在禀赋变量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能把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定性的语言值和定量数值之间自然转换的云模型,并将其引入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这一具有不确定性语言多准则群决策的问题中去.

实证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实证分析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规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