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视点论文范文资料 与历史资料搜集和视点选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点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7

《历史资料搜集和视点选择》:这篇视点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 资料工作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在搜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要具备慧眼和细心,同时还要具有鉴别能力,鉴别资料本身就是研究的开始.在研究视点的选择上,微观研究应是我们研究的入门,宏观研究则是研究的升华.研究题目的选择和确定需要有一明确的线索和主题,单则成文、合则成书,切忌一盘散沙.研究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实事求是是我们研究的最基本点.

关键词 资料搜集,研究视点,土尔扈特蒙古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7)24-0003-05

历史资料搜集和研究视点选择,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为了能够更明晰地阐释这个命题,我们不妨以18世纪土尔扈特人东归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对象,结合个人40余年研究实践讲点体会.

公元1771年1月,在俄国的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土尔扈特人焚烧了自己的帐篷,开始了东归的历史性征程.东归的队伍经过7个月艰苦的跋涉终于到达了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察林河当时是在大清国土的版图里.在察林河畔,东归的先头部队和清政府的边防巡逻部队相逢,几天后的阴历七月十六日,清朝巡逻队的总管和东归回来的大部队和领导人渥巴锡等在察林河畔会面,并安排了回来的首领们到承德会见乾隆皇帝一事.同年的九月初八(公元10月15日),在承德的木兰围场,乾隆皇帝接见了渥巴锡.渥巴锡在承德活动了半个月,接受了皇帝的封赏,非常圆满地返回新疆.当时西方学者们对这个事件评价很高,把这个事件称为土尔扈特人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个美国学者这样说:土尔扈特人东归是人类永恒地追求自由和和平的一个真实范例,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伟大的叙事史诗.我们暂且不说这一壮举的爱国主义因素,单就其事件本身足以令人震撼:一个十几万人的部落,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一个半世纪.在那儿安家立业,繁衍生息.突然十几万人义无反顾向东挺进,回到他们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万里征程,历经艰难险阻,将近17万人的东归部落在新疆安置下来的实际上只有6万多人,10万余人死在东归途中.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世纪,他们是现在生活在新疆的蒙古族的主体部分.他们为开发新疆、保卫新疆做出了重大贡献.直到现在,当年回归的土尔扈特人后代仍然生活在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布克塞尔蒙古族自治县及乌苏、精河、伊宁、昭苏、尼勒克等地.这一历史事件,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这些土尔扈特人跟我们蒙古族是什么关系?这些土尔扈特人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从原来生活的新疆北部地区迁徙到那么遥远的伏尔加河流域,并在那儿生活了一个半世纪?他们在伏尔加河流域的一个半世纪又是怎么生活的?他们跟俄国的关系怎样?他们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什么性质的政权或是统治实体?后来为什么冒了那么大的风险,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回来了,回归的过程和路线又是怎样的?面对这么大一支队伍,当时清政府的反应是什么,做了什么样的决策,怎样安置这些回归的土尔扈特人?清朝政府当时的举措对于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起一个推动还是阻碍作用?要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会一个个找到答案.

土尔扈特是我们中国蒙古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蒙古族曾经建立了元朝,统治了整个中国.到了清朝,当时的蒙古族主要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称之为漠南蒙古;第二部分是生活在现在的蒙古国,称之为漠北蒙古;第三部分是漠西蒙古,自称为卫拉特蒙古.卫拉特蒙古和土尔扈特蒙古有直接关系,因为卫拉特蒙古在清朝初年分为四部,即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原来生活在新疆北部,17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群雄涌起,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卫拉特蒙古内部斗争很激烈,四部之间为争夺牧场而征战不息.当时土尔扈特部的牧区被准噶尔部占了很多,为了寻找新的牧地,土尔扈特部决定往西迁徙.他们沿着祖先经常走的路西行至伏尔加河.当时的伏尔加河流域还是一个无人管理的地方,在清代史籍中称之为“欧脱”,土尔扈特部落在那里住了下来,并按他们游牧民族的习惯建立了自己的汗庭,发展了自己的游牧经济.从1630年前后一直到1760年前,100多年时间里,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也曾有过兴旺发达的时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玉奇汗.他在位的时间是1669~1724年.那是土尔扈特汗国最兴盛的时期,也是汗国政局相对稳定的时期.但阿玉奇汗之后,土尔扈特内部争夺汗权的斗争持续不断,汗王不断更换.期间,土尔扈特面对俄罗斯的东进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到18世纪60年代初,渥巴锡继位时,土尔扈特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是俄国哥萨克移民越来越多;二是俄国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这个政治压力主要体现在俄国要求土尔扈特最高决策层的组成要接受俄国的控制;三是俄国要求土尔扈特每年提供兵源,参加俄国和土耳其的战争;四是政治经济军事控制之外还有一个文化的控制,土尔扈特信奉藏传佛教,而此时俄国东正教的渗透越来越强烈.18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土尔扈特人从汗庭到普通老百姓,都觉得在俄国生活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我们从当时俄国的史料里,以及渥巴锡回来以后和清朝皇帝谈话的记录来看,在1667年以后,土尔扈特的领袖们就开始商量怎么办.当时他们有几种选择,一个是公开对抗,可是在力量上又抵不过俄国,全盘接受他们又不乐意.唯一的办法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和他们同宗同教的地方.当时又是康乾盛世的最盛期,从清朝来说,对于这些远离故土的人,他们采取的是和好宽松的政策,让这些远离故土的人觉得此时的统治者会善待他们,也就是说他们有地方可去,而这个地方对他们又有极大的吸引力.而这样的选择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当时的客观条件.所谓主观因素,就是他们觉得东方是祖先生活的地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自己的故乡.客观上,土尔扈特首领感觉清政府对他们很体恤.清朝皇帝曾两次派使团专程去看望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这在18世纪也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1714年前后,有個很有名的图理琛使团,图理琛并不是这个使团的负责人,但他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叫《异域录》,他因写这本书而流芳百世.这个图理琛使团见了当时土尔扈特最盛时的汗王阿玉奇.到18世纪30年代雍正皇帝派满泰使团也到了土尔扈特人的汗庭,那时汗王已是阿玉奇的后代.此后土尔扈特使团也不断到北京来.另外土尔扈特人信仰藏传佛教,他们有一个传统就是到西藏去礼佛,史料上记载叫做熬茶礼佛.土尔扈特的贵族们不断派使团到西藏去礼佛,都要先通过清朝政府的安排,所以和清朝政府关系十分密切.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客观因素,所以在1767年土尔扈特首领们决定要东归.经过几年的准备,终于在1771年1月开始行动,走的路线基本上是一条草原丝绸之路.乾隆皇帝把回来的这些人安置在今天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那是一个草场非常丰美的地方,也就是著名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还有一部分被安置在新疆的乌苏,这里是从乌鲁木齐到伊犁的中间站,是个交通枢纽.第三部分被安置在乌苏西边的精河,第四部分被安置在新疆的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现在属于阿尔泰地区.这个分布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

视点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历史资料搜集和视点选择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视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视点名词解释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