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蜉蝣论文范文资料 与生若蜉蝣,爱如沧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蜉蝣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1

《生若蜉蝣,爱如沧海》:这篇蜉蝣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熊芳芳,笔名麦子,生命语文首倡者、研究者及践行者,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家,百度优课年度优秀讲师,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标课题负责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委,第五届“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命题人,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名师*:语文教学智慧篇》(山东师大“名师智慧研究”课题历经三年的研究成果,总主编巢宗祺)一书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十大名师和十大理念》(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和教法研究”成果)一书收录的10位名师之一.

开篇语

麦子带你穿越中国的经典文化,聆听遥远的声音,倾听时代的回响,探索写作的津梁.

为什么读经典?

卡尔维诺说:“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实际作用,原因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式,这一切都将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哪怕我们已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所读的那本书.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这本书,我们就会重新发现那些现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尽管我们已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卡尔维诺还说:“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阅读经典作品,你就得确定自己是从哪一个‘位置’阅读的,否则,无论是读者还是文本都会很容易漂进无始无终的迷雾里.因此,我们可以说,从阅读经典中获取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种善于交替阅读经典和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材料的人.”

这就是本栏目的宗旨:穿越经典文化,联系当代材料,挖掘写作元素,让经典和现代呼应共鸣,让阅读和写作互动共生.盼望有你同行,分享阅读人生.

遥远的声音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重点注释】

(1)蜉(fú)蝣(yóu):一种昆虫,也叫渠略.翅薄而透明,夏月阴雨时自地中出,常在水面上飞行,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

(2)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3)于:古同“乌”,何,哪里.

(4)采采:犹“粲粲”,华丽鲜明的样子.

(5)掘阅(xué):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阅,通“穴”.

(6)麻衣:白布衣.这里指蜉蝣透明而有麻纹的羽翼.

(7)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翻译】

蜉蝣展动着翅膀,衣裳鲜明又漂亮.我的心多么忧伤,我的归宿在何方?

蜉蝣展翅在飞翔,衣服华丽又闪亮.我的心多么忧伤,我会归息在何方?

蜉蝣破土至人间,麻衣白亮如雪片.我的心多么忧伤,我会归止在何方?

解读赏析:

蜉蝣,一种渺小到几乎被我们忽略的昆虫.它们的幼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出水后蜕皮为成虫,它们一朝成为成虫,竟然不食不饮,只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匆匆地结束了生命,所以人们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它们.但这短暂的生命,却不遗余力地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它们 充沛,舞姿曼妙,当生命消亡之时,它们一如飞舞的秋叶,静静地陨落,给世界留下惊心动魄的一瞬.古往今来,它们令多少文人为之倾情写诗作赋.

两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面对这朝生暮死的小虫,产生了对自我生命的深深观照,并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对短暂而美丽、渺小而壮观、生而美丽却终须消亡的生命的眷恋和困惑和从何处来又会到何处去的迷茫和追问.《诗经》中的这首诗歌,既是诗人的自我意识在宏大的自然界面前的觉醒,也是诗人对自我生命的感喟和追问,更是对蜉蝣灿烂绽放的生命状态的一种赞美和歆羡.

此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反复歌咏,强化抒情,使得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作者对这倾力以赴的渺小生命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让读者受到浓重的感染.和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的蜉蝣的生命之美相对应的,是字里行间始终伴随着的对于生命短暂和终将消亡的无奈和昙花一现浮生若梦的伤怀.

这样的情调自然是有点令人感伤的,但人一旦开始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时,深入骨髓的忧伤便无法避免.尤其是在以“诗教”代“宗教”的古代中国,诗歌化的感性抒怀多,宗教性的理性思考少,当生死的问题無法得到一种令人心安的解答时,人便很容易陷入忧伤和惆怅.当然,这种对生命消亡的忧伤惆怅和困惑追问,从另一个角度表现着诗人对于生之美的眷恋——生若蜉蝣,爱如沧海.

时代的回响

我们对“蜉蝣”这一意象,最熟悉的大概莫过于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了.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放后,时年已近半百的诗人和友人月夜泛舟于赤壁,面对清风明月、高山流水,诗人慨叹人类的生命如蜉蝣般短暂而渺小,既而生发出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已经成了人在自然面前渺小无为的经典描述.然而,也有一些诗人,赋予了蜉蝣积极的内涵.

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经写过《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中第七十一首《木槿荣丘墓》是这样写的:

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

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

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

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蜉蝣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生若蜉蝣,爱如沧海为适合蜉蝣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蜉蝣一日浮生一梦 出处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