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智慧博物馆论文范文资料 与寻找智慧博物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智慧博物馆范文 科目:论文参考文献 2025-04-08

《寻找智慧博物馆》:此文是一篇智慧博物馆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前很多国内博物馆结合自身特征,正在不断做出有益的尝试,也期望未来有更多的博物馆实现从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转型升级,进而创造更多新的价值

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是沟通过去、当下和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发展的机会,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博物馆的传播方式.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兴起和发展,一种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传播为核心的智慧博物馆正在逐渐兴起.

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智慧博物馆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感知能力,可以实现多维互动增强交互交流,还可以基于智能感知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对藏品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分析,更好地实现包括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展览的多种智慧服务.

新时代博物馆的需求演进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符号,记录并标志着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水平.博物馆不仅能够持续释放一个民族积累的文化凝聚力、穿透力和渗透力,还能以其艺术感染力时刻守望着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并促进文明之间的的深层对话.以博物馆所传播的深层文明,也成为众多城市的根和魂,放眼世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大都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也都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标志物.

中国的崛起同样需要文化的引领.除了物质财富的累积,文化品格的培养和历史艺术的传承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利用博物馆来定位城市的“文化坐标”也成为众多城市传播发展理念和塑造城市性格的常用手段.去北京,一定得看故宫博物院和何中国国家博物馆,到上海,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青浦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是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向你讲述以巴人图腾白虎、巴人迎魂树、迎魂舟和朱雀鸟为代表的远古长江文明的发展历程;到内蒙古博物馆,蒙古族起源到蒙元时代再到明清时期近千年的完整脉络将被完整地讲述出来.

目前,我国已有博物馆4500多家,馆藏文物约近4000万件,每年举办展览约2万多项,接待观众人数达6.5亿人次,博物馆已成为海内外游客领略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公众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据悉,海外游客到中国旅游第一目的地50%是在我国的博物馆,博物馆也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蓬勃发展的博物馆,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游览目的地.但是,传统博物馆对在展览效果上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由于传统博物馆主要是透过文字、图片、音响、实物展示及讲解等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冰冷的展览陈列玻璃面前,单一的传播方式难以达到受众的要求.绝大部分博物馆的展览都是由馆方根据博物馆定位,受众对于展览、展品一般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一般都无法了解所展览产品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展出的展位限制,展品信息不够详细,较专业的展品信息也不容易理解,更加缺乏专业的讲解,如果观众停留时间短,更没法深入了解展览的精华.这也直接导致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藏品和藏品之间、藏品和展品之间、研究者和策展者之间、受众和展品之间、藏品/展品和保护之间的关系被割裂.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文化保留和传播的主要场所,也备受社会关注.传统的展览方式已经不能达到今天人们的需求,文化传递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参观者不想拘泥于单方面的观看,而是想通过更多的互动、更丰富的展览方式获得多方面的展品信息,从而更深一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蕴意.观众希望走进博物馆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孤独的橱窗,而是希望“看到文物所处的当时的古代世界的图像,并了解这件古人如何应用这件文物,甚至体会到古人在你身边徜徉,一起向你介绍这件文物的来历”.这就是新时代的新需求,也是目前博物馆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作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文化传播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博物馆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挑战,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新型展示体系,更加智慧向参观者展现多重信息,使服务展出更加人性化,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展品,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数字到智慧的演进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博物馆也迅速作出转变,紧跟着数字化的发展潮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博物馆首先出现了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发展动向,那就是依托互联网,建设网上的虚拟博物馆,这种虚拟博物馆也被称为“数字博物馆”.

美国在全球率先启动了数字博物馆建设.资料显示,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计划,该计划的时间跨度自十五世纪至今(约600年),空间以美国为主,将图书馆内的文献、手稿、照片、录音、影像等藏品进行系统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并编辑制作成系列的专题,目的在集合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第一手资源,以支援相关的研究.目前该计划已累积了一百多项主题,含七百多万件各类型资料.该计划的主题数和资料量都持续提升中,这项计划的实施将美国国内诸多博物馆的馆藏信息数据库纳入网络传播系统,使博物馆藏品的信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欧洲的数字博物馆技术基本上也是在同一时间开始发源.从已披露的公开信息中得知,早在1994年,大英博物馆就已经着手建立多媒体馆藏数据库,1997年就推出一个多媒体藏品查阅系统,从2000年6月开始,观众可由大英博物馆网站的访问,获取馆藏5000件重要藏品的相关信息.欧洲另一大博物馆卢浮宫则在1995年开放了官方网站.到了2004年,观众通过网站已能看到卢浮宫内3.5万件馆内公开展示的藏品以及13万件库藏绘画作品.此后,亚洲的日本、印度、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很快展开.

从中国内地的情况来看,1998年8月,河南博物院网站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上.1999年5月,国家文物局在河南博物院专门召开博物馆文物信息标准化研讨会.从那以后,中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开始加快步伐,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成都博物院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通了网上博物馆,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参观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论文参考资料:

思维和智慧杂志

智慧杂志在线阅读

智慧杂志

智慧旅游论文

智慧城市论文

智慧物流论文

结论:寻找智慧博物馆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智慧博物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智慧博物馆方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