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昌元论文范文资料 与重庆昌元隐形冠军之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昌元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4-11

《重庆昌元隐形冠军之路》:该文是关于昌元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虽然名头不大,但在业界却占据着领军位置.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将这样的企业称为“隐形冠军”.之所以能被称为隐形冠军,其背后往往有创新发展作为强大助推力.

2014年3月,甘肃兰州数十万市民突然发现,家里的自来水流出的竟然是臭水.此事被 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后,曾引起全国关注.

兰州市民一直喝的是,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黄河水,怎么突然有了臭味?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百思不得其解,兰州市水务局对此也是一头雾水.

此时,一家本非治理水污染的公司,被推荐进行应急处置.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发现,自来水之所以出现臭味,是因为兰州市自来水厂变换了取水点,即由黄河河道转到了刘家峡水库.水库库底长期累积的污物,导致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手段效果甚微.

为解决新问题,拿下新业务,这家公司紧急启动水处理剂研制.公司水处理应急项目组利用自己公司的主产品高锰酸钾,试验配比不同品类的复合盐,通过数十次“烧杯试验”,最终确定两种化学物质的最佳配比,以及最佳投放时间和投放频次.

4月,水处理新工艺上马,并建立起水质远程监控系统,彻底解决了水臭问题.

这家公司就是重庆昌元化工公司.

整体搬迁:死路变活

重庆昌元的前身是重庆嘉陵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嘉化).

进入新千年,环境污染企业的发展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大.到2001年下半年,嘉化因落实环保要求,已经无法满负荷生产,公司濒临发展困境.嘉化终于意识到,化工厂如果不搬出主城区,就是死路一条.之前,市民的搬家呼吁,市领导的搬家催促,到此时才化为嘉化的主动行动.随后,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谋划下,嘉化最终确定了“整体搬迁,一步到位”的搬迁方案.

说是“整体搬迁”,但必须先过环保关,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厂区周边的空气中弥漫着化学品的刺鼻气味.所谓“一步到位”,说的也是要达到环保要求的底线,所有的落后产能、污染设备必须悉数淘汰,整体上必须采用最先进技术.如,旧的电解槽被淘汰,旧锅炉被循环流化床锅炉代替,生产废水被循环利用等.

2002年10月下旬,嘉化基本完成搬迁的初设工作;2003年新年到来之际,全面启动搬迁一期工程;2003年8月15日,新建工厂在重庆荣昌县(2015年8月撤县改区)昌元镇正式投产,当年即生产高锰酸钾3202吨;2004年6月19日,原位于江北区董家溪老厂按计划停产.老厂区的停产死亡,意味着新公司的诞生成长,在此时,嘉化也更名为重庆昌元(以厂区所在地命名).新公司不仅甩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而且主打产品高锰酸钾的年产量,也由搬迁前的8800吨增长到3万多吨,产品占有全国市场的70%,全球市场的30%,产能、产量、产品竞争力均居世界第一.年销售收入也由搬迁前的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1亿元.

工艺创新:占据鳌头

高锰酸钾作为优良的氧化剂,广泛用于三大产业的清洁消毒.最早使用高锰酸钾的是美国,但由于生产中的高耗能和高污染,美国并不鼓励高锰酸钾在本土的生产.这就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机会.

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外汇极度匮乏,能出口创汇的高锰酸钾生产,成为中国地方政府争相上马的项目.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大型高锰酸钾厂,已经超过30多家.结果,脏气、污水、粉尘等严重污染留给了中国企业.

当时,高锰酸钾生产采取的是平炉法.工人们先在小铁锅中或浅铁槽中,将氢氧化钾加热至400℃后投入锰粉,在人力快速搅拌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在烟尘酸雾弥漫中,工人们将物料翻炒破碎为3~5厘米的料块,制成锰酸钾.这些料块投进电解池,最终产出高锰酸钾.在这种高温、高湿、高污染的环境中,工人们难以保证全员生产,夏季缺员更为严重.

即使如此,由于竞争激烈,高锰酸钾的出口价格,也从1500美元/吨降至700~800美元/吨.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就对中国企业征收128.94%的反倾销税,和关税、运费相加,中国企业销往美国的高锰酸钾到岸价,却高达3000美元/吨,几无竞争力.中国一大批高锰酸钾企业因此关门倒闭.

嘉化创始人李守昌认识到,厂子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并依靠工业自动化来降低生产成本.

1991年,李守昌研发出“塔式反应法”的新生产工艺.和平炉法敞开式生产相比较,塔式法更密闭,机械化程度更高,且化学反应更充分,减少了废物排放.

从成本上比较,嘉化的高锰酸钾吨生产成本节省约2000元.煤耗由6吨降至800公斤,蒸汽量减少8吨,生产耗时从72小时降至1~2小时,劳动力成本减少800元.生产工艺的创新,使高锰酸钾的毛利润率达到40%以上.

这时,另外7家大型高锰酸钾生产企业,仍然采取平炉法生产,且不说成本高昂,因其生产工艺落后导致污染,被列入落后产能淘汰名单.

到2004年,昌元化工利用淘汰落后产能的大势,以及新厂全面投产的契机,持续创新改进生产工艺,高锰酸钾年产量达到10819吨,一举成为国内冠军.到2010年更成为全球冠军.

技术创新:开发新品

铬盐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八种资源性原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镀、鞣革、印染、医药、饲料等领域,市场广阔,但产品生产一直为欧美企业主导.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引进美国技术,来提升生产技术.但因为引进的并非是前沿技术,仍存“污染大、生产效率低”的痼疾.

引进不如创新,根据高锰酸钾和铬盐的强氧化特性,且铬和锰金属属性相近.科研人员考虑,可以试试把高锰酸钾的生产技术“移植”到铬盐生产中.

2011年云南曲靖连发铬渣污染事件,引发大众广泛关注.此时,昌元化工投入3.8亿元用于铬盐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成功申报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29件,自主开发出气动流化塔连续液相氧化法生产新技术,完成铬酸盐(钠、钾)5000吨/年测试,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为:技术及装备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将科技成果鉴定共分为: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四档.国际领先水平意味着就是最高水平.

昌元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重庆昌元隐形冠军之路为适合昌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昌元年号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