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撒落论文范文资料 与撒落大漠历史文化遗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撒落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3-28

《撒落大漠历史文化遗珍》: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撒落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四坝人的家园

——酒泉西河滩“原始村落遗址”

【遗址名称】酒泉西河滩“原始村落遗址”

【遗址年代】四千多年前

【发掘年代】二○○三年

【发掘地点】酒泉市清水镇

人们知道,最初的人类是没有民居建筑可言的,他们睡以山洞为居所,饿以野果充饥腹,时而迎风呼啸,时而成群追逐,过着十足的野性生活. 在狩猎时代,为了获取猎物,他们从这座山追到那座山,从这个滩辇到那个滩,居无定所,山洞岩体,林木草棚,只要有个避风挡雨的地方就行.在游牧时代,为了繁殖牛羊,他们逐水草而居,成年累月搬来搬去,有顶帐篷就是一个流动的家.

四千多年前的四坝人,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生活相对安定了.他们可以把耕地开垦到哪里,把粮食种植到哪里,就把房屋建到哪里,就把家安到哪里,用不着再搬来搬去了.有时候也有狂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毁房摧地,搞得人们防不胜防.但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毁了的地可以重开,倒了的房可以重建,新的家园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但是四坝人的古民居是个什么样子呢,是用什么材料修建,结构合理不合理,居住方便不方便,冬天保暖不保暖,夏天通风不通风,粮食是如何贮存的,禽畜是怎样饲养的等等,始终为我所困惑.因为那时的房屋,绝对经不起四千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就被四千多年的时光给磨碎了揉平了,连个痕迹也留不下来,一切都就靠想象和猜测了.但任何想象都无法复原消失的岁月和弥散的史实.谁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一片消失了的岁月和磨平了的远古民居,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来了个时空大调转.

酒泉市东部的祁连山下,有个古老的镇子——清水,人称“凤凰镇”.有人说是因为清水镇的地形地貌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也有人说当年修筑清水镇时曾有凤凰在这一带栖息过.不管怎样说,凤凰镇远近有名.但真正令清水镇名声大振的,还是二○○三年六月以来“四坝文化”村落遗址的发现和挖掘.

全长四千多公里的我国最长的管道——西气东输工程,像一条长龙穿越重山峻岭、戈壁沙漠、江河激流、平原阔野,横跨九个省(市)、自治区,六十六县(市).当开挖到酒东盆地的清水镇中寨村西河滩时,奇迹出现了,湮埋多少个世纪的“四坝文化大型聚落遗址”,也称“西河滩原始村落遗址”,终于破土露面,重见天日.

考古工作者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揭露的面积已达一万多平方米,已经发掘清理出的遗迹主要有:房屋基址十多座,储藏坑六十多座,烧烤坑三百五十座,陶窑五座,祭祀坑二十多座.二○○五年考古人员又在西河滩以北,发现了二十多个烧烤坑和丰富的遗物.这是在河西走廊首次发现的,一处年代最为久远的大型原始文化遗址.二○○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坝文化,作为河西地区古老民族聚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主要分布在山丹、民乐、酒泉、玉门等地.从出土陶器等遗物的特征看,西河滩遗址的主体遗存应属早期四坝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界一直在困惑,为什么玉门火烧沟等多处原始墓地相继发现和发掘,但这些墓地的主人们,生前生活在何方热土之上,哪里是他们的聚落遗址?西河滩遗址的发掘,正好填补了这一重大空白,把一部断裂了的历史,又重新衔接了起来,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非同小可.

我想,如果依据考古成果,来复发年的西河滩民居,必定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村落.虽然不够豪华气派,也谈不上雄伟壮观,但也温馨而舒适.低矮而厚重的房屋,在这里连成了片,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农田丛中.屋前的树木,树下的小院,收拾得清清爽爽,摆满了各式虽简陋却实用的农具.炊烟慢慢地从屋后飘出,清香在小院中四溢.劳作归来的人们,在这里出出进进,有说有笑,也是一幅“民俗风情画”.这一村落遗址,正式向世人宣告:

——“三室一厅”,再也不是现代人的独享和专利.西河滩四坝文化大型聚落遗址的房址,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种.半地穴式房址,主要用于储藏和烧烤,平面均为长方形或圆形,室内地面都经过了硬化处理.地面式房址,主要用居住.平面形式比较复杂,有长方形的单室,也有房屋主室和侧室连为一体的,形成“三室一厅”的完整格局,使家庭生活更为方便舒适,透出了一种温馨的气息.以致至今河西人还有“房是四堵墙,酒色财气里面藏”的说法.

——“前院后坊”,使生活区和生产区完美结合,也许是四坝人最初的设计.村落里陶窑的出现,就很能说明问题.陶窑里还堆放着大量陶器残片,已复原陶器二十多件.陶器的形式有双耳彩陶罐和素面罐、单耳杯、彩陶盆、器盖、纺轮等.同时,石头的打磨加工,也是重要生产活动,就在村落里进行.石斧、石刀、石凿、石纺轮等,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生活用具.村落里外,也是打磨骨器的场所.他们将吃完肉的兽骨,随时都会制作成精致实用的骨针、骨锥,骨铲、骨镞、骨珠等.

——“烧烤坑”,透出原始村落生活的温馨和暖意.西河滩遗址发掘过程中,学术界首次提出了“烧烤坑”这一名词,发现古代人类的另外一种炊食和取暖形式.许多房屋里都有烧烤坑,几乎占据了房屋里的中间位置的所有面积,而且所烧的原料,都是当地就能采集得到的木材,遗址废墟中还有烧烤之后留下来的木头,清晰可见.这就透出了一个信息,当时的西河滩人,一是用烧烤坑来烧制食物,特别是肉食.每天最早的炊烟,是从这里升起;最香的美味,是从这里飘出.二是用来冬季取暖,要知道河西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如果不生火取暖,一般是很难过了冬的,有了烧烤坑,这个问题也就随之解决.

西河滩上的这个原始村落,后来的消失,可能是人们的迁移造成的.有人推测,由于这个地方地处祁连山冲击扇面,河流的改道十分频繁.也可能遇到了什么样的天灾人祸,人们在这里再也生活不下去了,只有舍弃故土,泪别家园,走向了别处去谋求生存.这些事件在今天已经很难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此西河滩冷落了,荒芜了,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温馨.只有那些重新出土的房基、烧烤坑、陶器骨器,向世人传递着文明信息,延续着文化脉胳.

撒落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撒落大漠历史文化遗珍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撒落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洒落和撒落的区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