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关防论文范文资料 与规范采访把关防错第一道防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关防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2-13

《规范采访把关防错第一道防线》: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关防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我们经常说“新闻尽量帮助人,新闻不要伤害人”,虽然媒体不会故意去伤害别人,但在日常的报道中却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瑕疵甚至错误,让读者很受伤,也让媒体很尴尬.忽略印证环节导致阴阳恶果

2011年6月6日下午,杭州蒋村龙舟热身赛上一条龙舟翻了,一位龙舟手被拉上来.目击者描述,他“脸色青紫青紫,肚子也鼓鼓的”.记者在医院了解到,那位龙舟手说自己情况还好,只是呛了几口水.医生也说他没事,休息会儿就可以回家了.

见报后,接连有读者打来电话质问——龙舟手并没有救回来.真实情况是:翻船时有两人落水,一人自救上船,送医院检查无大碍(就是记者在医院看到的那个);一人20分钟后救起,送去了另一家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这是采访不规范导致的恶果.

记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报料线索,采访了其中一家医院——即活着的那位,而没有按照规范,采访龙舟赛的主办方.当时只要问一下主办方,差错完全可以避免.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不对照,不质疑,没有把目击者描述的“他脸色青紫青紫,肚子也鼓鼓的”当回事,在医院采访到一个鲜活的人,就全然不顾采访中出现的矛盾信息,依主观意愿行文,导致漏洞.

人云亦云轻视弱小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媒体有时候会以自己的“强势”充当审判者,全然不顾“弱小者”在特殊情况下的“无语”,拿来一顶帽子就给人戴上,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2009年1月22日,一篇采访自消防部门的稿件,说城乡结合部两幢农民房之间,仅60厘米的间隙中,一个小偷半夜从屋顶掉下去,第二天才被人发现,已经死了.

稿子只有400多字,见报后大家很快就忘了.三个月后,一张法院传票寄到报社,案由是“损害名誉”,要求赔偿精神损害费.反复读了起诉书,才想起原来是这篇小稿子出了问题.

起诉书质问:谁说我儿子是小偷?有证据吗?他是失足掉下去的等

记者傻眼了.马上去问消防,消防说当时周围群众都这么说的,现场 也说可能是小偷.

再去问 . 说,当时他身上没有任何可疑物品,没有证据证明他涉嫌盗窃.给他开具的是意外死亡证明.

记者又傻眼了.

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着“小偷”,抹也抹不掉.

问题一:媒体对罪案的定义很随意,更进一步说,是对“弱势”的轻视,潜意识里总以为一个小人物死了,又是采自消防部门的稿子,说他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一丝的疑问,完全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多方的核实、事实的依据.

问题二:合理想象——半夜里一个陌生人爬到别人家的屋顶掉到两楼的夹层中死了,他难道是去看风景的?

此案给出的教训:所有涉及违法犯罪的报道,其中的定性,都应该来自公检法的第一手信息,如果不能对此人的举止作出判断,也只能说他“行为异常”.媒体坚决不要给人乱戴帽子,哪怕众口如一,也要有强有力的依据来支撑,并且这一依据来源可靠.

另一件尴尬的事情是“卖淫”.某晚,警方通知,晚上9点扫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都去了,拍来的照片司空见惯——七八个穿着暴露的女子双手抱头、一字排开蹲在地上.见报后,三个女子找上门来,指出:照片上排在前面的三个人就是她们,但她们不是*.

马上问警方,答复说检查了一些可疑场所,盘查了一些可疑人员,没有发现违法行为,当晚就让她们走了.而报纸上的标题却是:“抓获*数^”.她们不打上门来才怪.

媒体常常以“法制宣传员”自称,但涉及到自己往往法制观念不强,草率行事.

出现这样的错误,完全是记者编辑专业水准不高、轻信盲从的结果.

对没有证据证明金钱交易的性生活,不要随意说她“卖淫”;对不确定的 关系,不要随意界定为“婚外情”或“情失情妇”,更不能定性为“姘头”.在几多教训之后,我们一般只说“他的女性朋友”或“关系贴近的异性朋友”.

新闻事件或事件中的人,媒体只要叙述事实,读者自有判断.一篇没有多少新闻事实的报道,并不会因为加了“婚外情”“鬼鬼祟祟”或“狼狈为奸”等字眼而变得好看起来.

追求“精彩”细节刺痛无辜妈妈

新闻的客观公正应该体现在字里行间.一张文明的报纸,要时刻注意尊重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感受.有时候我们一路写来,尽管是事实,但却伤了不该伤的人.

当然,绝大多数读者的投诉是善意的,有时候他们拿起电话也是因为忍无可忍了才来发发心中的郁闷.

2010年4月27日,杭州一位体重300多斤的男人(38岁)去世了,医生推断死于肥胖.死者的妈妈用了一个下午时间,给记者讲述了这些年来儿子跟肥胖作斗争的艰苦经历.

记者决*一篇“励志”报道,感染正在和生活磨难作斗争的人们.同时也是篇“告别新闻”,给他亲人一个纪念.

没想到见报后,死者妈妈打来电话,说看了报道很难过.报道中的一段话,深深伤害了她:“因为太胖了,小沈一直找不好女朋友.6年前他32岁了才结婚,老婆是外地人”

妈妈说,这句话的意思好像儿子找不到杭州的女孩,只好找了个外地女人等“他死都死了,你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我把报纸藏起来了,怕儿媳妇看到,她看到了会怎么想呢?”

“老婆是外地人”这是一个事实,其中的确有儿子自身条件的因素.但是,当潜在的伤害可能出现时,即使它是新闻事实,即使它“很有新闻价值”,也要坚决舍弃.一篇扎实感人的报道,不会因为缺了这个“外地老婆”而逊色的.

新闻报道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造成传播损害,也是媒体“客户体验”的失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自己看高了,读者的利益至上,同时也包含对新闻当事人利益的顾及.

当事件之外的读者读到一些不客观、不尊重,有强烈感情倾向的文字时,即使说的是别人,也会反感,长此以往,媒体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

笔下隐含三六九等无意伤人却伤人

在日常的编辑中,经常会发现记者的稿件中出现一些奇匿用词,这些词的背后,隐含了记者陈旧的思想烙印,必须剔除掉.

1.她在舞厅认识了一个男人,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多点.

“只有一米六多点”的“只有”是什么意思?难道说1米6很矮吗?一句话暴露了记者内心的尺度,这是主观的.有歧视嫌疑.

2.她的老公生意不大,每年几十万元收入.

“生意不大”以什么为参照?多少是大,多少是小?看到这句话,那些做小生意的、低收入的读者,作何感想?可一见,记者的“眼界”太高了,暗中以自我的标准,把生意人划分了三六九等.

3.他离婚才两个月,就找了一个比他小10岁的女孩.

“才等就”,这个句式的搭配,流露出了记者的情绪——愤懑和不满.有必要吗?讲事实就行了.即使那个人再可恶,记者也要保持“零度情感”,道德的鞭挞不是骂出来的而是要用事实说话.

社会上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世俗的陈旧思想,一些记者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被侵蚀到了,又不经意地流露笔下.所以,我们的很多“客观报道”,在细枝末节中,隐含着一些对他人的轻视和不当的调侃.这也是一种“语言暴力”,力当避免.

综上,媒体的把关防错是维护新闻真实性、关乎新闻生命的一项重要工作,媒体自上而下的每4"环节都至关重要.把关防错要从源头抓起,记者的一线采访,是把关防错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规范采访、小心求证,是杜绝差错的关键.同时,尊重他人利益、在意他人感受,也是保证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作者是《都市快报》*部主任)

关防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规范采访把关防错第一道防线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关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关防印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