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农业组织模式论文范文资料 与休闲农业组织模式其效率评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农业组织模式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2

《休闲农业组织模式其效率评价》:关于免费农业组织模式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农业组织模式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 休闲农业发展及其产业组织演进具有复杂性,必须采用一体化的思路来优化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基于全国主要省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使用特恩奎斯特指数,对农家乐及农家乐专业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产业主体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以期明确中国休闲农业的最优发展模式,进而确定政策扶持的切入点和优先序.分析表明,我国休闲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农家乐在经营主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经营绩效明显低于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园区具有经营规模和竞争力优势;休闲农庄作为介于农家乐和休闲农业园区的中间形式,在乡村旅游年接待规模上具有优势;民俗文化村(镇)现有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很大,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的全要素生产率依次递减.

关键词:休闲农业;供给主体;组织模式;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F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2-0083-07

一、文献综述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阵地,通过承载乡村旅游,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对于实现农业多功能性、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1].改革开放以来,休闲农业从最早的观光游览型逐渐转变为体验休闲型,到现在多功能的休闲农业综合体也开始成型.但就当前的新形势而言,我国休闲农业整体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正视的问题:首先是发展规模是否和经济增长相匹配,其次是发展区域是否和经济格局相匹配,再则是发展程度是否和消费需求相适应.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厘清,以期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和此相对应, 和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自《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后,农业部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针对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支持政策,引导休闲农业科学布局,在示范基地建设、品牌建设、信息服务、管理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2].

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更加重视探索休闲农业发展规律[3-5],进而明确政策支持的优先序.需要指出的是,在借助政策的这一外部推动力的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核心仍集中在产业经营主体的竞争力,立足点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令人遗憾的是,已有研究中基于休闲农业产业组织和经营主体视角的实证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杨荣荣等[6]以休闲农业园区为案例,运用网络分析法ANP构建包含了区位特征、区域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品特色、营运管理、功能效益等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孔庆书等[7]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1年河北省 12 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测度, 认为河北省休闲农业整体效率偏低, 只有6家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就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言, 分别只有2家示范点处于综合技术效率有效水平.

关于休闲农业的组织模式方面,国内外研究较少.弓志刚等[8]将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实体分为农民共同经营、农民个人经营、法人农场、农民团体、农业企业机构5种,认为其组织严密度依次增大,脆弱性渐小.郑群明等[9]根据社区参和、农 体经营将休闲农业分为“公司+农户”、“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公司+社区十农户”、“股份制”、“农户十农户”、“个体农庄”等模式.舒伯阳等[10]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户参和休闲农业开发的两种主要类型:“直接主体”模式和“间接主体”模式,认为分散的农户作为休闲农业的开发主体具有不可避免的先天缺陷;经济实力较弱,开发规模小而分散,注重短期利益,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影响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间接主体”模式作为休闲农业开发的长期战略选择.都市休闲农业有农业展示、农事参和、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体验、农村度假娱乐等六种模式,各地要结合本地的资源、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11].总体来看,已有研究集中在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13]和产业组织的类型[14]、特性[15]、功能[16]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经营主体的效益、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内容的研究.

生产经济学认为,由于全要素生产率解释了生产中若干投入要素的使用,可以全面刻画微观经济体的利润率、技术进步率和纯效率,因而在研究微观经济体之间或给定主体随时间变化的绩效测量和比较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17],因此,本文基于覆盖全国主要省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使用特恩奎斯特投入产出指数,对农家乐及农家乐专业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休闲农业供给主体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进而确定政策扶持的切入点和优先序,找出中国休闲农业的较好发展模式.

二、休闲农业的组织特征和模式

传统的“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契约的不完备性、利益的非异质性、地位的非对等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因而并不适合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8].由于缺乏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目前中国休闲农业的组织模式难以产业化,缺少产业化的内生拉动力.休闲农业组织模式层次低主要是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程度很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内生交易费用高.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人们在信息不对称下的交易中争夺分工的好处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18],休闲农业组织模式虽然作为市场主体,但是缺乏企业治理结构,进而带来效率的缺失.

从多功能农业来看,休闲农业可以分为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4种基本形态.不同组织模式具有不同的组织绩效[19],但在组织特征方面却表现出以下相似的特征:

1.专用性投资低.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休闲农业经营组织模式不能将全部的利他性专用投资全部转化成为自利性专用投资;也就不能把不稳定的契约关系变成稳定的企业内部部门间的产品交易,使得其可以利用企业成熟、健全和完善的组织治理结构和模式进行管理和交易.

农业组织模式论文参考资料:

农业科技期刊

农业杂志投稿

农业机械期刊

农业论文

农业期刊

农业期刊有哪些

结论:休闲农业组织模式其效率评价为关于农业组织模式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国农业就是扯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