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美国大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二战前后美国大学化学学科快速崛起其原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美国大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7

《二战前后美国大学化学学科快速崛起其原因》:本文关于美国大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二战前后是美国大学化学学科改变落后地位并迅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大型化学实验室和综合性科学实验室得以创建、新的学术领域持续拓展、前沿性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在短短的20年间,美国大学便取代德国大学成为新的世界化学学术中心.美国大学化学学科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德国流亡学者的大量涌入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社会力量和学术领导者也为学科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二战前后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的崛起历程,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开展有着较为现实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美国;大学;化学学科;崛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7)02-0018-06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7.02.003

二战前后(具体而言指20世纪30-50年代),是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由弱至强、走向全面繁荣并确立世界化学学术中心地位的重要时期.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化学学术中心仍处于欧洲,特别是德国大学长期在化学领域保持领军地位.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化学学术中心便开始了从德国大学向美国大学的转移历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美国大学在国际化学领域异军突起,逐渐取代德国大学成为新的世界化学中心.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的快速崛起?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大学和美国社会为化学学科的兴起提供了什么样的适宜土壤?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准确把握世界化学学术中心从德国向美国转移的基本历程,客观分析美国大学化学学科兴起的背后动因,而且对正处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我国大学而言,同样具有极为紧迫的现实价值.

一、二战前后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的

快速崛起及其表现在现代国际化学领域,美国特别是美国大学享有独特的学术声誉和崇高的学术地位.仅以2000年以来产生的诺贝尔化学奖为例,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39名科学家中,来自美国的学者就多达26名(除少数学者任职于专门的研究机构外,绝大部分均为大学教授),由此可见,美国和美国大学作为世界化学学术中心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当然,美国大学在世界化学学术领域的领军地位并非和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段从弱到强的崛起历程.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现代意义上的化学学科发轫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化学学术研究的中心.从19世纪开始,德国大学逐渐接过了世界化学学术中心的桂冠,直至20世纪30年代,德国大学始终在世界化学领域保持了绝对优势:从1901年到1939年共产生了40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其中德国学者有17名,獲奖人数远超同期的英国(6名)和法国(5名)[1].

和欧洲尤其是德国大学相比,同期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处于明显的落后局面,并亦步亦趋地追随着德国大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德国大学一直是美国大学的效仿对象,美国有志于从事化学领域工作的青年学人热衷到德国大学学习,以他们为 ,德国大学的化学实验室、教学习明纳等传入美国,成为美国大学化学研究和教学的模版,甚至美国大学所使用的化学教材、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剂也都主要来自于德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战时期.在化学学术研究方面,美国大学也长期落后于德国大学,例如,美国最早的化学学术期刊是1879年创刊的《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比德国首个化学学术期刊《化学杂志》(1778年创刊)的出现要晚百年[2],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化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仍主要发表在德语杂志上.再如,美国首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1914年,而此时德国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已有5位,到1932年美国获得第二项诺贝尔化学奖时,德国已经新增了10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西奥多·W.理查兹(Theodore W. Richards)和第二位得主欧文·朗缪尔(Irving Langmuir)都有在德国大学留学的经历,理查兹曾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朗缪尔则是哥廷根大学的化学博士.上述几组对比清晰地表明,尽管美国大学从19世纪起在化学领域做出了诸多努力,也从德国大学受益良多,但总体而言,直到20世纪初,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水平仅达到世界二流层次,和欧洲特别是德国大学保持了较大差距.

从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的落后局面开始迅速改观,大学里化学从业人员和化学专业学生规模批量增长,众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开始集中建设化学实验室,新的学术领域逐一开辟、前沿性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并且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和研究团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大学已经超越德国大学,崛起为新的世界化学学术中心,开启了世界化学史上的“美国纪元”.

从20世纪30年*始的美国大学化学学科的快速崛起,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窥其一斑.

(一)大型化学实验室的建立

20世纪初,在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下,美国大学建立起专业的科研体系,化学学科的发展揭开了“大科学时代”的序幕,大科学装置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二战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一体系依靠联邦政府的资金得到了巨大的扩张[3].美国大学中建立起一批诸如阿贡国家实验室(前身是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隶属于加州大学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隶属于石溪大学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大型实验室,这意味着科学研究得以从分散走向聚合,跨学科合作的研究项目得以开展,大型研究设施也有机会投入使用.

1931年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Lawrence)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个废弃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起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并发展成为美国三大国家实验室之一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该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制造出更大尺寸的回旋加速器以实现核裂变.这里还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高频振荡器,以及同步回旋加速器和电子同步加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延承了欧内斯特的跨学科跨领域协作的“大科学”研究思路,在这里发现并得到的第一个超铀元素“镎”,不仅使科学家E.M.麦克米伦(E. M. Macmillan)获得了195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还被作为中子源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 .

美国大学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小论文格式

大学论文网

大学论文题目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结论:二战前后美国大学化学学科快速崛起其原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美国大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美国前50名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