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东海论文范文资料 与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书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东海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1

《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书写》:这是一篇与东海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晚明东海文明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前贤多从历史、经济、地理等方面论述此时所取得的成就.与此同时,在闽人笔下东海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样貌.独特的海神崇拜塑造了众多海神形象,在闽人笔下海神不仅是个人生命财产的保护神,更被赋予充满温情的人性之美.除此之外,国防文学题材第一次以海战的形式进入文学视野,《闽海赠言》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国防文学集.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扬帆,使得闽人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都在闽人笔下有着丰富的呈现.

关键词: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5006906

中华先民虽然自古就在滨海、岛屿之地居住,但是以农耕文明为主、游牧文明为辅的传统文明样式令先民对海洋的探索相对滞后与不足.相对较少的海洋文明书写则往往以“东海”这一较为模糊而又变动的文化地理概念概括.“东海”,先秦时期多指今天淮河中下游区域,濒临今之黄海.《礼记·王制》曰:“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1]东海为“徐州域”,即今鲁南苏北之地.《战国策·楚策》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2]“东海”即“东海郡”,今山东日照市东南.《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引《吕氏春秋》云:“东海上,乃东夷之土.”[3]“东夷”即淮夷.清代大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就明确记载:“淮夷,在南直徐、邳诸州境,亦曰东夷.”[4]汉魏以降,“东海”的文化地理概念开始南移,但是区域远远大于今天所说的东海.“释氏《西域记》曰:‘恒水东流入东海.盖二水所注,两海所纳,自为东西也.’”[5]此乃以印度为坐标,其东之水域即今南海.“东海”的文化地理概念直到明代嘉靖末期才出现与今天东海大致一样的区域范围.嘉靖四十一年(1562)理学家章潢在《四海华夷总图》中所绘“东海”,东面为“日本海”,北面为“朝鲜”,西面为长江口“浙江”,东面之南为“大琉球”(琉球群岛)、小琉球(台湾省).而恰恰也正是这个时期,在文人笔下呈现出万花筒般书写的东海图景彻底超越了传统的渤海、黄海,成为中国海洋文明中最绚丽的一部分.然而令人略感遗憾的是,对晚明东海图景的书写前贤多从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进行,但是从文学视域关注此时东海图景的成果却寥寥无几.笔者不揣浅陋,书成此篇,权当抛砖之用.

一、海神颂扬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里指出,海洋“表面上看来是十分无邪、驯服、和蔼、可亲;然而,正是这种驯服的性质,将海变成了最危险、最激烈的元素”[6].正因为如此,生活在闽台海疆的东海之民在还不了解海洋的运动规律、无法抵御海洋灾难时,便会对海洋的广阔、深邃和神秘产生敬畏与恐惧,于是有关海洋神灵的崇拜也就自然出现了.闽人海神信仰由来已久,西汉之前闽越族的图腾蛇逐渐演化为后世的海神,清初郁永河《海上纪略》云:“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时会不可见,亦不知所处.若有木龙去,则舟必败.”[7]宋、元以来,福州、泉州等地成为海外交通的重要窗口,尤其是泉州港更是“巨商大贾,摩肩接足,相刃于道”[8]1489.然而大海喜怒无常,随时都可能发生船覆人亡的悲剧,南宋诗人刘克庄《泉州南廓二首》就描述了此种恐惧无奈之心态:“海贾归来富不赀,以身殉货实堪悲.似闻近日鸡林相,只博黄金不博诗.”[9]因此,除了原有的海上保护神之外,这时期海神第一次被大量塑造出来,据林国平先生统计至少有15位.万历漳州名士张燮《东西洋考》载:海舟所祭祀的主要神灵有协天大帝(关帝)、天妃、舟神,“以上三神,凡舶中来往,俱昼夜香火不绝,特命一人为司香,不事他事,舶主每晓起,率众顶礼”[10].

但是到了晚明,妈祖崇拜一枝独秀.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妈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二十八岁羽化成仙,成为东海海疆人民尊敬的海神.万历、天启年间,随着东海海疆人民海外贸易的昌盛,歌颂妈祖的诗文更是层出不穷.如人林云程《天妃庙》云:“野涨泛溪八月潮,出城骋望水门遥.港通海外昆仑舶,邸倚天南万里桥.地自一初名别洞,鼎从万历纪神尧.烟光云气相涵映,决眦十分景色饶.”[11]133诗歌描绘了妈祖庙外万帆竞发,天、地、海一色的壮丽景象.再如南安人黄思近《题安海天妃宫》云:“宫开泽国面峰岚,一望青天水气涵.片席遥飞波处所,长桥横锁海东南.鸥凌海浪乘风泛,山敛夕辉对客酣.银汉秋霄扬月彩,群公登览恣幽深.”[11]138安海镇为万历、天启年间东海海域重要的出港码头,出海人民为求得平安,少不了祭祀妈祖.另外,抗倭名将沈有容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率水师在料罗湾、南澳岛海域和彭山洋(澎湖)大败倭寇后,为感恩妈祖保佑,主持重建浯屿天妃宫,次年竣工,特撰碑记:

万历辛丑夏,余时承乏浯铜,奉檄南征.谒祈神祗,睹楹宇湫隘,实心徼厥灵:狙战捷乎,请更诸爽垲者.于是师抵南澳,攻岛彭山,歼之.聿怀神惠,日笃不忘.乃筑乃塈,乃石乃材.乃建前堂,前堂翼翼,乃开后寝,后寝肃肃.视拓旧址深广倍之.于是居民、过旅、爰兵士商渔,罔不走集,敬恭祝祷,灵盖赫然矣.——《重修天后宫碑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0月第32卷第5期翟勇: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书写碑记盛赞海神妈祖不仅是将士浴血海上的保护神,亦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心灵的安放地.

除妈祖信仰外,一些本来海神色彩并不浓厚的神亦纳入妈祖信仰体系中,如临水夫人.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福州下渡人,传说生于唐代,后被人尊为“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的女神.但是她又同时掌管江河,为闽江流域的船民所崇仰.嘉靖年间,高澄出使琉球,使团成员多数为闽人,当海上遇险时众人求救于天妃诸神,后经天妃降箕曰:“吾已遣临水夫人为君管舟矣,勿惧!勿惧!”回到福州后,高澄偶然在福州水部门外发现了临水夫人祠,请教祠中道士,道士曰:“神乃天妃之妹也.生有神异,不婚而证果水仙,故祠于此.”又曰:“神面上若有汗珠,即知其从海上救人还也.”[12]历代歌咏临水夫人的诗文多为歌颂其护幼保婴,赞颂其海上护佑平安者较少,徐火勃《龙源庙》可为少有作品之一:“临江遗庙祀婵娟,少女宣灵五代年.蝌斗横纵阶下出,妖蛇降伏井中眠.春秋野老更罗袖,伏腊村童送纸钱.苔满古碑行客吊,妆楼无主锁寒烟.”[13]

东海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书写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东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东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