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功夫·悟性·学养论文范文资料 与功夫·悟性·学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功夫·悟性·学养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1

《功夫·悟性·学养》:此文是一篇功夫·悟性·学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功夫、悟性和学养是历史上每一位成功书法家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这三种素养的要求与注重有所不同,借此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家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书法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反映了书法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书法修养的提高过程.

[关键词]古代书法家;基本素养;功夫;悟性;学养

[作者简介]刘文秋(1974-),男,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徐州221116)

通过对中国古代书法史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法家们,都具有超乎常人的书法素养,他们的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功夫、悟性和学养.正因为他们有着极其深厚的功夫、难得的悟性和过人的学养,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才能经得住岁月的考验,雄踞书史,播惠艺林.本文力图通过探讨古代书法家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来揭示这些要素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书法界的进一步思考,进而为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参照.

一、古代书法家基本素养之一:功夫

在中国古代,“功夫”向来为书法学习者所津津乐道.通过对历代书法理论的研读,我们知道,古人评论书法时首先认定的重要考量准则就是“功夫”,他们认为,书法家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下常人难以下到的功夫,即所谓的“功到自然成”.

历代书论中对“功夫”的强调,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张芝苦练书法以至“池水尽墨”的评述.张芝有“草圣”之誉,其书法艺术成就的取得,被公认为是源于勤奋:“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卫恒:《四体书势》,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16页.;“张芝所以能善工书,学之积也”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80页.;“张功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

庾肩吾:《书品》,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87页..就连“书圣”王羲之也不得不承认,其草书不及张芝的原因就是因为所下功夫不及张芝的缘故:“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孙过庭:《书谱》,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24页.这些论述,所强调的都是张芝勤学苦练书法的事实,论者还对此大加赞美,认为经过“池水尽墨”式的苦练,才使得张芝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并为其赢得了“草圣”的美誉.

除了张芝,钟繇用心苦学书法的经历也为人们所看重.据蔡希综《法书论》记载:“繇临终于囊中出授子会曰:‘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

蔡希综:《法书论》,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271页.也就是说,钟繇三十年间无时无刻不在写书法、想书法,由此可知钟繇学书用心之专、所下功夫之深.关于钟繇,还有其为得蔡伯喈笔法而“捶胸三日”,最终“盗墓而得”的轶闻.钟繇被誉为“楷书之祖”,联想其在书法史上地位的取得,盖与其学书时用心、用功的程度息息相关.

徐浩对学习书法需下苦功夫这一道理也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其《论书》中,他谈到古人苦练书法的事实后指出,学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写,他说:“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

徐浩:《论书》,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276页.徐浩身体力行,当时他能够主盟书坛,宋人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评其“书法至精”,定是他在书法上下了大功夫所致.

米芾学书的刻苦精勤很少有人可以匹敌,大家都知道他“集古字”这一学书历程.他自己也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

米芾:《海岳名言》,载《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他在大年初一仍不休辍,他书写的《元日帖》便是明证,可见其书写用功之勤.其子米友仁对其父的描述便是很好的佐证:“先臣芾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于小箧,置枕边乃眠.好之之笃,实一世好学所共知.”

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九《米元章临右军四帖》,上海:世界书局,1969年.正因为超乎寻常的勤奋,米芾的书法才取得了其应有的成就.

王铎学书所下功夫也堪称典范,据云他:“一日临摹,一日应索请.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耳.”

倪后瞻:《倪氏杂著笔法》,载《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第411页.王铎学古功夫极深,他从13岁开始便宗法“二王”,主攻《圣教序》,用心临习《圣教序》足足三年,字字逼真.他自言:“《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

王铎:《跋〈圣教序〉》,载《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正是因为对传统的把握与发挥,王铎成为“明末清初北方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等对近代与当代书法的影响中,王铎再一次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他将二王一脉的优秀传统与其革新精神的创造性结合,使其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78页.可以说,王铎的临古功夫为其书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怀瓘《书断》云:“晋帝时,祭北郊,更(王羲之所书)祝版,工人削之,书入木三分.”陈槱《负喧野录》载:“小篆,自李斯之后,惟阳冰独善其妙,常见真迹等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盖其用笔有力.”

陈槱:《负喧野录》,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376页.王羲之的“入木三分”、李阳冰的“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皆为功夫使然,没有相当的功夫是断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宋四家”之一的苏东坡则以诗的形式咏出了功夫之于书法的重要意义,诗曰:“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苏轼文集》卷六十九《题二王书》,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功夫·悟性·学养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功夫·悟性·学养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功夫·悟性·学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功夫·悟性·学养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