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图书情报工作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情报工作分析和评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图书情报工作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9

《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情报工作分析和评介》: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图书情报工作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

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检索并下载《图书情报工作》1998-2010年共13年的题录及引文数据,分别绘制其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和引文的知识图谱,通过对图谱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全景化揭示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关键词】

科学知识图谱 《图书情报工作》 文献计量学

引言

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的《图书情报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图书情报学领域具有权威性与指导性的中文核心期刊.经过50余年的努力和沉积,形成了面向实践、注重新技术、追求理论精品的办刊特色,铸就了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从实践的角度,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期刊进行定期回顾,对学术研究和期刊未来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为此,国内的一些学者(如薛卫双、朱丹、邵胜春等)分别从载文量、作者、词频、引文、半衰期、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文献指标方面对该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该刊的一些特点[2-4].诚然,上述研究的学术价值勿庸置疑,但仍属于传统文献计量学的范畴,存在不能直观生动地揭示刊物内在知识结构变化的缺憾.本文则另辟蹊径,利用国际科学计量学的最新研究手段之一即科学知识图谱,来全景扫描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研究方法

近几年来,知识图谱以其理论上的综合化、方法上的可视化、描绘上的形象化等诸多特征获得迅猛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分析学科领域前沿的发展状态和规律的有效手段与有力工具.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图形, 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 绘制、 挖掘、分析、显示知识及其相互联系[5].也可以说, 知识图谱是把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 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的多学科融合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显示出来, 揭示知识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 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参考[6].科学知识图谱经历了传统科学计量图谱(2D)、三维构型图谱(3DCM)、多维尺度图谱(MD)、社会网络分析图谱(SNAM)、自组织映射图谱(SOM)、寻径网络图谱(PFNET)等几个发展阶段[7].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主要软件有Ucinet[8]、Pajek[9]、Histcite[10]、VOSviewer[11]、CiteSpace[12]等.本文所选取的知识图谱工具软件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所开发的基于JA平台的可视化应用软件CiteSpace 3.0.R5, 利用这种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技术,分别绘制了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和引文的知识图谱,并基于软件的开发原理对图谱加以分析解读.

数据来源

本文绘制知识图谱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图书情报工作》1998—2010共13年的题录、引文数据.13年间CSSCI共收录《图书情报工作》发表的文献5 553篇,年刊载文献数量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发表文献最多达831篇,1999年发表文献最少为204篇,年均载文量约为427篇.由于语言编码的不同,CiteSpace在处理中文数据时存在一些障碍,笔者通过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刘盛博博士所编写的JA专用程序(CSSCIREC)将下载的数据记录转换为ANSI文本格式, 以便于软件对中文数据的处理,从而完成知识图谱的绘制.

知识图谱及其解读

4.1作者合著知识图谱

作者合著是作者科学研究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分析期刊作者合著情况,可以了解刊物的核心作者及其科学研究成果的科研组织形式,厘清科学研究当中的知识互动关系.该刊13年计有5 079位作者(含第二、三作者)发文,3 661位作者仅发表了1 篇文章,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625位,发表10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31位.核心作者前10位排名分别是张晓林(18篇)、孙坦(16篇)、毕强(16篇)、初景利(15篇)、孟连生(15篇)、霍国庆(15篇)、朱庆华(14篇)、盛小平(14篇)、冷伏海(14篇)、靖继鹏(14篇),这些多产作者对引领和支撑本刊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1是利用CiteSpace软件,调整阈值绘制出的作者合著知识图谱.图中上面横条代表时间,时间由远至近,颜色逐渐从冷色变为暖色.节点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节点颜色的变化代表不同年份发文量的变化,节点间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与孙坦、孟连生、刘细文、李广建之间,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毕强与韩毅、牟冬梅之间,现任《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初景利与于鸣镝之间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霍国庆与徐引篪、王能元、谭大鹏、蒋日富等作者之间存在科研合作关系.此外,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朱庆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盛小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冷伏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靖继鹏等也是图谱中的重要节点,他们都与多位学者发生了科研合作.笔者研究发现,该刊在十几年中作者的合著率及合作度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作者之间的科研合作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4.2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科研合作是实现科技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途径,将极大地提高科研生产力和科研生产率.与前面的作者合著一样,跨机构的合作同样是科研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该刊13年计有1 792家学术机构发表文章,说明该刊收录范围较广,其中发文20篇以上的机构38家,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88家.核心机构前10位排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353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78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75篇)、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47篇)、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81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78篇)、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68篇)、清华大学图书馆(61篇)、吉林大学管理学院(60篇)、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58篇).核心机构前30位累计发文1 867篇,占全部发文的34%,说明这些核心机构为刊物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对机构合作知识图谱(见图2)的扫描,可以看到没有形成较明显的聚类,说明跨地域、跨机构的科研合作比较少,但仍然存在.比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以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等机构之间存在科研合作关系.而更多的科研合作产生于同一学术机构中.由此看来,跨机构、跨地域甚至跨学科领域的科研合作有待于加强.

图书情报工作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工作记录

图书情报杂志

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工作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结论: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情报工作分析和评介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图书情报工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图书情报工作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