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分配的增长效应: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政治经济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7

《分配的增长效应: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讨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既需要立足商品生产的要素组成,也需要与资本积累过程紧密结合,而商品生产的供需关系则是勾连两者的“桥梁”.一方面,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扩大再生产,代表了经济社会所能实现的供给变化;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决定了经济社会的需求变化,又能够反作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在供给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外延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内含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组合效率;在需求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创新资本投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总量需求平衡和缓解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总供给;总需求

〔中图分类号〕F0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7)04-0030-07

一、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治贫”(寻求经济持续和稳定地增长)与“治不均”(寻入公平合理地分配)之间的得失权衡,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收入分配便是经济学家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收入从何而来?不同收入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未来收入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怎样?围绕这些问题,斯密、薩伊、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从价值理论出发,对收入分配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新古典经济学引入完全竞争市场机制,拓展了按照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进行分配的理论,、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家从收入的数量决定和分配的有效率配置等方面,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有力的拓展,基本形成了当前主流经济学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框架和基本方法.

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角,马克思从深化劳动价值论出发,将收入分配纳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进行系统性分析.一方面,分析了私有制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收入分配过程,指出其本质是对剩余价值的攫取与分割;另一方面,设计了共产主义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提出“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两大原则.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当前学界对收入分配及其增长效应的讨论较为集中于劳动和资本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过程中的收入实现情况,具体表现为考察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所得的数量变化及相互联系,并初涉初次分配中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实效.例如,周为民和陆宁(2002)认为,按劳分配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其具体实现需要严格的“马克思条件”,按劳分配经过市场换算,可以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按要素分配,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1〕吴易风(2007)通过考察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讨论了社会资本实现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平衡条件,认为自发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满足这些条件,因而资本主义增长常态化地出现失常状态.〔2〕唐国华和许成安(2011)指出,中国基于资本深化的技术进步,带来了资本收入占比的提升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这部分地偏离了马克思经济学框架下的均衡增长路径.中国需要纠正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趋势,并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3〕李海明(2014)通过一个古典-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也发现中国经济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生产率下降的“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这种有偏的技术进步意味着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和一般利润率的下降,最终可能导致产生增长率的下降.〔4〕李子联(2015)发现收入分配通过三个因素影响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技术进步、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积累率;并通过检验劳动报酬占比对各个经济变量的脉冲效应,证实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因而对于重新构建增长的长效机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这些文献立足中国语境和中国问题展开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对策性,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收入分配格局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仍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分配的增长效应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传导机制阐释不充分,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分配和增长的认识

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角,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起点,提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将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问题纳入政治经济学框架下进行系统性分析.〔6〕

对于收入分配问题,马克思认为,分配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归属于个人的比例的确定,是内生于生产过程之中的;不是分配先于生产,而应是生产决定分配.最终产品分配的实现,本质上取决于此前的初始分配格局,这种“分配→生产→分配”的实现,是在整个再生产过程的内部不断循环往复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私有制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收入分配过程,指出其本质是对剩余价值的攫取与分割.并且,伴随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始终有动力改进技术水平,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升,可变资本部分相对递减,这将造成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使得社会财富的集中程度和不平等程度进一步加剧.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生产资料变为集体共同占有,社会产出才不会作为剩余价值而遭到剥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两大收入分配原则.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集体共同占有的,因此社会产出不会作为剩余价值遭到剥削.但是,对于社会产出,需要进行六个方面的扣除,包括消耗生产资料的补偿、扩大生产资料的追加、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一般管理费用、公共设施和济贫援助基金等之后的剩余部分才能分配给劳动者.其中,前三项可以认为是基于再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性扣除,后三项则可以认为是基于共同消费而进行的社会性扣除.经扣除后的社会总产品中的消费资料,可以全部分配给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基于对以上分配内容的界定,马克思批判了将所有劳动成果“不折不扣”地分配给社会一切成员的主张,并进一步对狭隘追求所谓“公平”的平均分配主义进行反对,旗帜鲜明地指出:“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分配)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7〕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由于个体劳动者本身在体力或智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及由于劳动者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的区别所形成的差异化的家庭负担水平,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和实际获得之间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形成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当社会发展至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劳动成为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用以谋生的手段,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出现大幅提高,社会财富实现极大丰富,此时将实现分配的理想形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政治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

政治经济学论文3000字

大一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结论:分配的增长效应: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