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吴一峰论文范文资料 与吴一峰被沉埋艺术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吴一峰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14

《吴一峰被沉埋艺术史》:本文关于吴一峰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近百年的历史,距离我们最近,但被有意无意地遮蔽、遗忘和沉埋也最严重;即便是对无关政治经济价值的山水画史的书写,也是如此.曾经最为权威的说法是:“革新派”战胜了“保守派”.“革新”针对的是“保守派”的“摹古复古”路线,革新的途径主要是“写生—创造”路线.革新思想发端于“五四”新文化運动,革新实践主要发生在新中国时期——由于文艺方针的正确,画家们都加入了探索新山水画的行列.不过,传统画家大多还是用老范式画新景观,不免有“旧瓶新酒”之窘,只有少数兼容中西的革新画家如李可染、石鲁、钱松喦和他们的后继者,才把新的思想、新的观察角度和新形式的探索结合起来,开创了山水画的新纪元.

这种书写十分鲜明,但其简单化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革新”“保守”两分法不仅是对真实历史的歪曲,更无法反映出历史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譬如,20世纪前期山水画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也有很多探索性成果.这些成就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传统山水画领域——黄宾虹、齐白石、萧俊贤、萧谦中、金城、陈师曾、张大千、溥儒、吴湖帆、贺天健、郑午昌、陈少梅、傅抱石、陆俨少等一大批画家,都冲破了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模式,对山水画传统进行了新的阐释,创作了大量有功底也富于个性的作品.但在长期的画史书写中,它们不是被整体忽略掉,就是被“保守”二字一笔抹杀.再如,20世纪前期的许多画家就重视师法造化,经常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写生创造.他们无论在思想还是实践上都已改变了晚清以来一味强调临摹、轻视师法造化的倾向,但他们的写生努力和创造性成果,也常常被忽略不计或轻蔑遗忘.此外,许多曾经献身于艺术、产生过广泛影响的画家,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身份的转换以及思潮、地域、机遇种种原因,长期受到不该有的歧视和压抑,进入不了正常的历史书写.

新时期以来,历史逐渐被重新认识、重新梳理,一些被尘封被遮蔽的艺术家又重新展现出他们的辉光.金城、萧俊贤、萧谦中、陈少梅、陶冷月、林风眠等等“冷”了数十年的名字,又开始被画界、美术史界、艺术市场所熟悉;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有一批类似艺术家的名字和作品浮出地平线.重新认知和拍卖市场的开放有一定关系,在学术上则主要是通过个案研究——专题论文、研究专著、画家年谱和专集等方式获得的.这些著作改变了我们的视野,逐渐呈现出历史的丰富和实在.《吴一峰艺术年谱》(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就是一例.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位曾被长期“忽略”但真正重要的艺术家——吴一峰.

吴一峰(1907—1998),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28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自号“大走客”,40年代曾以艰苦卓绝的西南地区写生和创作享誉画坛,是20世纪前半叶以写生探索山水画变革最富成果的画家.吴一峰的写生始于1931年秋.他从上海徒步到浙江天目山、富春江写生,众多师友为他作《壮游图》题跋.1932年,他随黄宾虹入川并定居成都.至抗战胜利约14年间,他过三峡,上峨眉,走青城,行剑阁,游嘉陵,下岷江,渡窦圌,踏遍了巴蜀的奇山怒水,作了大量写生.1946年,他独自一人赴滇西,沿滇缅公路经楚雄到西昌、下关、大理、芒市、畹町,复经保山、大理,和马帮同行至丽江;再经松桧至鸡足山,最后返昆明,历时八个月,行程五千余里,在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的西南高原进行写生,是画史上的壮举.1947年,吴一峰又沿川黔公路入贵州,经松坎、桐梓、遵义到贵阳,再到安顺等黔西南写生. 1955年,他受命到建设中的宝成线写生,从江油步行160公里到剑门关,再由广元沿川陕公路,越秦岭,走栈道,经汉中到宝鸡;继而再返广元,沿嘉陵江南下,经苍溪、阆中、南充、合川、嘉陵小三峡到重庆.此行历时两个多月,走走停停,一路画去,得现场写生画稿近二百件.新时期以来,除了多次重游乐山、峨眉、三峡等四川名胜,还到庐山、黄山、九华、杭州、南京、苏州、扬州、昆明、卧龙、九寨沟、泰山、长城写生.他一生的大量创作,几乎都是根据对景写生稿整理加工而完成的.

吴氏的对景写生,大多用毛笔作白描式勾画;但这勾画并非简略的速写,而是颇为工致的描绘——不仅构图完整,其山石、树木、建筑、人物的刻画也都具体入微.从《吴一峰艺术年谱》提供的图像比较可知,这些画稿正是其水墨着色作品的母式和基础.吴一峰的同窗好友陆俨少说,吴氏作品,凡“高山大野,远林平楚,江流之湍急,云雾之凄迷,以及通都大邑,关隘津梁,皆可按图索骥,指名而得”.这“按图索骥,指名而得”的特点,正来自真实细致的对景写生.吴氏这一“写实景”的追求,和新的写生观念有关,也和他接受《徐霞客游记》地理学观念的影响有特殊关联.可以说,他是把对《徐霞客游记》的审美想象、对景写生和新的空间意境的建构融为一体.也许我们可以用“艺术地理学的品质”来形容吴一峰山水画的这一特点;只是古来虽有具名山水,但没有像这样毕生追求“写实景”的山水画家.

吴一峰的“写实景”借鉴了西画,但主要是对景方式而非具体画法的借鉴.用他自己话说,是“以古人的笔墨,写天地间实景”.传统山水画描绘“胸中山水”,即便具名山水,也只是画其“意象”而已,而决非西方风景画那样以“科学方法”对现实景物进行“模仿”.吴一峰画“实景”,用了西画对景写生的方式;不过这写生全用白描笔线勾画,却已经大不同于西画了.其正式作品,虽有时也适当用焦点*,但在整体上,他还是坚持传统的空间结构模式、传统的笔墨和色彩,而和“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新派画”“彩墨风景”大不同,同时也极少有同代传统画家难以摆脱的“旧瓶新酒”式尴尬.不错,吴一峰毕业于新式美术学校,接受过一定的西画教育,但他在入学之前,就已是冯超然的弟子.其在校三年,用功最力的是临摹历代名作;而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的授业师长陈迦庵、郑午昌、朱天梵(篆刻)、汪仲山、黄宾虹、谢公展、楼辛壶、熊松泉等等,皆为传统艺术家.在20世纪前期,像吴一峰这样出身于新式学校却坚持传统风格(或借鉴西画而不露痕迹)的画家还有不少,如颜伯龙、吴茀之、顾坤伯、王雪涛、张书旂等等.

吴一峰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吴一峰被沉埋艺术史为关于吴一峰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吴一峰画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