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化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与打造社会文化教育的实践平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教育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2

《打造社会文化教育的实践平台》:关于免费文化教育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文化教育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博物馆与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存在着重要交集,这就使做到两者的合作成为可能.本文以知识衔接、志愿服务等为契机,通过探析馆校之间合理技术利用以及必要文化宣传的开展,以推进两者协同互惠的深化合作,以推动其基本文化功能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博物馆;高等院校;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75-02

一、基本功能

就博物馆而言,文物征集、典藏、陈列、科研和社会文化教育是其基本功能.通过对具备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博物馆给予公众知识、教育和艺术欣赏,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高校的主要功能则体现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其中,人才培养处于核心地位,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而服务社会则是对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延伸.显然,两者的基本功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存在着重要交集.

从服务社会视角看,博物馆属公益性机构,其社会文化教育的对象极其广泛.作为人类文明记忆、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无疑是实践和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积极体现,而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更是反映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要关注.不仅如此,社会教育项目已经成为国家关于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与此相呼应的,则是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并积极向社会推介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教育项目.与博物馆非常明确的服务社会功能相比,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复杂.诚然,高校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而,发展科学技术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亦只有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实现.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看,高校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它肩负着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而传统文化的滋润实为其不可或缺的环节.不过,对于穿越历史长河而来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已经不能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的内容,有必要予以变革,这就是在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对此,高校同样是责无旁贷.博物馆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它在对保护、展示、教育、研究等诸多功能的发挥中,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亦发扬着时代精神.可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其应有的责任担当.它往往通过教育活动,以引导、启迪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触摸历史、延续文化.

二、观念转变

既然高等学校与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存在着重要交集,那么,两者的沟通与协作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要实现校、馆的真正合作,两者在传统观念上的转变必不可少.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大学生课题知识的必要实践与具象化;同时,博物馆则需要改变消极等待观众参观的姿态,以一种积极、开放的面貌迎接校馆合作的到来.在改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展品与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探究式学习的开展等具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紧扣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突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思想内涵、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结合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与学校课程和教材紧密结合,将馆、校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再次,切实改变博物馆长期以来形成的“讲解员一直讲,观众被动听”的单一说教模式,实现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中下工夫.事实上,这已不仅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方法的转变,而是博物馆人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是角色的转换.

三、协同互惠

首先是知识衔接.高校中的人文社科专业,尤其是历史、中文、美术等专业,与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若从专业角度进行划分,两者完全可归于一体.高校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博物馆则重在实物的展示,两者之间的这种天然的互补性,又促成同一个宏大文化体系下两大领域的进一步联系.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无疑会使文化传承和创新在高校教育、博物馆服务中皆获得闭门造车所无法实现的意义.

其次是志愿服务.高校之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大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缺乏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而博物馆与高校之间通过联合打造实践锻炼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必然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做到到发展,也能够使博物馆在合作中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做到到好评.实际上,以青年志愿者作为切入点,加强高校与博物馆的合作,发展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中,完全可以实现活动的长期化和规模化.而吸纳高校历史、旅游、中文、外语等专业大学生进入到志愿者阵营,亦能为观众提供特色讲解、咨询、疏导等服务,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再次是深化合作.高校借助博物馆丰富的典藏文物资源,通过与其积极合作,开展互动共建活动,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基地;博物馆通过与高校联合举办“导游竞技场”“外语讲解”“陈列设计大赛”等活动,给大学生提供特长发挥的舞台;博物馆可将馆内精品文物、本土历史文化等相关内容制成资料,并结合视频、音频讲解、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包,在高校进行教育传播和引导,从而,加强博物馆对外宣传.

四、技术利用

科学技术的运用,是当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化的博物馆也应拥有相应的技术设备.由于现代化科技手段可以加强陈列效果、模拟陈列场景、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如电脑三维动画的合理运用等,已是大势所趋.而高校理工类专业在这一方面有着做到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在陈列展览设计中,能够结合实际提供有效的相关科技理论支持.其次,可以因地制宜,将科研成果适时转化为具体应用.再次,可以为陈列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员支持.不过,在这一问题上,要分清主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展示手段的出现,只能对传统的展示手段进行补充和完善,而不能完全取代.任何科技手段与承载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物本身不可同日而語,从根本上说它只能是工具,自然无法替代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表现形式.如果在陈列展览中滥用现代科技带来的的奇幻效果,无疑会喧宾夺主,严重削弱文物固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在这一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便是网上陈列展览.作为现代传媒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具体运用,人们求新、求知的需求做到到极大满足,然而,因为电脑屏幕实际上阻隔了观众与文物间的真正接触,所以永远无法达到在博物馆面对文物本身时所产生的强烈、直接的感染力.

文化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打造社会文化教育的实践平台为适合文化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