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粗放论文范文资料 与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粗放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4

《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此文是一篇粗放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精准扶贫是一项有明确时限、需要在短期内集中各项资源高效推行的贫困治理方式,但这种带有运动式特点的治理方式,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缺陷,通常无法实现常态治理.文章探讨了从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制度逻辑演变,分析了运动式治理视角下存在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提出更好开展精准扶贫应从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完善第三评估监控机制,健全精准扶贫配套制度以及鼓励多元主体参和等多方面完善我国精准扶贫路径.必须进一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使其发展为一种长效治理贫困的方式.

关键词:粗放扶贫;精准扶贫;运动式治理;风险防范

精准扶贫是我国贫困治理领域推出的新理念,作为今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将对新时期的贫困治理及国家综合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扶贫工作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未曾懈怠.“精准扶贫”一词是 总书记于2013年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他认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015年年末,国务院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2020年即将来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对比各地情况,扶贫工作情况不一,参差不齐.贫困线上的人口基数过大,成为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的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农村扶贫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制度逻辑演变

1986年,我国明确实施扶贫开发,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我国一直采取通过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整体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方式,对普遍存在的贫困进行消除.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悬殊,贫困状况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因此有针对性的扶贫治贫成为历史的必然.在以往粗放式的扶贫模式中,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是重点扶贫的目标及对象,但扶贫收效甚微.结果是投入大、效率低, 脱贫和返贫循环往复,陷入“年年贫困年年扶”的扶贫怪圈.粗放扶贫是一种“大水漫灌式”的救济式的扶贫,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持续性不断地投入.但是政府的投入对于贫困居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近乎杯水车薪.而扶贫过程中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增大,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也不断提升.不但难以让贫困户摆脱真正的贫困,甚至还由于政府单一的财政扶贫资金衍生出基层腐败、高调贫困、争跑“贫困帽”等形形色色的问题.粗放式扶贫没有弄清致贫的真正原因,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因地、因村、因户制宜问题.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精准扶贫较以往的粗放扶贫方式,有如下方面的转变:1.目标范围的转变:由区域转为个体.2.扶贫方式的转变:由“大水漫灌式”转为“滴灌式”.3.扶贫理念的转变:由消除普遍贫困转为彻底消除贫困.

二、目前我国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

1. 从扶贫开发推动力量来看,政府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基层政府的具体实践中,精准扶贫是各级政府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和政治权力,调动相关部门和下级部门的能动性进行的一种政治行为.纵观当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基本历程,以1978年为第一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通过改革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体制,如农产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推动反贫困;1986年国家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工作转变为制度性和开发式扶贫.199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主要针对边远山区、老革命地区进行扶贫攻坚;2000年国家进行全方位反贫困,并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得到详细的规制,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贫困治理中国家权力的大力介入,使得扶贫开发呈现出“运动式治理”的特征.政府动用国家权力和权威,集中并动员各种社会资源,集结人力、物力、财力等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采取一种大规模行动,包括派遣工作组,甚至将扶贫作为“中心工作”、“政治任务”等.

2. 从扶贫开发动员方式来看,首先从国家和各省市所召開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精准扶贫目标,然后通过政治动员的方式下达到地方政府,在基层政府中贯彻实施扶贫目标,完成额定任务.基层政府为了在短期内完成目标,常常采取政治动员的方式,将各种有限力量、资源和组织集中起来,通过开会、谈话和下发文件等形式将基层所有部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对贫困户实施包村到户式扶贫,对艰苦偏远户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动员生态移民搬迁.各级政府运用手中的政治权力,集中各种资源、动员群众,通过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国家的贫困问题,使得贫困群体脱离贫困,迈向美好生活.整体看来,如今的精准扶贫是一种运动式治理模式,是政府为了解决长期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贫困问题,集中资源、动员社会进行的反贫困的攻坚战.

3. 从扶贫实施模式上分析,精准扶贫具有流程化的特点. 首先各地基层政府按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逐村、逐户、逐人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根据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各项致贫指标,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再次甄别并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地方政府派出大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开展工作,同时规定硬性的目标任务,通过层层签订脱贫任务书,逐户落实帮扶措施,以产业扶贫为主要带动方式,即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乡村旅游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带动贫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实现短期内扶贫政绩.从总体来看,产业的确发展起来了,但是这种以项目为依托的扶贫资金投放模式存在弊端.一是政府为了方便实现垂直的专业化管理和控制,倾向于提供一整套标准化和技术化的操作制度,具有比较鲜明的技术官僚主义特征,扶贫开发正在变成以项目评估和项目管理为中心的治理体制;二是项目具有一定的门槛,需要农户具备资金、技术、人力等,发展型项目需要农户掌握相应的各种技能,基建类项目则需一定配套资金,这种投放模式不仅可能很难辐射到真正贫困的对象,甚至为相对富裕的人群因项目获益提供了合理依据,以至于出现“精英捕获”现象.

粗放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为适合粗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粗放的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