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职院校非通用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院校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9

《高职院校非通用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本论文可用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高职院校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非通用语专业,新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师资短缺、教材陈旧、实践基地缺乏、人才素质有待提高等.其中,非通用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模式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市场需求及专业定位出发,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及课程模块化等方面进行非通用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的探索,以期对国内高职院校非通用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所帮助,促进非通用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非通用语;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模式

2009年, 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政策,为云南省的对外开放明确了新的方向.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云南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份.鉴于云南省和东南亚比邻而居的地理优势,以及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东南亚在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国家和市场对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也和日俱增,特别是对外交流、经贸合作、旅游发展、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对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需求旺盛;甚至出现了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急缺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的非通用语教育也应立足于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大背景,探索和创新适合高职院校的小语种课程设置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小语种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1 云南省高职院校开设东南亚语专业的基本情况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09年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平均供求达1:7.6,有的小语种人才供求甚至达到1:18,目前高校培养的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对外交流领域未来3年对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为168人,大批量的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云南省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云南省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桥头堡政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力培养通晓周边国家语言的非通用语人才.云南省教育厅重视并大力推动高校非通用语专业的建设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截止2013年底,已有42所高校设置了93个非通用语办学点①,28所高校开办了非通用语专业,其中高职院校及专科非通用语办学点29个.全省高校共有在读学生14139人,其中专业学生有5082人,非通用语教师343名.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等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成立非通用语种教研室,大力培养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

在开设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以泰语、缅甸语、老挝语、越南语专业为主.2013年,云南省开设泰国语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1所,缅甸语8所、老挝语5所、越南语4所.针对目前社会和市场对东南亚语种人才的迫切需求,云南省高职院校开设的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具有语言知识和专业能力紧密结合的特点.例如: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应用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均为法律服务方向,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泰国语专业为旅游方向,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应用缅甸语专业为商务方向.

2 云南省高职院校东南亚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高职院校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从高职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出发,根据市场岗位的需求,将语言知识和专业能力紧密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于2009年才开始建设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困惑:

2.1 培养目标的变化

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而语言专业本身也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非通用语专业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用性显得尤为重要.之前,非通用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一般定位为单一的语言文学人才.而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市场和行业对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不仅需要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还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于是,云南省高职院校将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语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决定了课程设置也必须进行对应调整.那么,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将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符合市场和行业对“语言+专业”复合型语言人才的要求,是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东南亚语专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单一的语言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课程体系时,沿用本科院校“外国语+该国民族文学或文化”的模式,课程结构千篇一律、机械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方向不突出,语言和专业衔接不上.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有待优化、核心课程有待加强、实践课程比例有待提高等几个方面.在高职院校东南亚语专业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课程等课程如何分配的问题.公共课程过少则很难保证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课程过少则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而实践课程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为了实现“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非通用语专业课程结构需要最大程度的优化,科学分配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课程的比重.

2.2 师资教材的限制

云南省高职院校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整为“语言+专业”的复合型语言应用人才,但在进行课程设置调整时,和本科院校仍旧很难区分开来,这主要还是由于教材和师资的限制.

截止2013年9月,云南省高校共有非通用语教师343名,包括在编教师261人、非在编教师47人、外籍教师35人.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仅由1—2名专业教师支撑一个教学点或专业的现象,如云南机电职业学院只有1名越南语教师支撑越南语教学;保山学院只有1名泰语教师支撑泰语教学;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只有1名越南语教师支撑越语教学、1名老挝语教师支撑老挝语教学等.教师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非通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此同时,高职院校东南亚非通用专业还存在师资薄弱的现状,非通用语教师多是学历偏低、职称偏低的青年教师;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非通用语教师总量和比例严重不足.这已成为制约云南省非通用语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职院校非通用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为关于高职院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全国高职院校排名2017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