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共同体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实践共同体工匠精神培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共同体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0

《基于实践共同体工匠精神培育》:此文是一篇共同体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以莱芙和温格提出的“学习是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和”为基点,分析了实践共同体和工匠精神存在的共性,即参和性、情境性、身份认同,继而探讨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注重构建师徒关系、搭建情境化实训场所、联通校企文化达成身份的转化.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工匠精神;参和性;情境化;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13-04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工匠精神”一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培育拥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和制造业转型需求的人才不谋而合,怎样有效地培育工匠精神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职业教育是工业转型人才输出的主阵地,在职业教育中怎么样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成为关注点.本文通过莱芙和温格提出的“实践共同体”的这一概念来探讨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实践共同体和工匠精神的概念

(一)实践共同体

人类学家莱芙和温尔提出的“学习是实践共同体的合法的边缘性参和”[1],开拓了学习的新视角.实践共同体中的“共同体”既不意味着一定要共同在场,定义明确相互认同的团体,也不意味着一定具有看得见的社会性界线,它实际意味着在以一个活动系统中的参和、参和者共享他们对于该系统的理解,这种理解和他们所进行的活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所在共同体的意义有关.在共同体中,参和者从边缘参和到充分参和,参和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性的,强调学习的群体性、參和性和情境性.实践共同体重视一般技能的教授,使之迁移到多种情境中去,强调在应用情境中教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中学习,实践共同体中的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适应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2].

(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古代主要表现在技艺高超的工匠身上,随着技术变革和工业革命的到来,工匠精神一度被人们忽视.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工匠精神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对工匠精神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这些定义存在相同的观点,即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耐心”“品质”等关键词.工匠精神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养成,要充分考虑工匠精神外化的社会动因,形成的思想条件和技术前提.

二、实践共同体和工匠精神培育的交点

实践共同体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都显现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由边缘性参和到充分参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因情境的变化、参和程度的变化,发生了身份的转换,需要学习者对新身份产生认同,最后达到目标.

(一)参和性

莱芙和温格提出的实践共同体中合法边缘性参和,是指新成员首先是以合法的边缘性参和接触到实践共同体,他们不是被动的观察者.在刚接触实践共同体时,新成员的意识、身份、文化都是边缘化的,在实践共同体和熟手互动过程中逐渐理解实践共同体,使新成员逐渐把实践共同体的文化纳为己有,由边缘性参和逐渐达到充分参和.

莱芙和温格列举了西非利比亚的瓦伊(Via)和戈兰(Gola)地区裁缝的例子.学徒刚进入裁缝这个行业时,首先从学习缝制帽子、衬裤和一些小孩的 开始,逐渐制作正式的服装,再到高级服装,在反复练习基础工作并熟悉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1].学徒在边缘性参和时,只是从事制作低端针线活、熨烫衣服之类的工作,其实离裁缝的关键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长期参和,在参和学习中实现技术分享和文化价值观养成.古代工匠精神的养成同样是在工作坊中进行的,在师傅和学徒形成的实践共同体中养成.在这个共同体中,学徒观察和模仿师傅是如何讲话、走路和工作,师傅何时、如何以及在什么方面合作、共谋及发生冲突,理解他们的所爱、所恶、所敬及所责[3].在这样的边缘性参和到充分参和的过程中,学徒逐渐习得养成所从事职业的技能和态度.同样,在当今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参和性,学习者是否参和到工匠精神培育的共同体中,是否可以从边缘性参和达到充分参和,使得学习者能够在充分参和后有效地养成工匠精神.

(二)情境性

实践共同体强调“情境性”,是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的.情境中本来蕴含着没有符号化的“默会知识”和其他一些知识,是在和情境的交汇中产生的[4].情境中的默会知识是在群体互动的情况下传递的,不一定以语言作为载体,还可通过他人行为、态度或价值观等进行情感体验.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者不知不觉间从有意识的行为逐渐过渡到机械性的习惯,模范他人的自觉性和不自觉性,从内心到外表去模仿熟手,以此达到熟手的标准[1].

莱芙和温格举了一个屠夫的例子.以商业学校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联合培养在超级市场里进行屠宰的人员为例.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需要掌握大规模肉制品切割方法、烹煮肉类相关知识等.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只是在肉制品零售店工作所需要掌握的肉类包装等简单操作.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之后从事工作的场景不符合,导致其在就业时产生对这一工作的隔离感,并且无法习得岗位转换时的迁移能力.莱芙和温格指出要在真实和合适的工作场景中讲授技能和态度,使学徒习得的技能和态度能够充分适应将来从事的工作[1].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就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着那份工作.那么,对工作的态度首先是热爱,有了热爱才会有坚持和耐心,那么这份热忱的培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学就能达到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真实情境中去养成.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体验,从内心热爱这份工作,再从外在行动中表现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养成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坚持和耐心的职业态度.

共同体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基于实践共同体工匠精神培育为关于共同体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什么是教育共同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