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章论文范文资料 与贾平凹:书道唯寂寞,文章惊恐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章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1

《贾平凹:书道唯寂寞,文章惊恐成》:该文是关于文章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脑力消耗与感情消耗

《检察风云》:近年来,您特别高产,长篇小说一部接一部,保持了非常旺盛的创作力,是不是都写得很顺利?有没有碰到困难?这种旺盛的创作力来源于何处?

贾平凹:就是一种写法,也不是事情越多写越长越好.我的小说有时候写得很艰难很痛苦,有时候写得很得意.写作都是这样,也要看你准备的是否充分,搜集的资料能否支撑你的写作,你投入的情感是否充沛,和你的小说最后呈现的面貌都有关系.我其实没有写那么快,写作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大家看到我两年出一部长篇,其实前后拉扯起来,又是三四年的时间.还有,经常是这样,我1月份写完了初稿,到10月份杂志社刊发,然后出版社出书,这期间有一个时间差,这段时间其实我一直在不停地抄写、修改,中间出版的时间压缩了之后,大家可能会觉得你出书的速度非常快.

我到现在还是手写稿子,《古炉》60万字,前后手写的稿子有一麻袋.每一次写作,我都投入和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主要还不是体力消耗,而是脑力消耗、感情消耗,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每一次都会触动很多心里让人难过的事.

《检察风云》:写《老生》时中断了三次?

贾平凹:我在自己的书房里写过一幅字:“书道唯寂寞,文章惊恐成.”和书打交道,一定是件寂寞的事,而文章越写越惊恐,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年龄大了以后写最近的这几部长篇,从没有说一稿写成的,都写了三四稿.比如说《老生》,现在成书的只有22万字,但是实际上我写了100多万字,写一遍,觉得不对,*重来,就这样写了几遍.改一遍,抄一遍.抄的时候,又感觉不对了,那就又重新来过,就这样写过4次.你想4次要多少字?这都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年轻的时候写起来快得很,思维敏捷又有,事情也少,我记得我写《废都》,40多天就把草稿打完了.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一天可以写满10个小时,现在每天最多写4个小时,一般就写两个小时,就会觉得这里不对了,那里不对了,脑子也转不动了.年轻的时候天天想写,稍微把你感动一下你就想写,年龄大了以后,看到一个题材想写,但是仔细一考虑,觉得也没啥意思,就罢笔不写了.年龄大了以后就老琢磨这个事情.

万变不离其宗

《检察风云》:您的小说在结构上总有新的变化,比如《病相报告》中的复调,《带灯》中一段一段有点像《圣经》又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最新这本《老生》将《山海经》融入其中,结构上,古代神话和现代人类社会的故事形成一种反差和对照,让人耳目一新.其实一直在求变?

贾平凹:人总得求新求变.我从20多岁开始写作,到现在60多岁,写了40年.当年和我同时始写作的作家,大部分已经不写了.作家这个行当,其实是个非常残酷的行业,淘汰率非常高.如果你还是以前那种写法,谁看你写的东西?

求变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特别难.一旦你形成了一种风格,要突破这种风格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内容到写法上,想要突破自己,都要遇到很多难题.而且老年人和年轻人比,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自己必须要不停地学习和积累,做出一些变化,尽量每本书写得都不一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咋写还是你自己,充其量就是今天换这件衣服,明天换那件衣服,胖一件,瘦一件,可还是你.

《检察风云》:《山海经》是不是您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为什么会选择这本《山海经》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古籍呢?

贾平凹:有人说《山海经》是神话,可是在我看来,《山海经》记录的是当时真实的情况.你看它怎么写?走150里路,遇到什么山,山上有什么飞禽走兽,又走200里路,又出现什么奇怪的动物植物,我觉得它写的都是真实的,不是什么神话,只是现在我们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它当时记载的那些山水河流,现在还在,你说书上写的那些动物怪异吧,现在我们不也经常会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动物吗?你看《动物世界》里介绍的动物,很多以前闻所未闻,可它们真实存在.

而且你越读《山海经》越发现,中国人思维习惯的形成,最早都是从那开始的.对山的阴面和阳面的不同看法,慢慢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外部世界的看法,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一点.还有,《山海经》的写法上,它是一座山一座山往下写,很简单很平面,而我的《老生》就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往下写,把那百年的历史写出来,结构上正好借鉴了《山海经》的写法.

《山海经》没有写人的问题,后面写的是神,那我选择的就是前面它写山水的部分,没有选《山海经》写神的篇章.我写的,都是人与人关系的故事,代替神话,我也很少写到山水,我觉得我选取的《山海经》的原著部分就可以承担这方面的功能.这样就形成一种对应和参照.我的想法是: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思维就是这种思维,一直延续到现在.我是从这个角度来写作《老生》这部书的,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山海经》与现在中国的现实世界,以及我的这本小说的关系的.

我是农民

《检察风云》:你们老家还保留着除夕夜到祖坟点灯的习俗吗?

贾平凹:我们小时候,这种习俗特别多.除了清明、冬至要到祖坟烧纸烧衣服之外,春节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必须回老家,在门上点灯,坟上也要点灯烧纸.在我们那的习俗,如果这家的门上没点灯,那大家就认为这家已经没人了、死完了、绝后了.

《检察风云》:这样的习俗年轻人接触得越来越少了吧?

贾平凹:对,去祭坟的主要还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这种观念比较淡薄了,他们不太会回去,他们最多在逢年过节时在城市的马路边烧些纸,这还算是能记得有这样的风俗的会烧些纸.我们家也是,我的孩子、侄儿、外甥也很少回老家.如果我不在了,他们更加不会回去了.后来我一想,一代人对一代人负责,儿子对父母负责,父母对爷爷奶奶负责.

《检察风云》:秦岭上有很多隐士,您在《老生》里也写到,您在那儿是否碰到了很多奇人?

贾平凹:是的.秦岭终南山历史上就是修道之士隐居之所,现在这样的人也多得很,据说有3000多人,有名有姓的有1000多人,包括外国人都有在那修行的.寺院也很多,但更多的则是闲云野鹤,在那搭个棚.

《检察风云》:《老生》中写了大量人物的死亡,为什么这么写?到了这个年纪对死亡是不是有更多的感触?

贾平凹:写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意识到.有人跟我说你写了那么多死人我才觉得还真的是的,但其实在写的时候,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在那个年代,死亡也太容易了,也太正常了,就像战争年代,死一个人算什么?那时候非正常死亡那么多,只是因为媒体不发达,被粉饰了以后普通人不知道罢了.

《检察风云》: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人的死亡是不是特别渺小?

贾平凹:人经历多了,眼光看远了一点之后,就不会钻牛角尖,思维就不会那么偏颇,你也不会那么多烦恼.社会历史其实也是这样,前后看远一点,你可以看到更多方面,一开始你可能对有些事不理解,看多了之后,总能看得清楚明白.比如这一年发生的事你觉得怎么这么奇怪,可是从一个世纪的角度来看,你就会对这一历史阶段有更多的认识.一段历史,你看不懂、不理解的时候,最好前后看,长远看.所以阿城说常识,常识的常,就是超越历史超越时间超越阶级超越生死的.

《检察风云》:您自己有宗教信仰吗?

贾平凹:我对佛道比较爱好,也不能说很有研究.不过我还是员.因为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生存环境,乡下农村交通不方便,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东西.小时候就在那种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那些东西,长大后接触佛道的知识之后,容易对它们感兴趣.

《检察风云》:您写过一本书叫《我是农民》,您觉得自己骨子里是不是还是个农民,现在住在西安城里,如何保持与土地的联系?

贾平凹:我住的地方离农村也不远,我的好多亲戚朋友都在农村,我和农村的联系没有断过.农村发生的事我比较了解.要是我在上海工作,离老家太远就不常回去,时间一长,关系就断了.

编辑:薛華 icexue0321@163.com

文章论文参考资料:

怎么投稿发表文章

如何在网上发表文章

可以发表文章的网站

文章投稿网站

怎么发表文章

写的文章怎么投稿

结论:贾平凹:书道唯寂寞,文章惊恐成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章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文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