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产权制度论文范文资料 与如何设置农信社产权制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产权制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1

《如何设置农信社产权制度》:这篇产权制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产权改革是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农信社的产权如何改革呢?本文将从产权理论、激励约束理论出发,对农信社的产权改革进行研究.

产权不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唯一道路

明晰产权的根本意义在于明确谁是财产、权利的所有者,以使所有者拥有对资产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假设资产所有者都是利己的,并将之作为一个定律,那么资产会激励和约束资产所有者保护、扩大自己的财产.所以,按照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明确资产的所有者,建立“谁拥有,谁负责”的经济关系,以谁拥有这一所有权的概念来约束和激励所有者,同时也为所有者以自己拥有的产权来约束和激励他人,提供法律、道德、资产的依据.这是产权理论的核心内容.

从产权理论,可以进一步阐发激励约束理论.激励约束,即激励约束主体根据组织目标、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激励约束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激励约束的主体、客体、方法、目标和环境条件,是解决谁去激励约束、对谁激励约束、怎样激励约束、向什么方向激励约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激励约束的问题.

激励和约束有着不同的功能,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首先是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人的积极性,而没有积极性,一切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其次,每个人要对他的经济后果负责任,也就是說,他的行动要受到约束.

问题在于,一定要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讨论激励约束吗?换言之,激励约束主体,一定要具有资产所有权吗?其实不然.大部分的激励约束主体没有所有权,只有管理权.如皇帝对臣子的管理,并不是以所有权为根据的,而是根据巨大的皇权;政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也不是依据资产所有权或人身依附权,而是根据严格的政治权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没有资产所有权的影子,而是依据教师教育学生的权力.在经济生活中,常常也有“没有所有权的管理”的现象(即通常所言的“所有者缺位”).如 直属的国有企业对干部员工的管理,名义上和法律上是国资委,实际上如果没有国资委,没有明确的资产国家所有权,政府安排一批人去管理,也是完全可行的.既使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管理也不一定依据资产所有权,如一些企业属于某个老板,这个老板授权管理者去管理企业.老板不参和企业的管理,但经营者照样可以将企业管理得很好.职业经理人就是一批优秀的无资产所有权的管理者.实际上,如果没有老板,而是由某个不具有所有权的组织或人员授权经营,其效果也可以和有老板一样.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政策原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管理不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的确是因产权不明确造成无人对资产负责,从而造成管理经营不善.但由此要求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的经济体都要明确产权,并作为走向良好管理经营的前置先决条件,恐怕又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一些企业即使有明确的产权,也不一定管理得好.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现实中相当部分的私营企业倒闭破产,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明确产权的企业就一定管理不好吗?答案是不一定.一些企业即使没有明确的产权,但由于有人进行严格的管理,照样可以经营得良好.

依据产权的原动力,对企业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的效果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个体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企业产权所有者往往亲自参和管理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为了财富的增加,将积极保护自己的资产,并严格管理员工.这在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中体现得最为突出,但在一些大规模企业中,特别是产权分散、混合的企业中,产权的管理、激励和约束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完全不起作用.如在上市公司中,相当部分的中小股东并不关心和影响企业的管理.即使一些大股东,也是将企业交给经营者去管理.如果将这些大股东替换为一些负责任的组织,也完全可以在没有明确产权的情况下管理好企业.

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其核心在于有一个最初的管理源,由此产生管理的原动力,将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一步步传下去.至于这个“源”,是一个资产所有者还是一个组织,并不重要,也不影响管理的效力.现实中,单纯的由资产所有者或组织者形成的激励和约束是较少的.特别是在经济组织中,更多的是由资产所有者和组织者形成的混合激励和约束.我们可以用图1来说明这个原理.

所以,认为明晰产权在经济活动中是必要的、唯一的、绝对不可缺少的说法,是不符合基本经济实践的.认为产权是可以解决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产生激励和约束,产权是万能的,产权的作用不可由其他因素替代,这样的理论主张,是一种极端的学究式推演,是科斯所言的“黑板经济学”.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完全否认产权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后又过分迷信、迷恋于产权,两者都走了极端.从更长的历史跨度看,私有制是一个阶段的历史产物,产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必须存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必将消灭,产权的作用又是完全可被替代的.

农信社由合作制到股份制的产权变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信社成立时实行农民入股的方式,一人一股,实行合作制方式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农信社在股权工作上的重点是扩大社员、增加股金,对于股份的性质、管理采取合作制还是股份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和强调.从旧社会翻身解放的农民,更多地沉浸在联合起来走合作社道路的热情和喜悦之中,至于合作社如何管理,农民既不去想,又不知如何去做.

后来的农信社扩大规模,人民公社管理,贫下中农管理,一直到归口央行管理,都没有更多地考虑股金问题.因为农信社已经成立起来了,大家关心的不再是它成立时的性质,而是更多地考虑怎么管理它.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农信社的股权问题并没有更多的讨论和分析.

1979年之后,农信社归口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业银行将农信社作为自己的一个机构,更多的是考虑农信社和农业银行在一起的经营活动.股权问题在当时是可有可无的事,没有考虑的必要.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股份制改革和国退民进的大形势下,一些政府官员、金融界官员和理论界人士,想到了农信社应该明晰产权、实现规范化股金管理、明确法人、独立经营,所以才产生了1996年的农信社和农业银行的“脱钩”(“行社脱钩”).可以说,当时这一改革并不是发自农信社和农民自身的需要,不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而是来自于遵循理论模式,贯彻高层思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自1996年农信社和农业银行分家后,农信社的股权问题才被各方面重视起来,开始进行认真地思考和安排.开始要求社员和其他方面入股,规范股金,明晰产权,向着所谓的规范化发展.但是,股权仍然没有在信用社发展和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农民入股就是缴纳股金,领取分红而已,并不管信用社的经营效果如何.

产权制度论文参考资料:

税收法律制度论文

知识产权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会计制度设计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结论:如何设置农信社产权制度为适合产权制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