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资料 与学术期刊同行评议制度转型改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术期刊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1

《学术期刊同行评议制度转型改革》:本文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新形态开放式同行评议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有助于促进学术传播和期刊出版的活力和效益,以及提升同行评议制度在期刊评价机制中的加权价值; 在学术传播实务研究价值上,不仅提供众多学术期刊主编思索如何精进同行评议流程,也帮助可能同时身兼作者和评审者身份的学者们,进一步了解较为理想和实用的友好环境,共同关心发展趋势和相关权益.

[关键词] 学术期刊出版 同行评议 开放获取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3-0005-05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er Review System in Scholarly Journals

Qiu Jiongyou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Taiwa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Taibei,116051)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n open peer review system,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the benefits of utilizing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ble approaches to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journals that combined the benefits of both traditional and open-public system facilitated via the Internet. It will, in turn,create a communication and more friendly useful findings where those peer review systems will be beneficial to journals and scholars.

[Key words] Scholarly journal publishing Peer review Open access

1 前 言

在数字环境下,许多人对于学术期刊的未来充满忧心.被博得生物医学中心数据库(BioMed Central)赞誉为真知灼见者(visionary),且为期刊出版界佼佼者及著名学群1000(Faculty of 1000,F1000系列)创始人维特克·特拉茨(Vitek Tracz),于2013年曾断言“同行评议(peer review)的纸质期刊将在十年内消失殆尽”,因为无人阅读期刊,人们阅读的是论文“(Nobody reads journals, people read papers)[1].听闻这言论不得不警惕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角色扮演,传统的同行评议模式”已陷入危机; 常见的电子期刊同行评议是否也已过时、必须面临大转型?如果纸质期刊的没落是肇始于同行评议模式的不合宜,则必须先行自我改革和应变的事务,无疑将是“同行评议”本身.换言之,未来可能消失殆尽的是被称作“期刊”的学术出版品,而纸质或数字期刊存在和否仍将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

同行评议制度最早起源于公元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然而,所谓的学术“同行”究竟是否可以包括期刊主编?还是应该完全排除主编角色,而以其他审查者和相关委员会(编委会)成员意见为定夺?如果“同行”是属非主编一人最后定夺的多数意见,则真正的同行评议制度可能始于18世纪后[2].至此,除了公开的主编,尚有哪些人是审查者即攸关权益,但也更为微妙隐晦,形成匿名和双盲的传统同行评议机制.21世纪的今日,特拉茨将关键的“同行评议”视为“科学的生命气息能量”(Science’s life force),但“它却病了,并被自己的重担压垮”(Sick and collapsing under its own weight),而此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特拉茨点出极为不负责任和造成出版拖延的“匿名审查”制度[3].同行评议成为学术出版的基本要件,它有太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和包袱,自然也就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纵有同行评议把关,由于匿名和不公开的特性,主编不察竟委托投稿者自行勾串扮演评审者快速审查自己稿件的欺诈事件,形成所谓“评审帮派(Peer-review ring)”,使得不端研究者有机可乘,多起学术 风波偶有所闻,所谓的“同行评议骗局”(The peer-review scam)也躍上了学术国际舞台[4].

1993年,史蒂文·哈纳德 (Stevan Harnad)发表名为《执行网络同行评议》(Implementing Peer Review on the (Inter)Net)的文章,该 调开放性评审制度之下产生的交互式出版模式,借由“空中学术写作”(Scholarly skywriting)方式,即所谓同行评论(Peer commentary)而和旧有同行评议(Peer review)区别和互补.前者强调实时和互动性,但并非取代后者, 哈纳德曾认为同行评议制度仍主要担任起质量控制之责,而“评论”仅为第三人/读者(即非作者,亦非评审者)意见表达,不具实质的审查功能[5].然而,近年来Web2.0观念及学术社群媒体兴起,随着时空转换,二者身份亦渐模糊.“匿名审查”受到学术社群的挑战和质疑,要求评审流程透明、评审意见公开,以及作者、评审者、审查者、主编四方互动的呼声似乎成了新潮流.我们不禁思考:“学术传播”是最早反映互联网环境的一种领域,如今是否也得以最早察觉应变,且对于同行评议制度的文化和网络新兴变革应有一番作为?

学术期刊论文参考资料:

学术期刊分类

学术期刊网

国外学术期刊网站

学术期刊数据库

著名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论文

结论:学术期刊同行评议制度转型改革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学术期刊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学术期刊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