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诗歌创作论文范文资料 与童年创伤体验和艾青前期诗歌创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创作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0

《童年创伤体验和艾青前期诗歌创作》:该文是关于诗歌创作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茅盾在《论初期白话诗》中这样提到艾青:“新近我读了青年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等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1]在艾青前期(1932-1949年)诗歌创作中,艾青已然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而童年创伤体验的激发和修复成为促成其诗风的重要因素,下面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我的父亲》两诗为例进行分析.

艾青在出生以后即被交给保姆抚养,这使得幼小的艾青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被抛弃感”——无论是母亲再三提及的孕时噩梦以及生产时候几近殒命的创痛,还是算命先生的“克父母”的结论——都给童年艾青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其成长和生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最易出现创伤体验并形成个体的内在冲突.“我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2]——这是成年以后的艾青在很多时候提及的一句话,幼年往事已经成为烙在他心灵上的痛楚印记.

在随后的五年中,艾青主要由保姆抚养生活.心理学认为,儿童最初依据父母权威的标准建构自己有意义的生活,并形成对自我总体的认识和评价.但是父母并未为幼年艾青建构起这样的标准,正如艾青说所说的自己“等于没有父母”[3]——母亲体弱多病,无心也无力照顾艾青,父亲则忙于生计且性格强势不易亲近,因此艾青对于“家”的认识是模糊的.五岁以后艾青回到父母身边,却由于和父母的隔离而情感生疏.须知,“童年生活前五年的经历会在人的一生中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以后生活中的事件无法挽回这种影响,这在很早以前就己成为一种常识”.[4]艾青曾说,“我妹妹是吃母亲自己的奶长大的,我是吃保姆的奶长大的,我和母亲亲热不起来.我到姥姥家,总是离母亲远远的,她生气地拽住我说:‘我又不是老虎,你怕什么?’”[5]这样的叙述夹杂着艾青的怨恨之情.因此当艾青“稍稍长大,就想赶快离开家庭”[6],正如他在《少年行》一诗中所表达的那样:“我一句话不说心里藏着一个愿望,/我要到外面去比他们见识得多些,/我要走得很远——梦里也没有见过的地方:/那里要比这里好得多好得多.”不论是意图投考黄埔军校还是远赴法国,总之艾青是决绝地“离家庭越远越好”,甚至是父亲故去母亲要他回家善后,艾青最终也未归乡.

而在保姆大堰河那里,艾青得到了“替代性的母爱”,得到了珍贵的温暖和呵护——这一是由于大堰河本身的心地善良、朴实勤劳;二是由于艾青是主人家的大少爷,大堰河作为佣人和保姆要恪尽职守;三是由于艾青本身聪颖、乖巧、懂事,惹人疼爱.大堰河细致的关爱、大堰河儿子们作为兄弟和玩伴的朝夕相处一——这些都使艾青有了“家”一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映衬之下,愈发使得艾青不满、愤激于亲生父母对自己的“抛弃”.

这样的童年经历培养了艾青强烈的好胜心和反叛意识.艾青对于父母的安排,尤其是对于父亲的权威不断挑战:“我和家庭关系不好.还表现在从小不许我叫‘爸爸’、‘妈妈’,只许叫‘叔叔’、‘婶婶’,这使我直到现在‘爸爸’、‘妈妈’的音都发不好.这些都刺激着我产生反封建的意识和叛逆家庭的情绪.”[7]比如父亲让艾青去讨茶叶“洗晦气”的茶叶,艾青执意不肯而被父亲打破头;将写有“父贼打我”的字条塞进父亲的抽屉来 父亲的“ ”等等.其实不单是对于父亲,艾青在学校中亦是表现桀骜不驯,比如曾经在毕业前因打碎学校灯泡而被校方通知父亲;在命题作文中自己绕开题目另写了一篇抨击文言文的文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面对老师的中肯评语尚不屑一顾,划了一个“大八叉”.[8]

这样的童年经历也使得艾青形成了忧郁的性情,沉静寡言、对于事物反而有敏锐的观察力,喜欢从大自然和美术中寻求乐趣和安慰.在散文《忆杭州》中二十八岁的艾青慨叹:“除了绘画,少年时代的我,从人间得到的温热又是什么呢?”[9]在绘画中,他“喜欢用灰暗的调子”,这也暗合了他以后诗中的诸多冷色调的意象.艾未未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从个性来看,他是相当寂寞孤独的一个人.”[10]这应该是非常准确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堰河》)是艾青从监狱里“托人带给李又然”,然后在庄啟东的刊物《春光》上发表的”,艾青一举成名.

关于《大堰河》的写作缘起,艾青这样说:“一天,我从监狱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忽然想起了我的保姆,想着,写着,就一口气写下来了”.“《大堰河》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等我幼小的心灵中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还是深深地爱她.”[11]艾青能够一气呵成这篇动人诗作的深层动机正是“爱”.

艾青对于大堰河的爱里有“愧疚”.为了获得作为保姆来养家糊口的资格,大堰河“把自己刚生下的一个女孩,投到尿桶里溺死,再拿乳液来喂养一个‘地主的儿子’”,这让艾青内心感到“一种深沉的愧疚”[12].艾青对于大堰河的爱里有“感激”.这个被视为“克父母”的孩子,在这个贫寒的农家里获得了无比的呵护和宠爱:一面是“被抛弃”,一面是“被需要”,艾青这个家里,在大堰河身上获得了对于自我价值的体认和尊重.

童年的创伤成为艾青创作《大堰河》的强大内驱力.这天正是1933年1月14日,农历腊月十九,临近年关、天寒地冻,身陷囹圄的艾青最需要亲人的关切和慰问——然而他想到的不是来看望过自己的父亲,而是曾经给过自己“母爱”的贫苦保姆大堰河,那才是他生命开始时候最温暖的亮色和最妥帖的慰藉,是此时此地的艾青精神上最迫切的需要.创作为艾青提供了发泄压抑情感的途径.

《大堰河》是艾青对于乳母的真情告白,也是艾青对于童年创伤的一次疗治和平复.诗人几乎是琐碎地书写了一个乡村贫苦女性的生活细节,她繁重的劳动、生活的贫苦、小小的欢愉,就像一个孩子记忆中母亲的每一次微笑、身体的气息、端过来的饭碗的花边一样,诗人写得越是细致而真切,越是表现出艾青内心温暖和凄凉的纠结,正如童年时候夜晚在保姆家的安然和妥帖而白天在自己家的陌生感.在这样的回顾和舔舐中,童年的创伤得以抚慰和治疗,那些冰冷逐渐褪去,而呈现出贫寒中珍贵的温暖.在细致动人的回忆中,诗人由衷地发出呼唤:“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也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归属——我是农人哺育的儿子,一个有家、有爱的孩子.“文学中的记忆书写和记忆诠释对修复心理创伤具有重要意义”[13],《大堰河》正是艾青对于童年创伤进行艺术自救的尝试.

诗歌创作论文参考资料:

投稿诗歌

诗歌投稿杂志

诗歌月刊

音乐创作杂志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结论:童年创伤体验和艾青前期诗歌创作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诗歌创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现代诗歌创作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