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礼乐精神实质论文范文资料 与礼乐精神实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礼乐精神实质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30

《礼乐精神实质》: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礼乐精神实质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朱光潜先生说,儒家思想看似头绪纷繁,名谓不一,但其思想基础则在礼乐二字.他认为,儒家正是在乐与礼两个观念的基础上,建筑起一套学、一套教育学与政治学,甚至一套宇宙哲学与宗教哲学.礼乐文明,是周公孔子以降,历代儒家的人文理想,儒家思想也正是围绕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礼是序,乐是和;礼主敬,重在人为的节制,乐主和,重在任性自然.孔子认为人性有善有不善,故需要遵礼而行,使行为举措,壹皆合于规矩制度,直至外在的节制不再成为一种有形的束缚,性情完全自足,凡发乎性情者,必合于礼的规范.礼的精神内化到生命里头,就是乐的精神,就是个人修养的完成.朱光潜先生说,和谐是个人修养的胜境,无论从个人的心理机能还是整个社会的存续来看,最终都是以和谐为目的.一个幸福的人,其理智、情感、意志、欲念必然相安相和,内心和谐;一个幸福的社会,亦必然无争无怨,相安和谐,群策群力.他又指出,通向和、乐的胜境的路径是序、礼.“就一个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个融贯的系统,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个社会来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全集第九卷)

朱先生论礼乐精神,固已详备遍赅.儒家认为,有礼必有乐,有乐亦必有礼,礼乐不失其正,社会方得和谐.然自周公制礼作乐,后世狂躁拘牵之士,多失本旨,不明礼本,不知礼用.率性任自然之徒,以礼乐为人性的桎梏,激烈反对守礼;墨守不移之辈,以礼文为万世不易的宪章,不知权变.立场虽有不同,其偏颇之失,本无二致,都是不明白礼乐的本质,只看到礼乐的外在一面.

率性任自然者,是把放纵当作自由,把理解性的全部,故认为礼乐之设,违背人性,不知《乐记》已云:“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通返)人道之正也.”人道之正,必其人理性、情感、意志、欲念各得其正,彼此相安,方当得一个“正”字.片面地追求的放纵,是在人欲与人性之间划了等号,是把饮食男女之事,人之同于禽兽的那一部分天性,当作人性的全部.礼乐之施,原是根源于人性知、情、意、欲的分殊,使人性中的各个方面井然有序,和谐相安,执于人欲而拒绝礼的裁节、乐的和合,就像《乐记》所说的那样,“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智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强者胁弱者,专制也;众者暴寡者,极权也;智者诈愚者,资本大鳄之掠夺平民也;勇者苦怯者,暴力犯罪也.中国自受启蒙运动之影响,打倒孔家店,否定礼乐,其产生的后果,古人却于二千年前就已预料到了.

此辈又不知儒家之礼,不是要禁欲,而是要节欲,不是要用人性中理性的一面打倒情感的一面,意志的一面消灭的一面,却是要让天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合宜合度的发展,亦即《中庸》所谓的“尽其性”.其实,非但的一面需要礼的裁节,即使是公认为美德的孝爱之心,也需要礼的裁节.比如儒家丧礼依与逝者亲缘关系的近远,分为斩衰、齐衰、缌麻、大功、小功五服,就是要节制人情,使不致哀伤过度,乃至损害身心健康,也不至不别亲疏,兼爱无差等.魏晋时名士阮籍,公开宣称“礼岂为我辈设也”,遭丧母,与人弈棋终局,饮酒二斗,呕血数升,当时人称其纯孝,实则过情伤身,非人子所宜.

墨守不移之徒,拘于礼文,不知礼文随时而渐变,唯有礼的精神实质,才是该执守的原则.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感慨说:“大哉问!”并具体答道:“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不是一套繁文缛节,而是依本性情,导人合群的行为准则.儒家之学,于礼最为看重,历代礼书篇幅更是浩繁.但时移势易,今天完全恢复古礼,既无可能,亦无必要.当代颇有一群传统文化爱好者,着汉服、行古冠礼,却不肯读书,忘了唯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才是学习传统的不二法门.《中庸》上的这十个字,明末顾炎武表述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其义揆一,是为君子之学,研习古典、诚己诚物的必由之径.

又如依古礼,“男尊女卑”,如果今天还有谁这样想,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男女的社会地位愈趋平等,使孔子生于今日,也必然不会发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这样的感慨.(周武王说自己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说,武王十位人才之中还有一位妇人,实际上只有九个罢了.)礼乐必以仁作为价值旨归.故孔子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仁为旨归的礼乐,就不能去戕贼人性,强令人同于规范,而必须随时更化,使人性能充分自由地成长.故唯有明白古圣先王制礼作乐的用心所在,才会明白今天这个时代欠缺的是什么,又该从礼乐文明中汲取什么样的营养.

礼乐的精神实质,皆系于法地象天四字.《乐记》云:“乐由天作,礼以地制.”《白虎通》曰:“乐以象天,礼以法地.”(卷三《礼乐》)礼主节制,偏于静,故法地为阴;乐主运化,偏于动,故法天为阳.人乃天之所生,地之所养,而得与天地并为三才,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人对天地的崇敬与仿效.天地有四时运行,生长敛藏,人于是有仁义之德;天地有序有和,人则须有礼乐.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记》再三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由天作,礼由地制”,这是礼乐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儒家礼乐文明,不仅仅是一套学、教育学,更是一套政治学.近人常说西方文明重法治,东方文明重人治,此说殆始自陈独秀.陈氏尝云:“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等浅见者自表面论之,每称以虚文感情为重者,为风俗淳厚之征;其实施之者多外饰厚情,内恒愤忌.以君子始,以小人终;受之者习为贪惰,自促其生以弱其群耳.以此为俗,何厚之有?以法治实利为重者,未尝无刻薄寡恩之嫌;然其结果,社会各人,不相依赖,人自为战,以独立之生计,成独立之人格,各守分际,不相侵渔.以小人始,以君子终;社会经济,亦因以厘然有叙.以此为俗,吾则以为淳厚之征也.即非淳厚也何伤?”(《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这种说法,徒然迎合不读书无见识的愤青,却经不起学理的推敲.是不知西方风俗之淳厚,皆有赖基督文明,天下绝无徒法而能臻治之国;又不知儒家重礼乐,但不绝排斥刑政,儒家所排斥的,是不讲礼乐而专任刑政.《乐记》云:“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极此处训为准,意思是礼乐刑政的准则都是一致的.是故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天下大治.传统的刑政,对于血亲复仇,每采宽容态度,如民国时侠女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最后得到国民政府的特赦,就体现了刑政对礼乐的尊重.“*”时砸烂“公检法”,全靠人治的做法当然不足为训,但今日法律一依成文,缺少对礼乐文明的尊重,是否也该有所检讨呢?

礼乐精神实质论文参考资料:

抗战精神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论中国精神的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

大学精神论文

结论:礼乐精神实质为大学硕士与本科礼乐精神实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礼乐制度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