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组织行为论文范文资料 与道德推脱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组织行为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1

《道德推脱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影响》:本论文为您写组织行为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员工不道德问题一直是管理者和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提出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围绕讨论的是员工为了他人或组织而做出不道德行为的现象.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43名员工进行调查,引入心理所有权作为调节变量,研究道德推脱对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道德推脱正向影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第二,心理所有权调节道德推脱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最后,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理论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道德推脱;心理所有权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43 -03

一、引言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发生了一场涉及重大资金的交易員欺诈案,由于该银行下的交易员通过非正当手段投资金融衍生品,最终亏损达49亿欧元.巴林银行曾经是英国一家十分有名的银行,最终因为一位青年员工伪造文件,筹集资金并且私自设立账户进行违规期货交易,导致银行出现巨额亏损无法经营.另一方面,在国内,例如“地沟油”、“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等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拷问着企业和社会道德准则,让人们更加关注企业道德滑坡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然而,究其根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导致员工做出违背社会准则的不道德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认为这种心理机制应该归结为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在组织层面上,员工不道德行为不仅表现在利己的消极行为上,同时还会因为“积极动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做出在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Umphress将这种行为定义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本文梳理相关文献,讨论道德推脱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为未来员工道德行为的规范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理论基础及假设

(一)道德推脱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

道德推脱是一种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行为反应重新定义,切断自我谴责机制,以消减不道德行为所出现的由于责任缺失导致的内疚等消极情绪,并重新解释或减少对目标物的伤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个体在做出不道德的破坏行为情况下,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自我惩罚,反而有可能做出更严重的危害事件.Bandura认为,个体是通过部分心理机制,从而达到切断自我谴责机制的效果.

组织员工会为了增加对组织的认同,做出违反甚至牺牲社会道德准则却有利组织整体利益的行为,Umphress将这种行为概念定义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UPB,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即组织员工能够推动组织或其成员(如上级领导)更有效工作,且违背了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准则甚至法律,它包含两个主要的定义成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是亲组织的,有利于于组织利益或能够帮助组织摆脱困境的,然而这种行为在正式的工作描述中并没有明确,上级也并未提出相关要求.

根据Jones的问题权变模型(Issue-Contingent Model),当外控的个体面临道德以及*困境时,往往会表现出自我辩护或寻找借口的倾向,从而更有可能实施违背*的行为.因此,本文认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是个体在面临道德困境时,经由道德推脱机制重构认知所产生的.

夏福斌,路平提出,不同程度底线心智的人群在面对道德问题时,道德推脱机制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和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推脱中的危害忽视和扭曲机制是导致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直接原因,忽视和扭曲机制解释了员工在做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前的潜在心理过程,员工可能会不断重复思考行为能够为组织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从而对那些不利于社会利益的危害选择忽视或歪曲;道德推脱中的责任分散机制也能够促进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产生,当员工认为作为集体中的个体,每个人为了维护组织利益会做出同样不道德的选择时,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就很可能产生.另外,如迁移责任、道德辩护等道德推脱的心理机制,都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根据以上观点,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1:道德推脱正向影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

(二)心理所有权的调节效应

员工对于个人和组织间关系的感知程度不同,在同样的道德推脱水平下,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表现也会出现差异.个人和组织间关系的感知在道德推脱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中可能起到调节作用.

Pierce等提出了心理所有权的概念,他们认为,员工态度和行为,不是直接由正式所有权所决定的,而需要其通过心理机制发生作用,转化为心理所有权,再经由心理所有权,最终转化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效应.Pierce总结了前人在组织中承诺、认同和内化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提出了较为详细的组织心理所有权理论,对于心理所有权的定义,他们进一步修正为:个体对于所有权目标物(物质或非物质的)的全部或部分似乎属于“他的”或“他们的”的一种感知状态(如:“这是我的!”).

对组织的高度认同使得个体更倾向于将不道德行为理解为一种商业行为,而已有研究表明,心理所有权是组织认同的前因变量.我们认为道德推脱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可能会由于员工个体心理所有权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当员工在高水平的心理所有权状态下,对组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进而引发他们积极保护目标占有物,这种对组织占有的感知使得个人和组织间利益相互重合,当员工面对道德困境时,在道德推脱的一系列心理机制作用下,会更倾向于做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相反,当员工的心理所有权水平较低时,难以将个人和组织间联系在一起,不倾向于向他人表明自己的组织成员身份,也很难积极地帮助或发展组织利益,因而员工在道德推脱中下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会降低.

组织行为论文参考资料: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

行为金融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结论:道德推脱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影响为关于组织行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组织行为名词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