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思想力论文范文资料 与置身时代,作家思想向度和思想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思想力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0

《置身时代,作家思想向度和思想力》: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思想力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郭宝亮《面对现实,当代作家缺少了什么》(文艺报2015/6/3,以下简称《面对现实》)指出:当代作家体验生活能力的缺失和思想现实问题能力的缺失,是他们面对现实生活、叙写现实问题的瓶颈.作家在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伟大时代,应该去“拥抱”,去主动体验,把这种体验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还要有超越生活的思想能力.作家缺失思想力,作家应该学者化.

该文又通过余华、贾平凹、刘震云这些“后拨”作家的分析,把当代作家的如是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当下的一些作家的基本生存状态,他们漂浮在时代生活之上,成为特殊的一群,享受着比较优越的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解决之道在于作家放下身段深入生活,于是《面对现实》强调“深入生活”,以柳青、赵树理、周立波等“前拨”作家为样榜,对作家“深入生活”的精神内涵做出上述界定.于是《面对现实》呈示这样的认知:像这些前拨作家那样“深入生活”就会拥有“思想力”,创作出好作品.

在一般意义上,《面对现实》揭示了当下的创作症候,也是对当下作家“深入生活”热议的回应,但联系上述前拨、后拨作家“深入生活”和创作的真实情状,《面对现实》却显现了粗略不详隔靴抓痒逻辑混乱的“短肋”,就是说,在力图指出当代作家“缺少了什么”上,《面对现实》也暴露了必须得到正视的“缺失”.

跟我们面对许多社会现象(包括文学现象)所得出的认知其实包含着“共识撕裂”(“各说各话”)一样,对相同名词命名的某种社会现象事实上却存在不同的、甚至南辕北辙的理解(比如莫言获诺奖的激烈争论,对获鲁迅奖作品的争论),《面对现实》谓之的“深入生活”同样如此.

《面对现实》提出的“体验生活能力”、“思想现实问题能力”和“超越生活的思想能力”——在我简称为“三个能力”即思想力,以及它的“重提深入生活”,作家和读者的实际理解,各不相同.当然,有着不同的理解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不应当、也无须追求“千篇一律”,用一种模子一种口吻一把标尺去解释并理解某个“高见”.

《面对现实》开出的正宗验方是,“像当年的柳青、赵树理、周立波一样,为了要写正在进行中的合作化运动而离开北京,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小说的写作获得第一手素材.”由是他们获得了“对生活穿透骨髓的生命体验”,而写出了好作品.用《面对现实》的话做阐述,就是为了要写正在进行的“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伟大时代”(一些批评家喜欢用“伟大时代”来强调某个时代的重要性),作家必须深入这种伟大时代的生活,获得第一手素材.显然,这种生活不是作家日常中自在自为、无条件置身其中的包括小我的生活,而是按时代布署(即主流政治要求)展开的富有“服务大局”意味的突现大我的生活,即具有主旋律意味的社会生活,如是才写出伟大的时代,才可能是好作品.换言之,作家要写大题材好题材,为伟大时代提供文学支持,不要以一己或小圈子的庸常喜悲编织作品.

无数的文学事实表明,对时代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往往是作家自在自为的、无条件的生活——包括自己庸常喜悲的生活,创作灵感得以爆发,写作的动力由此产生,思想的力度得以呈现,而且他具有能深刻反思并超拔这种生活的能力,他写的“这一个”恰恰具有认识时代、社会、民族和人类心灵的高度.

这里,《面对现实》所展示的“深入生活”——深层的生命体验——好作品的逻辑关系(说白了只是一种“倡导”),只是一种提纯了的创作可然律,并非必然律,因为在“深入生活”、深层的生命体验、好作品的认定及具体内涵上,有着复杂而深巨的分野,这样的分野在中国作家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

且不说“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是“深入生活” 的一种,还有着无条件和有条件、短暂和长时段的区别,具体到特定的作家,由于其际遇和情境,肉身深入生活的层次不同,精神(心灵)层次的不同,至于“对生活穿透骨髓的生命体验”,跟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干部下乡方式”并不呈因果关系,就我自己下放12年的农村生活,我自己不会说、别人也不会说我在农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12年农村生活,于我是无条件的,唯一的基本生存环境,一切喜怒哀乐我必须面对和咀嚼,加上阅读文史哲的书,才使我获得深层的乡村体验,当然也是我的深层生活体验,故“超越性认知”、 思想力及艺术表达并不是“深入生活”就能解决的,还得在超越农村之外的精神生活(读书和思考)中获得;倘说在乡村生活就是深入生活,也存在思想向度问题——是为主流政治提供“艺术形象”(文学支持),还是写出自己有着独立思想见解的形象(民族和人类心史).

就是说,深入生活,作家依然存在“继续保持和现实紧张关系”和“缓和和现实紧张关系”的精神向度.

《面对现实》褒扬性提到的柳青、赵树理、周立波,批评性提到的余华、贾平凹、刘震云,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深入生活的途径也不同,写出的作品更不同,余华、贾平凹、刘震云这些后拨作家和作品的欠缺,难道是他们没像柳青、赵树理、周立波这些前拨作家“深入生活” 所致吗?事实证明,这些“前拨作家”作品的欠缺,正是他们“深入生活”所凝固并显豁的,这就意味着,深入生活并没有解决其“三个能力”——在“外在律令”指引或胁迫下,“深入生活”有可能有意识地摒弃有价值的文学素材,而创作出一部虚假的作品,这样的文学实例还算少吗?

因而,《面对现实》以厚以前薄当今作家的对比方式,浅尝辄止,其论据由于基础不牢而显现文章的空洞,所得出的结论是经不起缜密分析的,它着意强调的“三个能力”也就大打折扣,就连“深入生活”、“面对现实”这类关键词也显得笼统而乏力.

让我们回顾“深入生活”曾经的时代情境.

年轻时候我读过柳青、赵树理和周立波的代表作《创业史》《三里湾》《山乡巨变》,知道他们都是写195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写贫苦农民实行合作化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必需性,其时地主阶级已被打倒(但无时不刻想复辟),富农和中农成了合作化运动资本主义的代表,必须贯穿阶级斗争(阶级话语)这条红线,丑化和打倒富农,争取富裕中农——每一次政治运动必得把一些人剔出农民队伍,稍后的浩然及其《艳阳天》等一系列作品正是柳青们的延续(《面对现实》不提浩然并不是无意的疏忽而是有意的).糟糕而严峻的农村现实跟这些作品所示的光明恰恰形成了反讽,这就证明他们“深入生活”也没有没有写出真正的反映民族心史的好作品.

思想力论文参考资料:

思想论文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结论:置身时代,作家思想向度和思想力为关于思想力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有思想力的人是什么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