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视阈论文范文资料 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阈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这是一篇与视阈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内容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庖丁解牛》课堂案例积极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彰显,尤其是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都得到了积极的提升.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庄子 《庖丁解牛》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备受诟病,教育界有识之士对中学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本人立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精神进行自我的反思、探索,逐渐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尽绵薄之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过教育的电源,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力.”[1]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炼出“生活教育模式”,可以分解为:知识生活化,即将知识点设计为生活中的问题;问题活动化,即将问题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过程互动化,即师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讨论、互动等过程去了解、理解、认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最终掌握这些知识;知识能力化,即把已掌握的知识再运用到更高层次的生活中去.

本文以《庖丁解牛》课堂为例,立足“生活教育”理论并展开论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庖丁解牛》是庄子讲述养生的要领的一则寓言故事,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渗透了很深的生活处世之道.本课程把《庖丁解牛》主要设计成八个问题,逐层推进,层层提升,在设置问题时既需要学生紧扣文本,又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解读.

一.“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庖丁解牛》的问题设置

本课程为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在解读《庖丁解牛》的深刻内蕴、现实价值及审美体验.课程的问题共分为八个问题:1、同学们诵读全文,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2、思考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哪些阶段才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在解牛过程中,“牛”在庖丁的眼里的变化阶段)并联系文本相关语句作答.3、对比文中“刀”的变化?(并联系文本相关语句作答)4、诵读第三段,联系文本分析庖丁解牛真正做到“游刃有余”的原因是什么?5、这则“解牛”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体会.)6、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7、反思庄子的“养生之道”是否为消极避世?(同学们再次讨论作答)8、欣赏“解牛之美”(思想上的更高引领),“庖丁解牛”竟成了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你有过这样的愉悦体验吗?)本课程在问题设置上采取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渐提升的原则,尤其是采用“生活教育”理念驾驭课堂,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分析,并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与有序性开展.

二.生活化解读《庖丁解牛》的“顺应自然”与“游刃有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源于生活,又促进生活发展,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本课程第五个问题设置为:谈谈这则“解牛”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体会.)解答时,明确同学们在做数学、物理、化学题时应积极思考,根据相关定理、规律做深入问题探究,而不是一味地“冥思苦想”,更不能避重就轻,逃避困难.引申出的生活意义为:A、要热爱本职工作.B、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学会遵循规律去办事.C、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做事要循序渐进.D、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又如第六个问题设置为: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寓言故事中,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反思)首先引导学生明白文本用牛的复杂结构比喻社会,用刀比喻人,养生之道即处世之道.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学习上“解题”时,遇到难题时不是一位地蛮干,而是先观察、思考,学会寻找规律,一步一步地进入,最后迎刃而解.也可以向乒乓球愛好者提问:比如“如何接旋球?”明确:怎么旋过来的,就怎么旋过去!趁机引出,本文的核心要旨:顺应自然.引申为生活教育价值: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小心谨慎地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反思,辩证地看待问题,及时给予积极的人生意义的引导.比如设置的第七个问题:庄子的“养生之道”是否为消极避世?(同学们再次讨论作答)抓住学生积极展开的思维,明确《庄子·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养生的要领莫过于顺应自然.我们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天理’、‘固然’就具有超越牛之肌理、骨架的具体所指之上的意义,它指向天道自然.”[2]正所谓,知天道,而了悟人道,即自然而然的人生之道.

三.欣赏“解牛之美”与体验生活美及诗意的人生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求真”是德育目标的核心,“求善”是德育目标的根本,“求美”是德育目标的重点.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德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教育当然成为德育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文本《庖丁解牛》在第一段的动作描写和第三段“解牛”之后的愉悦体验都做了诗意化的处理,学生认真品读、体味,有利于提升对生活中美感的体验.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诵读第一段,体会解牛的娴熟动作和诗意化处理的意义?”(联系文本中四个连续的动作“触、倚、履、踦”,以及对声音的摹写(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课堂上特别提出,让学钢琴的“艺尖”学生解读:钢琴演奏即是一场十指的舞蹈,在黑白键上跳舞,演一场优美的音乐盛会,从而达到自我身心的愉悦,进而感染观众们一起进入艺术的境界,完成一场充满诗意的邂逅,心与心的完全交融.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庖丁把解牛当成艺术作品的创作,他解牛的动作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已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了,达到“道”的境界.

第二个问题设置为:诵读最后一句“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体会其快感?此时特别提名让一篮球爱好者解读:(情景设置)在篮球比赛时的一个关键时刻,自己经过一系列的运球,巧妙的躲闪,在三分线处投球,进了!此时什么感觉?(答)爽!教师趁机引导:这个“爽”字正是愉悦的生命感受,在那个瞬间自己的意识有一短暂的停滞,什么都没有想,但非常之爽!这绝不是为了投球而投球的“爽”,而是自我经历了一系列的努力后获取的生命认同感,即生命的审美形态得以瞬间彰显.“这是因为创造而产生的精神愉悦,是因为自由而产生的愉悦,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这种精神愉悦、精神享受,实质上是审美的愉悦、审美的享受等‘道’是‘技’的升华.‘技’达到了高度的自由,就是超越实用功利的境界,进入审美的境界.”[3]此为“大美不言”的生命快感,诗意人生的展现.

在本课程的小结部分,教师及时明确本课程的人生寄语: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在艰难求索中不忘返璞归真,在潜流激荡中学会游刃有余.在这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应超越世俗的纷纷扰扰,体验生命的酣畅淋漓,学会以审美的姿态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真正走向人生的逍遥与自在.

四、结语

本次教学是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进行的一次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主要通过对《庖丁解牛》八个问题的设置,层层剖析,逐步推进,在逐层剥开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并联系现实生活的诸多体验,引导同学们把握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规律,不懈地努力探索,做到游刃有余.同时引领学生品味“解牛之美”,学会获取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希望他们自觉地超越肉体感官的低俗追求,积极获取精神的升华与人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宝良主编.喻本伐,周洪宇选编. 生活教育[A].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1:378.

[2]陈引驰.庄子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1.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21.

(作者单位:重庆市育才中学)

视阈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为关于视阈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视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