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沈文论文范文资料 与沈文游走于城乡之间边城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沈文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2

《沈文游走于城乡之间边城人》:这篇沈文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内容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作品的核心,沈从文研究的意义都是建立在对“边城”的不同阐释上,抛开文化意义上的有意拔高,从沈从文自身的经历和真实心态着眼,“边城”就是“城边”,沈从文既不是“乡下人”,也做不了“城里人”,而只是一个游走于城乡之间的边城人,这种边缘人的心态其实才是沈从文研究中所谓城乡对立,或在更高层面上的传统和现代对立的真正出发点.

关键词:边城 沈从文 乡下人

在沈从文研究中,虽然研究的角度因时代的不同,在文本解读——主体意识——文化内涵之间游移,但对于“边城”的阐释仍然是企图从“城乡”对立中揭示出传统和现代冲突的意义.因此本文刻意屏闭对沈从文的传统解读和肆意拔高,其目的并不在于消解沈从文研究的意义,而是力图触摸沈从文的真实心态,进而走进真正的“边城”.[1]

一.生来就不是“乡下人”,也不甘心做“乡下人”

在自传的开头“我所生长的地方”一节中说得很清楚:“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不再进去过.但地方我是熟习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2]文中反复地提到“小城”一词,可见沈从文从来就不认为他生活的地方是“乡下”,从“我的家庭”一节中,也可以看出,沈从文的家庭在当时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在当地却绝非“乡下人”,至于沈从文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了一本大书”“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所作的描述,历来被作为沈从文是“乡下人”的证据,其实从沈从文“六岁时我已单独上了私塾”、“离开私塾转入新式小学”、“民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民四我进了新式小学”的记述看,沈从文最多不过是一个接触过“乡下”的少爷.沈从文曾经在“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一节中记述过逃学偷人船划的玩童经历:“等‘少爷,够了,请你上岸!’”[3]从文中“乡下人”、“少爷”的称谓中,不难发现沈从文不但不是“乡下人”,甚至认为对方才是“乡下人”,而在“乡下人”的眼中,沈从文则是“城里人”.

可见,如果以《从文自传》中对“玩童”经历的回顾和留恋,来判断沈从文的“乡下人”身份多少有断章取义之嫌.

二.想做“城里人”却做不了“城里人”

1922年,沈从文离开湘西,只身来到北京,但城里的“人生学习”显然没有沈从文想像的“似乎应当有意思些”,他在《从现实学习》一文中谈到当时的生活状况非常的艰苦,他所居住的公寓都是湿霉霉的,经常两三天不吃东西,他在北京的日子,非常人能够忍耐,而且无人问津.但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城里”的现实生活的幻灭,但反过来看却可以看出沈从文渴望成为“城里人”的执着.

1925年3月20日,在沈从文成为生活中的“城里人”也失去希望的时候,《晨报副刊》发表了沈从文的散文《市集》,1928年,胡适聘用沈从文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30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1年,杨振声聘沈从文到青岛大学任教,以上诸人都是新月社的重要人物,可以这样说,新月派再次点燃了沈从文成为“城里人”的希望.

新月派是一个以英美留学生为主体的文人小圈子,更是津津乐道于精英教育,但他们和沈从文这种“土鳖”有着文化基因上的天壤之别.在武汉大学期间,胡适、陈西滢曾鼓励沈从文学习英文,但是学了一个月,沈从文发现“我连二十六个字母也背不清”.这决定了沈从文是青岛大学新月派中的一个另类,自然而然会被新月派排斥在圈子之外.

虽然没有资料直接证明青岛大学新月派对沈从文的排斥,但正是由于这“隔着一层”,使沈从文“城里人”从精神上产生了一种隔阂、疏离.早在武汉大学期间,沈从文就曾写信给他大哥:“我还是要坚持写作,我的文章是谁也打不倒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还可以望它价值提起来”.[4]而在青岛大学期间,这种“隔着一层”显然进一步恶化,证据就是沈从文发表了《八骏图》,该小说就直接以青岛大学若干教授为生活原型,在沈从文的描述中,这些“骏”外表“老诚”“庄严”,满口的“道德名分”,却一肚子男盗女娼.1935年12月,他在自存本《八骏图》的文后作了如下强硬的题识,这种题识无疑更能说明沈从文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时为学生举例作的.发表后使得教授们大不高兴.本来不是为他们高兴写作的,所以只有让他们不高兴.事实上倒是把几位绅士画出来了.完全正确而生动的画出到纸上了.”[5]1935年12月10日,沈从文又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发表了《八骏图》题记,对所谓“城里人”的精英作了如下描述:“大多数人都十分懒惰,拘谨,小气,又全都是营养不足,睡眠不足,生殖力不足:这种人数目既多,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个观念,就是不大追问一件事情的是非好坏,‘自己不作算聪明,别人作来却嘲笑’的观念.这种观念普遍存在,适用到一切人事上,同时还适用到文学上.这观念反映社会和民族的堕落.憎恶这种近于被阉割过的寺宦观念,应当是每个有血性的青年人的感觉.”[6]

事实上,即使沈从文的“八骏”和梁实秋的“八仙”不能一一对应,但将青岛大学的新月派精英显然进行了对号入座,结果是沈从文无法再和这些教授共事而离开青岛大学.实事求是的讲,新月派诸人并非真如沈从文描述的那样不堪,沈从文之所以会对“城里人”由向往转而对立,原因也许如孔庆东在《试谈沈从文的自卑情结》一文中所作出的分析,沈从文在面对“城里人”的时候,始终无法摆脱“乡下人”的自卑情绪.苏育生在《胡适和沈从文》中提到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先后给胡适写了两封信.“前一封说,为了不给学校‘弄笑话’,先可使用一学期.他讲课恐只能给学生以‘兴趣’,不能给‘多少知识’,‘钱不妨小点’.如果将来认为他‘无用’时,即使解聘‘也不甚紧’.后一信写在讲课之后,说他对讲课实在‘对付不好’,不知道哪些是对同学‘有用的话’,以至‘很感不安’”1928年任教上海中国公学,1930年任教武汉大学,1931年作者青岛大学的经历,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对“城里人”由自卑到不满再到对抗的心路历程.

沈文论文参考资料:

word文档论文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毕业设计文档

政论文范文

辩论文格式

毛概论文格式

结论:沈文游走于城乡之间边城人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沈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深海利剑 沈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