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因地制宜论文范文资料 与因地制宜才能提升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因地制宜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31

《因地制宜才能提升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这是一篇与因地制宜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实”为出发点,立足校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实施,努力提升活动的实效性,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让我们感到欣慰.为此,现将我校的一些组织方法和措施向大家汇报如下,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之目的.

一、组织形式简便化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们依据校情,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天晴时采用先集中后分散、以全员集体活动为主,而雨天则采用全校统一做室内操,然后在各班组织室内游戏的组织模式.通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组织模式便于掌控全局,运用音乐将所有的活动环节结合起来,音乐就成了学生进行活动内容变化的“指挥棒”,通过不同节奏的音乐变化,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活动,整个过程流畅、清晰,安全系数较高.我校室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流程是:入场、第八套儿童广播体操或自编操、跑操、踏步(调整缓冲)、班级各队对抗比赛、集中、放松操、退场.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入场后的广播操作为准备活动,让学生的身心渐渐地动起来;接下来的跑操,慢慢地使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运动量,当心率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就安排学生的踏步或慢走,让学生心肺功能有一个调整、缓冲的时间,以便进入到下一个活动内容;分组对抗比赛,虽然在7min的时间内每位学生可能只跑或跳了4~5趟,但比赛会使学生的练习强度一下子提高很多;最后集中后,做一套集体放松操,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使学生身心都得到放松和恢复.这样的安排,看似简单,但整个活动过程不仅达到江苏省规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要有50%的活动时间”的要求,而且既有了练习密度,又有了一定的运动强度,合理的调整或放松活动使运动负荷曲线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在活动结束后尽快恢复,以适应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

二、活动方法多样化

1.做操:作为农村的学生,理解、认知等各方面能力都有限,要真正将一套操做出一定规格来是有难度的,基于此情况我们在做好国家规定《第八套儿童广播操》(希望风帆)的基础上,还创编了“旗语操”,让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既简化了动作,又体现了国家操的深刻内涵.

2.跑操:采用班级椭圆式来回往返跑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便于组织.音乐一开始学生全部就能动起来,不需要过多地组织,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将有限的时间给学生用来锻炼.冬季跑步时间约5min左右,夏季则减少跑操时间,增加分组活动时间;跑操结束后,接着给学生—个调整缓冲的时间,我们安排了1min慢走,让学生调整负荷,做好身心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

3.班级对抗赛:对抗赛以年级统一内容,班级为单位.每年级采用不同的活动对抗形式(见表1).此对抗比赛采用周一到周四进行练习,周五比赛的模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能够认真地参和到练习中,周五比赛后将从各年级中选出若干优秀班级和小选手进行奖励,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每两周进行一次年段的项目轮换和每月的项目更换,旨在锻炼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整合学科资源:学校体育并不是独立的课程体系,合理地将其它学科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从入场到退场,不同阶段的音乐合并成一整段完整的音乐,让音乐赋予学生运动时的另—种享受.体育和英语的结合,一段简单的“英语放松操”,学生边做边唱,既是身体的放松,又是心境的放松.

5.激发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趣味的活动是吸引不了学生主动参和的.我们首先从器材E做文章,以兴趣为吸力,吸引学生全员参和,在全校形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理念,深入研究、努力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形式上推陈出新,形成科学合理的训练梯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健身.

6.发展特长:通过每周一赛,显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通过发掘和培养,树立榜样,带动全体学生充分体验挑战的刺激和竞争的快乐,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三、活动内容本土化

针对农村学校经济薄弱、器材紧缺的现状,我们立足农村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花小钱做大文章,比如一只轮胎,可让它滚起来,也可以两人从轮中用棍穿过抬着跑,还可以捆上两根棒让两人抬“花轿”;再如农村的蛇皮袋,用来做袋鼠跳跳跳的游戏练习,就能很好地锻炼到学生的跳跃能力,如果再增加难度,可以用麻袋,两人一起同时跳等目前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常年保持在90个项目,分别分布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如此丰富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儿童特点、农村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其器材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就地取材制作,在一物多用的操作理念下,发挥器材多功能作用创编的,深受我校各学段学生的喜爱.

四、活动效果数据化

学校通过这几年对体育工作的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地将常态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最重要的补充,将活动的实效性始终放在首位.从近六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自2014年后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开始逐步好转(见表2).

五、思考

1.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需要常态化

常态化就意味着需要长期坚持简便易行的形式,不搞“花架子”;以本土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为主,不去“赶时髦”;以适宜的运动负荷为主,不搞“低密度、大强度”.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提升学生体能,增强体质,只有坚持常态、长久、长效之路,是我们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唯一选择.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需要高质量体育教学的支撑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管理者是班主任,他们管理班级、组织活动很有办法,但如何使用科学、合理的动作方法和运动技能去完成体育组设计的活动内容,就比较困难了.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会学生正确而合理动作方法,安全而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锻炼,以弥补体育课上锻炼时间的不足,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提高.

3.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需要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大部分学生参和活动的实效性也逐渐地显现出来,但我们发现少量的“体育弱势生”被我们忽视了.他们之中,有的有心脏病,哮喘的,有过于肥胖的,还有其他不适宜进行运动负荷较大的体育活动的.现在我们采用被动的方法是,不准他们离开教室,不让他们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但他们大部分人在身体状态好转时,却渴望和同学们—样,能快乐地参和其中.让他们参加,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出“状况”学校担待不起,不让他们参加,无形中却剥夺了他们参和体育活动的权利,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更需要体育锻炼去促进身体健康.怎么处理这类矛盾?目前还无良策.不过,我们还在积极的思考,准备在今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使这些“体育弱势生”也能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回顾过去我校因地制宜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研究历程,我们深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决心为实现我校学生体质健康之梦而继续努力探索,勇往直前!

因地制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因地制宜才能提升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因地制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因地制宜和有的放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