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爱迪生救妈妈论文范文资料 与爱迪生救妈妈等语文课文被曝是假课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爱迪生救妈妈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3

《爱迪生救妈妈等语文课文被曝是假课文》:关于免费爱迪生救妈妈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爱迪生救妈妈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据媒体2017年3月17日报道,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在这个网帖中,罗列了不少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错误.比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说的是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由于来不及上医院,家里灯光又昏暗,他就想出了用镜子反光的办法,使妈妈手术成功.而根据历史资料,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面对舆论质疑,3月21日,人教社发布了相关声明:“关于这篇文章(《爱迪生救妈妈》),社会上有人曾对其中某些细节提出过质疑,我们专门听取了有关专家意见,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针对近日的争议,我们正在征求更多专家意见.”和此同时,《爱迪生救妈妈》所在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今年9月将被新版教材替换,新版教材没有选用有争议的文章.

多维解读

用“假课文”教育学生贻害无穷

有人可能会说,对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挑刺,未免太小题大做了.毕竟我们学的是语文,不是历史.编撰者将其选入语文课本,应该是为了向小学生阐述“勤于钻研问题,善于动脑筋”的道理.诚然,该故事的本意是好的,但孩子们不需要善意的谎言.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语文老师把《爱迪生救妈妈》当成真人真事来讲授,学生也把它当成真人真事来学习,当他们知道这原来只是“真人假事”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和此同时,语文课本想要阐释的道理、传递的价值观恐怕也要大打折扣了吧?

要知道,教科书是孩子文学启蒙的工具,来不得任何虚假.当看到我们的小学生每天捧着课本,用稚嫩的声音认真朗读这些文章,还把那些有可能是杜撰的故事背下来时,我们能安心吗?和此同时,任由“假课文”错将语文课当作思想品德课,对文章思想内涵过度挖掘,显然也偏离了教育的正轨.当下小学语文课文说教的多,充满童趣、让孩子们快乐的课文却非常少,课文中的儿童形象也大多是成人化的.课文有赞美母亲的、提倡发明的、歌颂伟人的,却极少有富有童趣、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课文.有的价值观陈旧,用美德“绑架”孩子,已经不能让孩子们信服.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贻害无穷.

“假课文”里如何学到“真知识”

这几篇课文大抵都在教人追求真善美,然而其所依赖的事实却是假的,没有比这更尴尬的了.如果拿童话、小说等虚构性作品来开脱,说编造的东西也能给人启示和力量,这其实是诡辩.因为在阅读虚构作品前,读者往往做好了心理预设,清楚真假界限.而这些课文,摆明想要用事实教育人,我们也默认确有其事.爱迪生等都是活生生的人,文章作者如此编排他们的生活,已经脱离了事实的范畴,几乎像用榜样之名行欺骗之实了.

真正使我们疑惑的是,教材编选为何没能把好关,把史实和科学的准确性置之度外,让这些文章堂而皇之地变为课文.教材可不可以出错?当然可以,没有人能要求十全十美.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知识必定会更新,当课文体现出了它的局限性,被淘汰也可能是它躲不过的宿命.无论如何,教材已经发行并使用.有的老师见解不错,指出也许可以借此鼓励小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培养他们跳开教材探寻真理的兴趣和本领.只不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实在有点阿Q的意味.“假课文”里学不到“真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们看到,有悖历史和科学的文章会被更改,乃至替换或消失;要让他们看到,假的终究会被纠正,真理永远需要我们捍守.

时评佳作

诚实才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价值

文/唐映红

中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假课文”的现象由来已久,像这次引起争议的《爱迪生救妈妈》,收录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中,这篇文章最早刊载于20世纪80年代的出版物中,并于2002年收入人教版语文教材.算起来,已经影响了15届学生.根据每年大约1700万的小学入学人数,及人教版教材80%左右的使用率,这些“假课文”大约累计影响了2亿学生!

所谓的“假课文”,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故事是捏造的,但人物是真实的,也就是说,给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炮制虚假的故事.像《爱迪生救妈妈》中,虚构了7岁的爱迪生用镜子聚光帮助医生在家给妈妈进行阑尾炎手术的事情.而事实上,医学界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出现在1886年,那一年爱迪生已经39岁.

其实,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出现“假课文”的争议也不是现在才掀起波澜.早在8年前的2009年,浙江的三位教师就针对《爱迪生救妈妈》提出了有理有据的质疑.可是,“假课文”却一直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里岿然不动.由此,不难看出,人教版语文教材出现“假课文”并不是偶然的失误,而是教材的编纂者根本就不以为然.

一直以来,包括在这次关于“假课文”的争议中,一些老师,甚至某些专家仍然觉得只要课文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故事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在传统的时代这样的说法或许情有可原,毕竟故事只是阐明道理的一个例證,只要道理是对的,采用怎样的例证可能对学生的影响没那么大.在传统时代里,无论是故事的编撰者,还是教师以及学生,都缺乏能力和资源来辨别故事的真伪,因此,“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就成为了一种教育的理念.

可是,网络时代相比于传统时代有着径庭之别,无论是课文编写者、教材编纂者、授课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很轻易地从互联网上搜索到充分的背景资料,以佐证课文内容的真伪.当学生察觉到自己所学的是炮制的“假课文”,意识到教育者为了达到所谓“具有教育意义”的目的而不择手段,那么他们也很容易依葫芦画瓢,学会撒谎,甚至以撒谎为荣.

如今,在很多中小学教室的墙上都挂着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学校和教师却用连学生都能看出来的“假课文”,来振振有词地试图给学生以教诲,这在当代语境下着实是一件荒谬的事情.无论一篇课文试图表达和传递给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但实际上,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要教给孩子们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价值意义之一应该是——诚实.一个不诚实的人,无论被灌输了多少天花乱坠的大道理,他对于社会及他人都是潜在的危害.

当我们指责现代社会中的人素质不高、不诚信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难辞其咎.因此,也由衷地希望人教社做出不再收录“假课文”的声明,不是为了应付舆论压力,更是真的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和检讨教材编纂的价值观是否已经过时.

——摘自《南方都市报》

点 评

“假课文”之争的本质是价值观之争,是“只要课文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故事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否适应于时 展、适应于文明进步之争.作者先列举了一个“假课文”的例子来说明其荒谬性,再详细分析了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假课文”根本无从躲藏的现实,最后阐述了诚实对教育、对学生,乃至对社会风气的重要意义.文章论据充分、论点突出、逻辑清晰、说理深刻,是一篇优秀的时评文章.

爱迪生救妈妈论文参考资料:

小爱迪生杂志

生论文要求

医学生论文

音乐生论文

生论文盲审

生毕业论文字数

结论:爱迪生救妈妈等语文课文被曝是假课文为关于爱迪生救妈妈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爱迪生怎么死的图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