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等教育现代化语境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困境教改思路浅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理论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3-06

《高等教育现代化语境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困境教改思路浅探》:本文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语境下,为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需要,作为文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必须进一步强化.然而,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教育大转型,加上文学理论学科内容和文学实践的脱节、文学理论课程教材编写上的一些缺陷及现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上的一些缺陷,使得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在当下面临困境.克服这个困境的主要出路在于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密切联系文学实践、革新教学内容,创设适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多种方式并用、科学考核教学效果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文学理论 教学困境 教改思路

十八大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大力呼吁的发展目标.因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由于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和创新知识直接参和和影响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学工作,因此当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仅不能弱化,而且理应得到强化.在这样的语境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必须得到重视.

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文学专业所属的基础性学科,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文艺思想,培养理论思辨能力和分析、评价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在高校文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学理论课程在高校的地位虽然很重要,但长期以来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下尤其面临困境: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门课程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和思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普遍感觉难度太大、力不从心.此外,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人追求物质财富,热衷感官享乐,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已不为他们所重视,人文学科似乎已贬值,文学理论更是被他们看作“无用之学”而遭到冷落;再加上大众传媒的变化、影视音像艺术及互联网的强劲发展,使一些学生对文学理论主要诉诸人的理性思考的课程缺乏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下中国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固然和上述因素有关,更和当下中国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知识上的缺陷有关.这种缺陷主要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常常脱离具体的文学实践和历史语境,“重论断,不重论证;重结论,不重过程;重本质,不重形式”[1],因此使得文学理论缺乏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正如谷鹏飞、赵琴所指出的,长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学科研究和文学实践相脱离,“文学理论力图引进并吸收西方现代文学、哲学、美学乃至文化理论等,以此跟上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步伐,而文学实践则在社会现代化和文化现代性的引领下全面走向市场,依从大众化和商业消费逻辑而和文学理论分道扬镳”[2].这种现象的形成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有关.这里所说的“本质主义”,乃是一种僵化、封闭、独断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生产模式.在本体论上,本质主义不是假定事物具有一定的本质而是假定事物具有超历史的、普遍的、永恒的本质;在知识论上,本质主义设置了以现象/本质为核心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坚信绝对的真理,热衷于建构“大写的哲学”、“元叙事”或“宏伟叙事”及“绝对的主体”,认为这个“主体”只要掌握了普遍的认识方法,就可以获得超历史的、绝对正确的对“本质”的认识,创造出普遍有效的知识[3].受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人们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总是把文学视作一种具有“固定本质”的实体,并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就可以把握这种“固定本质”,从而生产出绝对正确、普遍有效的文学理论知识.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文学理论也不例外.科学的文学理论必须来自于文学实践,脱离文学实践的文学理论,其科学性自然会受到损伤,科学性不足的文学理论自然难以在学生中产生说服力和吸引力.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教材编写上的缺陷是导致文学理论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出版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毋庸讳言,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多数教材有拼凑之嫌,内容庞杂,某些章节的观点缺乏学术创见,或知识点之间缺乏严谨的逻辑关联.例如,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校教育“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如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就是如此.这部教材在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中贡献突出,影响巨大,但它也有缺陷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它的内容过于庞杂和沉重,并且充斥着大量学生闻所未闻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因此,学生要接受这样的文学理论自然是十分困难的.正如刘士林所指出的,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其内容往往因丰富而显得庞杂,其逻辑体系往往因无所不包而显得艰涩,其兼收并蓄的理论态势有时也显得空泛,其大量的新观念新知识也常常使学生显得束手无策”[4].韩玲认为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逻辑和文理上有明显的混乱和矛盾,经几次修改,却依然如故,甚至越改越乱,“这里折射出这些年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追求内容的标新立异,忽视理论话语应有的理论品格,而话语理论品格的缺乏,不仅会损害教材内容信息的传达效果,更严重的是,会损害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影响到其作为学科存在的合理性”[5].

教学方式上的缺陷是导致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很多高校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依然是以单向传授型为主,即强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严谨遵循教材内容,教师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解文学理论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坐在台下听讲、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缺点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易于束缚学生,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充当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只能遵从教师的教学思路走,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不可否认,当下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也会通过提问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似乎通过回答问题得到体现,但实质上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接受自己設定的内容要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体现,因为学生并未获得充分选择学习的权利,没有获得提出问题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学理论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200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高等教育现代化语境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困境教改思路浅探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文学理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