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华北论文范文资料 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宣传战与其在华北沦陷区的新闻统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华北范文 科目:论文模板 2024-03-08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宣传战与其在华北沦陷区的新闻统制》:本文是一篇关于华北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宣传战”概念提出的背景与经过,分析了“宣传”在总力战框架内的定位与功能.在此基础上,透过新闻统制这一关键环节,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日伪在华北沦陷区内推行的新闻统制的具体形式与内容.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由宏观到具体深入把握华北沦陷区内报刊的特征及其在日本宣传战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宣传战;新闻统制;日伪报刊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日本“宣传战”是日本文化界、学术界在德国纳粹战争宣传工作的启发下,于20世纪的侵华战争中制造出的概念,及以此为基础生成的指导宣传工作的观念与理论.

1938年,原德国统帅部的副参谋长鲁登道夫(Erich Friedrich Wilhelm Ludendorff)撰写的《国家总力战》(Der Totale Krieg,1935)被译成日文出版,对日本的思想宣传战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日本学术文化界的人士在构建相关理论时,有意识地利用日文社会熟悉的文化资源,将propaganda转译为“思想战”“文化战”或“宣传战”.

“文化战”指的是使用文化作为战争的一种手段的文化政策;“思想战”狭义上指动摇敌国或对方国民思想,降低其战争意识的方式.“思想战”“文化战”和“宣传战”虽然所指各有侧重,但从其最终目的来看(即作为战争手段以期达到削弱敌国民众的抵抗,并使其在精神层面形成对日本“国策”的认同,进而接受和服从日本的统治),三者有着很大程度的重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战”“文化战”“宣传战”三者间不仅存在相互指涉或概念混用的现象,还有共通的一个特点,即对大众传媒的统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宣传”在日本法西斯形成期被赋予的新功能

20世纪60年代,内川芳美(Yoshimi Uchika-wa)、香内三郎(Saburo Kouchi)使用术语“同调支配”(government by conformity)概括日本法西斯形成期大众传媒统制的目的所在;并通过对国家情报机关一元化过程的考察,重建了上述“同调支配”得以确立的过程.国家情报机关一元化的过程,是指由原本存在的“消极的媒体统制”与稍后兴起的“积极的情报宣传”两者构成的传播控制网络逐渐稠密化,最终由内阁情报局这样一个功能性机构统合起来的过程.

日本统治阶层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积极宣传从而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宏伟志向”,可追溯至日本外务省情报部(1920年)、陆军省新闻班(1920年)和海军省军事普及部(1924年)的设立.有两个主要的历史性契机推进了这种转变:第一,自大正末年开始,奠定军部战略计划整体基调的总力战(the total war)思想登场;第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内川与香内分析道,除武力战外,包含经济战、交通战、思想战、宣传战等在内统合人力、物力资源的总力战将成为今后战争的主要形式,这种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近代战略的常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日本面对着特殊的历史语境,即一战后一直持续的经济恐慌在昭和时代进一步深化,天皇制支配体制和传统价值体系因此受到了极大动摇.随着法西斯主义国家体制改编强化计划的出笼,“宣传”被赋予了新功能与新定位.“宣传”不仅成为积极操纵大众传媒,谋求营造对体制总体赞成(total conformity)的一个手段;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宣传”逐渐作为日本国家政策的组成部分浮出水面.

二、“宣传战”构想的出笼与体系构成

“九一八”事变后,以外务省为中心,通过设立国家代表通信社(即后来的同盟通信社)将对外宣传组织化的构想,成为日本国家“宣传”政策的主流.与此同时,军部(尤其是陆军)延续“总力战”的思想系谱,暗中推进其军国主义化的宣传计划.1934年10月,陆军发布了名为《国防的本意及其强化之提议》(《国防の本意と其强化の提唱》)的小册子,从“皇国”国防的本质在于将国防要素组织化的立场出发,将“通信、情报、宣传”列为“国防力构成的要素”之一,进而提出了“强化国防国策”的具体方案.该方案认为,设立类似宣传省或情报局的国家机关,作为“思想、宣传战的中枢机关”,谋求“思想战体系的整备”是当务之急.其中,“宣传”被定位为实现大众的法西斯主义、形成内部意见统一的手段.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军部在支配层和领导层确立了霸权,上述法西斯主义的“宣传”思想逐渐成为了政策制定的主流.

综上可知,日本法西斯势力将思想、文化和宣传与军事行动并驾齐驱,作为国防之构成要素以及战争的组成部分而制定宣传政策的构想,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宣传战”的一个主要目标即在于,通过积极操纵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影、唱片在内),辅以消极的媒体控制(如内容审查),谋求营造对体制的总体赞成,实现对大众的“同调支配”.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宣传战”体系由理论、政策及应用三部分构成.理论方面主要是对世界历史上历次战争中思想、文化宣传所起作用的总结,受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影响颇深.政策方面主要是日本政府及军部根据侵略战争不同阶段的需要,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宣传活动的文件,一方面对现有大众传媒进行统合与改编,一方面对媒体内容进行统制与指导,以达到舆论的一元化.应用方面指的是各宣传机构、部门及其人员以上述理论、政策为基础开展实际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运用日本国内或其占领区内的报刊、广播、电影等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对内、对外制造舆论,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及殖民统治服务.

第二,向战场派遣由文学家组成的“笔部队”,通过炮制战争文学,美化侵略行为,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

第三,在占领区积极进行宣传工作和宣抚工作,一方面对上层阶级进行渗透宣传,拉拢和培养亲日势力,另一方面对沦陷区民众实行怀柔政策,蒙蔽百姓.

华北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宣传战与其在华北沦陷区的新闻统制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华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华北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