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于无声处听惊雷论文范文资料 与于无声处听惊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于无声处听惊雷范文 科目:论文模板 2024-02-18

《于无声处听惊雷》:该文是关于于无声处听惊雷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电视剧《灵与肉》剧照

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又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最高领导人在两个场合的言说,内在逻辑是贯通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演进的背后是文化自信.

要整体描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文化路径却非易事,这是因为,尽管从梳理当代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改革开放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如何认识这40年中的不同阶段,以及整体性的文化脉络,还是一件进行中的工作.

在40年这个时间坐标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国际环境乃至科技的变化,都成为无法绕开的路标,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重要的方向和趋势.

改革的呼求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了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同年9月22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演话剧《于无声处》,11月在北京首演,并最终引起全国轰动.这两个在传播和文艺领域发生的事件在当代文化研究中具有特殊位置,它们的出现,成为了当时以及40年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标记.然而,很少有人从隐喻的角度去理解这两个符号之间的关联意义.

《光明日报》无疑代表了的声音.与此相对的,《于无声处》却是来自民间的声音,这部话剧的执笔者是上海热处理厂的工人宗福先,由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排演,剧本表达了普通人对于解放思想、解除禁锢的强烈愿望.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官媒的文章和民间文艺作品一样,都是在当时历史环境下,来自中国社会内部的声音.它是整个民族在经历了十年动荡、方向未明的时刻下发出的呼求,执政者顺应当时民心所向的产物,本身也反映了党和国家寻求改变的需要.

提出“实践真理观”,是当时破题的关键一笔.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理论高度的突破,同时从实际出发,并依靠群众,它也反映在执政党的文化实践.1978年以来,这种与民间在文化表达上的高度统一,并非每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内部各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和这些作用所形成的合力轨迹;在文化的构成上,主流文化、民间文化的表达,都仅仅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在接下来的历史梳理上,我们会尝试分析其他的因素和部分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1980年代:繁荣与渴望

文化有自身历史的逻辑,从五四运到文化大革命,作为中国社会最重要弥合剂的传统文化持续遭到破坏.文化的逻辑并非隐而未现,相反地,它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会直接带来正面的成果,或负面的后果.

学界和民间普遍认为,“”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被撕裂,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1980年代至今40年间,各种社会主流文化,或社会亚文化的产生,都或多或少与这个结果相关.

1980年代的主流文化现象,无论体现为直接的控诉,如伤痕文学;或体现为追求新的方向,如朦胧诗运动、新潮艺术;或体现出虚无,如先锋文学,等等,都是弥合这种撕裂、发展新的精神力量的需要.

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理论高度的突破,同时从实际出发,并依靠群众,它也反映在执政党的文化实践.

“伤痕文学”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兴起,是民间对“”所带来巨大冲击的直接反弹.它得名于卢新华以“”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代表作包括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叶辛的《蹉跎岁月》、张贤亮的《灵与肉》、古华的《芙蓉镇》等.

伤口裂开,血在流淌,这是伤痕文学想要表达的,它以小说的形式呈现了动荡期间人与人之间的攻击、利用、欺骗,当然还有人性中存在的真善美.伤痕文学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低于其在文学史和社会学、历史学上的价值,它对于中国社会整体文化构成的贡献,是引发了1980年代大规模的文艺思想讨论,呼吁人的尊严、价值、权利的回归.

朦胧诗运动同样诞生成长于这个时期,它是现代中国继五四新文学以后,第二次对现代汉语的集中探索.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成就,与这个时期的语言建设有直接关系.而诗歌是语言建设的心脏,是文学里面最先锋的力量.朦胧诗运动影响之大,以至于当时举国上下都是诗人,这种全国性的诗歌运动,百年中国历史所罕见,要解释它的逻辑,不得不提及现代汉语的构成.

现代汉语诞生不过百年,它瓜熟蒂落自五四新文学,后者也是率先提出许多现代性命题的载体,比如人的自由权利,比如女权.但因为历史、战乱等原因,五四的语言和命题一度被中断.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中国现代汉语产生同样或是更重大影响的,是主流宣传文本和的语言.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传统文化功底非常深厚,却在现代汉语创新上具有无法取代的贡献.随着一次一次传播极为广泛的语录、选集,毛式语言的结构和方式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和民间语言中.相比新文学语言和普遍的宣传语言,它携带的是更接地气、更辛辣的表达;和宣传语言相似的,它的因子里充满的是大写的人,也就是集体;它在价值判断上不存在含糊地带.

朦胧诗的先锋性在于它是一個探索精神世界的“朦胧”意识和表达、探索集体以外个人存在的文学运动.它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在表达上追求挣脱日常“集体化”语言的桎梏,几乎每个代表性诗人都想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径,但殊途同归,都是把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肯定带入当代汉语.诗歌运动蔓延到全国上下,“诗人”成为荣耀的指代,它已经超越了文学现象本身,对1980年代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以叛逆的方式继承了新中国以来在革命叙事中包含的理想主义,如同硬币的两面,成为整整一代人思想的底色.它也成为了文艺运动突破传统的一个先锋,随之而来的是“85新潮”.

于无声处听惊雷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于无声处听惊雷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于无声处听惊雷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于无声处听惊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