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言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为世界文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言文学范文 科目:论文提纲 2024-01-2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为世界文学》:本论文为您写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形式多样,浩如烟海,异彩纷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各种事物都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也不例外.在国内汉语言作家文学研究已经趋于平缓的情况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逐渐受人关注,从边缘逐步走向中心.文学无国界,比“边缘中心化”更重要的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文学,获得更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立足于此,初步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并试图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文学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世界文学;口头文学;大卫·丹穆若什

作者简介:邱建华(1991-),男,彝族,云南省丽江市人,四川大学文学和新闻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多民族文化遗产和凝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3

中国官方认定,中国境内有55个少数民族,其实,中国的少数民族远远不止55个.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如此多的少数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形式不一,不拘一格,但很少有机会在世界文学舞台上展现其风采,实属遗憾.而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今世界已成“地球村”,如何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展成世界文学是一个有必要讨论的话题.但所谓名正才能言顺,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得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语言文学作品从古至今都占据了主流地位,乃至在当代中国高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里也鲜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一笔带过者居多.抛开话语权的因素,语言障碍问题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遇到的障碍则相对小得多,相对来说发展得也较好些,例如阿来先生的《尘埃落定》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等作品皆因其相对较小的语言障碍,乘着中国主流文学的东风成功进入了世界文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即少数民族身份的作家用少数民族语言写成的书面和口头文学作品,题材不限.以汉族身份和国外民族身份的作家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也归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但其数量相对较少.虽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作品数量庞大,优秀作品也不少,并且这些作品往往承载着该民族的族群记忆,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有的还是代代相传至今的文本和口头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什么是世界文学

美国中学教育开设有“世界文学”课,也有相关教材,内容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名著,而在中国的图书馆里,图书分类标签中亦有“世界文学”,书架上放置的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名著.由此可知,人们对于“什么是世界文学”的认识,理所当然地认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而未认真思考其深层涵义.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著名比较文学教授大卫·丹穆若什(David Damrosch)独辟蹊径,提出了世界文学的另一种定义.他在《什么是世界文学》的导言里提出:“世界文学(Word Literature)不是一个无边无际、让人无从把握的经典系列,而是一种流通和阅读的模式.”[1]并且“以世界、文本和读者为中心,提出了三重定义:世界文学是民族文学之间的椭圆形折射;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世界文学不是指一套经典文学,而是指一种阅读模式——一种以超然的态度进入和我们自身时空不同的世界的形式.”[2]

这三重定义从新的角度概括了世界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从“世界”的角度来说,世界文学是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学作品跨越民族边界进入对方文化系统从而产生椭圆形相互折射的一种模式,即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是世界文学,假设它在本民族内的流通是呈圆形的话,它要成为世界文学,就要从本民族“走出去”,而其延伸的轨迹连着其本民族内的圆形呈一个椭圆形状,而对方文化系统亦有文学作品进入本文化系统的话,它们便产生了相互折射的效果.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按大卫·丹穆若什的观点,由于一部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前提是它首先是某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必然是用本民族的语言创作的,而它要进入另一民族的文学中,就要通过翻译才能达到其流通的目的,所以说,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世界文学对读者而言,是通过以上两重定义的过程,翻译、流通后,让此民族的读者可以通过翻译进入彼民族的文学,努力把自己置身于该文化语境中,和母语文学保持一定距离,去审视另一个民族的文学世界.当然,这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

总而言之,从大卫·丹穆若什对世界文学的三重定义中可以看出,世界文学具有动态生成性、跨文化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动态模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表现为“一体两面”.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一再强调,世界文学不是一系列经典,而是文學的一种流通模式.也就是说,某一个民族的某一部文学作品在它成为世界文学之前和之后都是同一个作品,只是当这一作品以“超然的态度”进入另一个民族的读者的文学生活中时,它的文学意义得到了升华而已.这对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也同样适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优秀的作品,在被创作出来后,只有走向世界文学,才能得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意义.但是有个重要的思维误区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文学边界和国界的辩证关系.传统观念认为,世界文学就是全世界的文学作品.其实不然,文学的边界和文化系统的边界有关,但不一定和国界重合.如英美文学,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同一类文学作品,但英国和美国却是两个国家,有不同的国界并且不接壤.而中华大地上,世界文学就在身边.例如,藏族的文学作品流通进了彝族的文学读者群中,它们就是世界文学,反之亦然.所以,世界文学只能是相对于本民族文化系统而言,并且和国界、民族聚居区边界都不一定重合.

语言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语言文学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为世界文学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