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数字文化差异论文范文资料 与数字文化差异对日汉翻译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字文化差异范文 科目:论文提纲 2024-04-13

《数字文化差异对日汉翻译的影响》:本论文为您写数字文化差异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翻译研究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再现原文意义,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内容的一门学问.它属于一种语际信息交流的活动.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及“等价”理论,指出“就是指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这一理论不着眼于形式上的统一,而是强调读者读后的反应.这一理论尤其适合数字文化差异较大的日汉翻译活动.

数的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对计数的需要,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它在推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就了数文化.世界通用的数字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伴随意义,同一数字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引发不同的联想,为此而产生的数字崇拜和禁忌也迥然不同.

数字一直以来都和大众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用于计算,而且作为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喜爱吉祥数字的观念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数字观.中日两国虽然说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地理位置也很近,人们对数字的喜好和忌讳却大不相同.

以中国为例,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崇尚对偶、崇尚对称的观念非常浓厚.俗话说“好事成双”,从古代起人们就认为偶数(双数)好,奇数(单数)不好,所以运气不好叫做“不偶”.我们常说的“二龙戏珠”、“二泉映月”,这都能给人一个完美的印象.假如我们说“一龙戏珠”、“一泉映月”就没有意境,甚至觉得不可接受.中国人崇尚偶数,以偶数为吉的数字观念中蕴涵着传统的中国文化,比如说结婚宴席要办成偶的桌数;设宴待客要做偶数(2、4、6、8、10道)菜肴,出单则谓之不恭;结婚贺喜、走亲访友要送偶数的礼品,寄予好事成双的愿望.否则会被怀疑不懂常识,或被认为故意讨人嫌,只有送双才合乎情理.这种喜双乐偶的社会风俗与自古以来无论什么都喜欢成双成对、喜欢对称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偶数吉祥的观念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还有很多,一言一行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得到贯彻,有时你可能是潜意识的.例如吃饭时客人不慎把一支筷子弄掉了,主人换筷子就一般不会拿一支来配上使用,而应换两支(一双),这也是一种对客人的尊敬吧.就连奥运会开幕也选在2008年8月8日,据说当天登记结婚的新人也非常的多.反应中国人喜欢偶数事物的语言是极多的.例如:洛阳的牡丹,福州的水仙,杭州的菊花,云南大理的山茶花被称为“四大名花”.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辉煌,这其中书院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比较有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篙阳书院、应天府书院被称为“四大书院”.以及书道的四书体等等.

与中国人喜爱偶数相反,日本人崇尚奇数,自古以来就有以奇数为吉为美的数字观念.在日本的传统文化“花道”中,插花的支数(日语里面叫“丁数”) 基本上都是奇数.因为自古以来他们认为可以分割的双数为阴数,不可分割的单数为阳数,而阳数象征吉祥.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诗歌“和歌”和“俳句”.“和歌”和“俳句”在日本文学中最具有民族特性,它吸收并融解了中国诗歌骚体的特点,依据日语在表现力上的基本特点,采用音数有规则的变换来构成韵律,从而形成独特的短诗形式.比如“和歌”,它是由“五、七、五、七、七” 共31个音数有规则的参差而构成.例如日本和歌集《百人一首》中,遣唐使安倍仲麻吕的一首《望乡歌》云:“天の原ふりさけ见れば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出でし月かも”(辽阔长天浩月升,仰首遥望动乡情.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诗人所构思的意境和抒发的望月思乡的感慨之情,都凝集在这31个音数之中.这种诗歌形式洗炼朴实,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文坛诗人们吟诵心声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再如“俳句”,它同样依托日语音数有规则的参差,由“五、七、五”的17个音节构成.如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松尾芭蕉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古池や蛙飞び む水の音”(悠悠古池畔,青蛙跳破鏡中天,叮咚一声喧).诗人在短短的17个音节里借景抒情,文笔清淡,语言洗炼,意蕴隽永耐人寻味.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探究还可以发现,不管“和歌”还是“俳句”,各行的音数都是奇数,行数也一定是奇数.

据说日本诗歌是日本人模仿中国诗词中的五言绝句或七言律诗创造而成的.但是,我国的五言绝句每行均个文字,行数都是偶数.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相 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七言律诗则每行均排列7个文字,行数也一定是偶数.比如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究竟为何形成这种都用奇数排列的诗歌形式呢?恐怕还一时难以弄清楚.然而,我们却由此得知,喜用奇数是日本诗歌的一大特征,同时也是整个日本文化的一大特征.

翻开日本的挂历,我们还可以发现日本的法定的节日几他们认为单数为阳,象征吉祥.如:日语“饯别”一词的意思是对即将外出旅行、调动工作或乔迁新居至远方的人临别时馈赠钱财或礼物.通常,日本人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并衡量对方同自己的关系亲疏与否决定赠钱多寡.但是,不论赠钱的数目多少都必定是奇数,一般为3千日元、5千日元、7千日元等.平素送礼,捆礼品的绳子也一定是单数.日本人喜爱奇数的习惯里同样蕴含着传统的日本文化.

中国有“四平八稳”、“四六成双”之说,用具多以四个为一套.而日本忌其与“死”同音而极力避之.茶杯、水杯或饭碗都是五个为一套,块茎类青菜或水果遇到四至六的数时,也一般改为五个一盒或一袋.向日本友人赠送4件一套的礼品,也许他会稍感惊讶.如果面向日本市场销售产品,4个一套的国内方式也需要改变.在日本,9也因其发音与“苦”相同而不大受欢迎.另外,婚礼时庆贺二人结为“一个”家庭,形成 “一个”共同体,因此要极力避免2的出现,认为这意味着二人会分手.即使贺礼金额数字为二万日元时,也要备成面额一万和面额五千日元共三张纸钞.若按照中国习惯,送上“成双成对”的贺礼或意在贺新婚夫妇天长日久而特意将贺礼金额备为“99”、“499”、“999”时,就可能已经撞上异文化的暗礁了.当然,与4、9这些数字相连的庆贺类产品在日本文化氛围里的销售也需要动动脑筋.

因此,我们在进行日汉翻译工作时,必须注意数字文化差异的诸多问题给翻译设置的种种障碍和不便.只有充分的注意到并且巧妙的处理了数字文化差异的日汉翻译,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有生命力的翻译.正确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在日 汉 翻译 中 应当 注 意正 确理解和区分中日文化的差异,在某些特定的词语中,日语和汉语的表面意义相同,但是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可能存在定差异甚至是完全相矛盾的.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说话文学集的巅峰之作,被誉为是与日本的《源氏物语》比肩的文学瑰宝.其震旦部的一部分文章摘译自中国古典文集《法苑珠林》.此结论已得到日本国学大师、日本国国学院大学教授芳贺矢一博士的充分论证.《今昔物语集》震旦部和其原著《法苑珠林》都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对数字文化理解和把握的尺度以及处理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的质量与生命力.迄今为止,对日汉翻译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众多.但是从数字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日汉翻译进行研究的学者以及成果都为数不多.《今昔物语集》震旦部与其原著《法苑珠林》中所出现的数字文化相关部分的对比研究,能揭示中日数字的语言文化特质,以及隐含其中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探析数字文化差异对日汉翻译的影响,并为以后的日汉翻译尤其是与数字有关的日汉翻译提供可靠和明确的参考.以此引导与数字相关的日汉翻译朝着更为准确、地道的方向发展,进而避免在跨语言与文化的交际中产生文化误导或文化休克.这对于提高日汉翻译的质量以及提高异文化交流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6年度科研课题重点项目《试论数字文化差异对日汉翻译的影响》(湘外经院科字2016第1号第5项)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数字文化差异论文参考资料: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结论:数字文化差异对日汉翻译的影响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数字文化差异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数字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