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呼啸山庄论文范文资料 与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看英语文学文本汉译的结构转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呼啸山庄范文 科目:论文摘要 2024-03-19

《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看英语文学文本汉译的结构转换》:本文是一篇关于呼啸山庄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在英语文学的翻译工作中,译者会对英语句子结构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改造”,以满足中国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便捷度.基于此,本文从“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主动句”两种结构转换角度入手,围绕其中的有施动者被动句、无施动者被动句、主谓结构主动句、泛指人称主动句、“是等的”结构主动句进行了分析,意在通过《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研究出英语文学文本汉译的结构转换方法.

关键词:施动者;主动句;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杜先一,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3级英语涉外翻译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引言:

在日常的汉语交流和写作中,我们更倾向于用主动结构叙述事件;而在英语文学中,被动结构句的应用远比主动结构句要多得多.所以,大多数中国翻译者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会将英语的叙述结构进行改变,以符合汉语的语用情境,同时也为有助于汉语译本表述得更加准确.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英语文学文本汉译的结构转换进行分析研究.

一、英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结构转换

首先,在英语被动句含有“不幸”这一含义的时候,可以通过“被”、“給”等衔接介词将施动者引入到译本中,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形式.例如原文中“My companion,sitting on the ground, was prevented by the back of the settle from remarking his presence or departure”一段,被杨苡(简称杨)译为“我的同伴,坐在地上,正被高倍长靠椅的椅背挡住,看不见他在这儿,也没看见他离开”,被方平(简称方)译为“我的伴侣坐在地上,给高高的椅背拦住了,不曾看到他在那儿,也没看到他往外走”.结合这段话的语境(卡瑟琳在与“我”谈论求婚一事使,被深爱她的希克厉听到了,而“My companion”卡瑟琳却被椅背挡住,并没看到希克厉在那儿)可以看出,原文这段话带有较强的“不幸感”,使得“椅背”这一施动者意向得以通过“被”或“给”两个介词保留到翻译文本中,构成了带有委婉、抱歉语气的汉语结构被动句[1].

其次,在英语被动句含有“不愉快”这一含义的时候,也可直接通过“给”、“被”等衔接介词翻译成汉语,不必将施动者照搬到译本中.例如原文中“If I had been,I would he set my signet on the biter.”一句,杨翻译为“我要是给咬着了,我可要在这咬人的东西上打上我的印记呢”,方译为“要是我给咬着了,我可要给那咬人的东西留下个磨灭不了的印记呢”.在这个句子中,虽然“If I been”之后的“bitten by one of the dogs”被省略了,在翻译中仍然要把“我被狗咬到”这件不愉快的事呈现出来.但此时由于施动者较为明确,所以可以将“狗”这一意向省略,直接使用“被”或“给”字将原文译成汉语结构被动句.

二、英语被动句与汉语主动句的结构转换

由于被动结构在汉语中应用较少,故翻译者在进行英译汉的过程中,时常会将原句中的被动结构通过语言改动变为主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英语被动句向主谓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转换.以原文中“His hair and clothes were whitened with snow”一句为例,杨译本中为“他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雪下白了”,方译本中为“他的头发和一幅,积了雪,变成白白的一片”.在杨的译文中,“衣服被雪下白”这一被动陈述方式被保留了下来,但不免给中国读者以别扭之感.而与之相比,方的译文将其改为“雪使衣服变白”这一主动结构,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语用习惯.

第二种,英语被动句向泛指人称主动句的转换.以原文中“He’ll love and hate equally under cover,and esteem it a species of impertinence to be loved or hated again”一句为例,杨译本为“他把爱和恨都掩盖起来,至于被人爱或恨,他又认为是一种鲁莽的事”,方译本为“他爱,他恨,全都搁在他的心里;而且认为假使再要人家爱他恨他,那就分明是一件不很体面的事儿”.在原文当中并未给出“爱”和“恨”的具体实施者,此时方译本中的“要人家爱他恨他”与杨译本中的“被人爱或恨”相比,更加偏向于指向性,也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2].

第三种,英语被动句向“是等的”结构主动句的转换.以原文中“The letter was finished and forwarded to its destination by a milk fetcher who came from the village”一句为例,杨译本为“信还是写了,而且是由村里来的送牛奶的人送到目的地去”,方译本为“信还是写了,是由村里来的一个送牛奶的给送过去的”.在这一句中,“信被送去”这一行为在两种译本中的表达方式大致相同.但来回阅读几次便可发现,杨的翻译文本过于尊重原句结果,继而变得有些“语无伦次”,对中国读者的阅读体验造成了一定障碍,而相比之下方的翻译文本则要通顺得多.

总结:

综上所述,译者将英语文学进行适当的汉语结构转换,对中国读者阅读体验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可知,通过分析《呼啸山庄》的杨、方两版译本,我们可以了解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异.据此,翻译者在进行汉译时,要遵循汉语的语用习惯,重视到语句的连贯性和通顺性,以便实现英语文学的本土化传播.

参考文献:

[1]陈婷婷,李红梅. 文本分析模式视角下《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04):50-51+61.

[2]仲亚娟. 从《呼啸山庄》的两个中译本看语篇翻译中的衔接意识[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34-36.

呼啸山庄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看英语文学文本汉译的结构转换为关于呼啸山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呼啸山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