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曲艺论文范文资料 与日本明治时期传统曲艺讲社会功能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曲艺范文 科目:论文摘要 2024-04-09

《日本明治时期传统曲艺讲社会功能探析》:此文是一篇曲艺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 在日本近代文化史研究领域,传统曲艺部分往往被忽略,其研究价值长期被低估.然而在现代媒体和娱乐产业发生前.曲艺作为普通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生动、真切地反映着时代潮流中人们的兴趣志向和思想动态.讲谈是类似于中国评书的日本传统曲艺的经典代表,它起源于江户中后期.流行于明治大正年间.并随着报刊、电影等新媒体的出现而衰落.在日本近代转型的历史背景下,讲谈兼具了娱乐及大众文化普及、启蒙教化、战争宣传等社会功能.明治维新以降,讲谈能主动选择顺应时代趋势,因此迎来了最佳发展期,但更因其复杂的社会功能使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正面和 两种社会效果.成为客观认知日本近代历史和文化的又一重要参考.

关键词 文明开化;甲午战争;开化讲谈;民权讲谈;军事讲谈;速记本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日本传统曲艺是指明治维新后日本进入近代社会前的艺术门类,主要包括借助说唱形式表演的讲谈、落语、浪花节等.其中,讲谈是日本传统曲艺的经典代表,类似于中国的评书,它起源于街头巷尾,最接近普通百姓.也最能反映时代的脉动和人民群众的心声,在媒体和文化尚不够发达的年代.其传递的内容对民众心理及价值观的塑造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挖掘讲谈背后深层的社会意义是观察和解析日本现代化历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日本国内对讲谈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但探究其社会功能的成果还不多见.另外,遍览国内的日本近代史尤其是文化史研究,传统曲艺部分往往被忽略,人们的研究兴趣多集中在绘画、音乐、美术、茶道、花道、能、歌舞伎等高雅文化领域,作为传统曲艺重要分支的讲谈因其天然的“下里巴人”气质,加之受到研究视野和史料所限,这一分野还尚未经深入开拓,其研究价值长期被低估.因此,本文选取讲谈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角度对其在明治维新后的演变及所展现的社会功能进行实证考察,据此为深入挖掘日本近代历史和文化提供又一重要线索.

二、大众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能够提供“精神享受”,即“快乐”或“快感”,使人在紧张劳动后得到安静和休息.他曾说:“消遣是为着休息,休息当然是愉快的,因为它可以消除劳苦工作所产生的困倦.”讲谈作为通俗易懂的民间艺术形式,对普通百姓而言是一种绝佳的消遣娱乐.近代日本讲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1603-1867),最初艺人们在街头、路边演出,内容以评述《太平记》等军事物语为主,和中国的评书十分相似.这种被底层普通百姓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最终在化政年间(1804-1830)固定下来,当时被称作“讲释”.“讲释”本为佛教用语,特指讲解佛教的教义、经典,明治以后称为“讲谈”.在出现专门演出讲谈、落语的场所后(日语称为“寄席”),通常的演出形式是讲谈师坐在高台上放置的小桌后,桌上放有折扇,为吸引听众,讲谈师常常配合评书的内容使用折扇敲击桌子或配合动作、手势,并以讲谈特有的韵律讲述出来.

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是讲谈最为兴盛的时期.据统计,在江户时期,江户(今*市)每天剧场的入场人数在四万人,占到当时江户总人口的5%,而一年的入场人数就是一千四百万,计算下来的话江户市民一年每人大概平均去十八次剧场.这种去剧场看曲艺的盛况,到了明治时代后也未见衰退.明治三十六年的*,剧场的观众数一年有三千四百万、明治四十一年是四千六百万.江户改称*后,城市总人口数以直线上升式增加.而剧场人数至少是和此人口上升曲线并行,人数也不断增加.可以想象,在收音机、电影未普及前,坐在剧场听一场讲谈是很多百姓闲暇之余莫大的精神享受,从讲谈师的人数之多也能看出明治时期讲谈在民众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资料也佐证了这个事实:“把演出讲谈的剧场进行统计观察的话,(明治)二十四、五年的*,讲谈曲艺场有八十家,讲谈师达到八百人,可谓全盛期.”

讲谈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致以下三种题材:“军事讲谈”类,如《太阁记》《太平记》《三方原战记》等;“有关将军、大名家的轶事、传记”类,如“御家骚动”、《赤穗义士传》《庆安太平记》;“社会世情”类,里面又详细划分为“盗贼”“侠客义士”“神鬼怪谈”“公案裁判”等,进入明治时代后,还出现了侦探类讲谈.和以搞笑幽默,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落语不同,讲谈主要讲述历史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更贴合社会实际,符合普通百姓的精神需求,既满足了人们娱乐消遣的要求,又普及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并无形当中形成了下层百姓自己的历史观、英雄观.因此,讲谈可谓了解日本近代娱乐生活及大众思想的极好窗口.

讲谈这种表演形式不设背景,没有道具,全凭讲谈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和生动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听众,这种生活气息浓厚又自然亲切的口语体,也给予了明治时期言文一致(白话文)运动以相当大的启示.此外,讲谈得以在明治时代参和并推动大众文化传播还得益于速记本的出现.速记本是指把讲谈、落语等的口头表演内容记录下来并出版发行.明治维新后,随着文明开化政策的推广和世风的进步,现代媒体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等飞速发展,加之有一定教育水平、识字率高的人精神需求增加,因此除了现场听书以外,这些人对阅读的需求也明显提高,速记本的盛行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此外,西洋速记术⑦在明治时期引入日本后,客观上为速记本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1884年(明治17年)由明治时期著名落语演员三游亭圆朝(1839-1900)口头表演的《牡丹灯笼》首次以速记本的形式出版.次年即明治18年,松林伯圆的讲谈速记本《安政三组杯》也随之发行.接下来的1889年(明治22年)由*金兰社发行了专门的讲谈、落语的速记本杂志《百花园》,自1889年到1900年共刊发了240号.1894年,另一日本娱乐重镇大阪,也由骎骎堂出版了专门的讲谈杂志《百千鸟》,讲谈速记本迎来了全盛期.同时,很多一流讲谈师的口头演出也以速记本的形式在各大报纸连载.在明治和大正时代的租赁书屋中,租赁的主流就是这种名为速记本的讲谈书,并广受读者好评.因此,“在除漱石以外纯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娱乐性的明治末期,作为口头艺术的速记本占据大众读物的王座是自然趋势.”

曲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日本明治时期传统曲艺讲社会功能探析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曲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曲艺个人资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