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悲剧人物论文范文资料 与历史悲剧人物孔融形象再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悲剧人物范文 科目:论文摘要 2024-01-22

《历史悲剧人物孔融形象再探》:本文是一篇关于悲剧人物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无论在文学还是史学领域内,孔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其死、其显其达,都是一段引人注目的公案.作为公元二世纪的正统知识分子形象,孔融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烛照着建安文坛的兴盛与繁荣,而其自身则以一曲撼人的生命悲歌,塑造了一个徘徊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悲剧形象.

孟子曰:“颂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这为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交游、履历、著述提供了一个总纲式的方法论思想.“知人论世”的思想,作为我们探究一个鲜活人物形象的主要途径,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意义.孔融少习家训,祖述家业,于汉灵帝熹平年间踏上仕途,当时他二十多岁,后逢桓灵之失、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四方扰攘等重大历史事件.时为北海郡守的孔融积极有为,为当地修学校、举贤才,后被袁谭击败,妻子被虏,因此《后汉书》称其为“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这说明了孔融身处乱世,急于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悲剧境遇,这些时代造成的积淀也玉成了孔融在文学上的不朽成就,使其成为风靡一个时代的建安文坛的“执牛耳者”.献帝还许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朝政方面颇有影响.观其《荐祢衡疏》,发辞偏宕,意气纵横,显然超出了一个正统知识分子形象.孔融是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他五十六岁时被杀的.据《后汉书》所载,孔融“见操雄诈渐著,数不相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义,虑鲠大业.”再加上孔融以其旷达狷介的气质,对曹氏政权时有奚落之举,也造成了曹操铲除异己的借口.

孔融除了在历史上有一席之地外,在文学上也有着一番独到的成就.首先,孔融是常作为汉魏著述中的经典形象而向世人展示的.孔融幼时以“让梨”的故事而被尊为后世谦恭礼让的典范,后来孔融被杀,连年仅岁的子女也未免于难,这就是所谓“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可见事情之残酷.《世说新语》中对“小时了了”颇具戏剧性的描写,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孔融正统人格的推崇与认可.其次,孔融是一位承先启后的文学家,其自身的文学成就也激生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作为建安文学的尝试者,其著述也为文学史留下了一笔财富.孔融的诗文,《后汉书》记载著述凡二十五篇,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等.作为上层文人的曹丕尤其喜欢孔融的文辞,将他列为“今之文人”之首,把他和杨雄、班固相提并论,并且“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所以后世张溥欣然赞曰:“曹丕《论文》,首推北海,金帛募录,比于杨、班.”这正是对孔融文章的公允评价.

由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结合孔融自身在文学和史学中的卓然成就,我们可以对造成孔融成就的历史背景作出更多思考:在玉成孔融超凡人格魅力的同时,这个时代也给予孔融难以抗拒的悲剧意味.孔融在多种势力的夹缝中寻找自由,对社会时弊的洞察,对统治阶级的谴拔,成为孔融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这正是他正视一个时代、洞察一段历史的生动反映.

从孔融诗文及史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孔融的性格极其复杂,既有顺从的一面,又有拔傲的一面,这种性格的形成无不受他生活环境的影响.

孔融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后汉书》载孔融“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他推崇儒术,提倡儒学,尊师重教,修建学校,举荐贤才.《告高密令立郑公乡教》《缮治郑公宅教》《告高密令僚属书》对大儒郑玄的尊重,“昔人尊师,谓之尚父,今可咸曰‘郑君’,不得称其名也”;《荐祢衡表》《上书荐谢该》对后进的举荐,称祢衡“淑质贞亮,英才卓砾”,称谢该“体曾、史之淑性,兼商、偃之文学,博通群艺,周览古今,物来有应,事至不惑,清白异行,敦悦道训”.孔融在曹操掌权初期曾把希望寄托在曹操的忧国无私上,《六言诗》中“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即是此意.这些无不显示出他对正统思想顺从的一面.孔融顺从的一面还表现在恪守儒礼.曹操欲恢复肉刑,孔融上疏《肉刑议》反对,这也是孔融尚礼反刑的表现.《上书请准古王畿制》《南阳王冯、东海王袛祭礼对》,两篇文章皆是力劝统治者恪守古制的,一篇说曹操想扩展自己的基业,孔融上书陈古制,使曹操陷于难堪;一篇说献帝想为两个早死的儿子“修四时之祭”,孔融“稽度前典,以正礼制”,认为“不合礼义,又违先帝已然之法”. 在正统的顺从这一方面,孔融坚持原则,却得罪了曹操等权臣,成为后来被杀的原因.

面对儒道不行、忠孝丧乱的现实,孔融虽积极兴复儒学,终没成功,加之当时思想活跃,为孔融提供了一个率性言谈的氛围,所以孔融言行也逐渐不合儒礼.《圣人优劣论》中多为不尊儒教的怪诞言论,如“犬之有韩卢,马之有骐骥,人之有圣也,名号等”,将圣人与韩卢、骐骥相提并论.孔融在曹操列举的罪名里,主要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被杀,而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载“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必然会成为曹操杀掉孔融的借口.

孔融出于孔门,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忠于汉室的信念使他拥有建功报国的志向,于是孔融尊重人才,奖掖后进,恪守古制.然而乱世并没有承认他的积极努力,反而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孔融发怪诞言论,不顾一切地嘲讽曹操.但是孔融并不是无故地发牢骚,他仍然关心汉室大业,仍然敢于针砭时弊,以抒发胸中的愤懑.孔融内心的痛苦斗争使得他的人格显得复杂,这种双重人格使孔融在政治上屡次得罪曹操,这也是他悲剧命运的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路广正.孔融集校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

[2]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悲剧人物论文参考资料:

环球人物杂志

时代人物杂志社

人物杂志

人物分析论文

历史人物论文

人物论文

结论:历史悲剧人物孔融形象再探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悲剧人物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悲剧人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