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地域镜像论文范文资料 与文学生态的地域镜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地域镜像范文 科目:mpa论文 2024-01-17

《文学生态的地域镜像》: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地域镜像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共有五位诗人分享了诗歌奖的殊荣.从诗歌地形学角度看,五位诗人分别来自不同的文化地域,陕北高原的阎安、燕赵之地的大解、山城重庆的李元胜、彩云之南的海男、巴蜀故地的周啸天.地域差异难免会带来他们的诗歌在表现手法和风格追求上的多姿多彩,而从诗学审美角度看,五位诗人也是各具特色、独有千秋.

一、“石头诗人”

阎安倚赖诗集《整理石头》获奖.何三坡称赞阎安为“中国最隐秘的精神贵族”,笔者更愿意称他为“石头诗人”.其实,“整理石头”四个字本身就是一首诗.“石头”本身作为自然界中的物态、具象,经过“整理”则成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象征隐喻.“石头”既然是自然的产物,那么也就是时间的产物,它让抽象的时间有了具体所指,它也不再是无生命的物象,而是作为容纳了历史文化地域的一种生命形态,也就是时间的无情在我们的有限生命中的一种有情的沉淀和凝结.那么,“整理”在这个语境中就成为了人的一种修炼方式,作为生命个体在时间维度中的存在方式.如诗人所言,“诗歌居住在时间之中、我们的内心之中持续修炼,修仙着任何世界的真实的神态,那像生命本身一样生生不息、与时间同在的神态将会凝结为语言”(《整理石头》自序).阎安实际上是一位持存时间感的诗人,甚至可以说,“时间”已经成为了阎安诗歌写作的一种风格.时间在阎安的诗歌写作中并非仅仅作为一个概念,相反,阎安在诗中将时间具体为一种历史意识、文化传统、现代感受三者综合的统一体,这也就是诗人本性中的精神源域,阎安认为那是故乡.

就主题而言,阎安诗歌的绝大多数都与故乡有关.在诗中,故乡有时是“北方”,有时是“关中平原”,有时是“秦岭”,有时是“峡谷”,即使是那些主题偏离故乡的诗歌同样让人产生奇怪的“怀乡病”,因为,“故乡”在阎安这里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地形学意义之内了,“故乡”成为了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生命意识、一种诗意.阎安对“故乡”这种综合力量的感知形式便是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游吟,也正因为如此,阎安的诗歌写作呈现出难做到的“大地气质”,开阔、宽广、深厚、内敛.读阎安的诗,仿佛就置身于万千黄土之中,感受着风沙的气息,倾听着大地心灵的跳动.更为难做到的是,阎安的时间意识并未禁锢于“故乡”的历史文化范畴之中,他同样对现代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敏锐的观察,这在《飞机和雪》《鲸鱼与疆域》两卷中多有涉及.在现代性的含混语境中,阎安并未迷失,而是保持着清醒,保持着理性的贯注.他的态度不是盲目的批判与纷乱的剥离,而是力图辨清现代性作为时间变种不可逆转、无法挽回的历史必然性,也可以说,阎安对待现代性的态度是历史的.

二、“个人史”

与阎安相比,大解同样是怀有“故乡”情结的诗人.“故乡”在大解这里既是清晰可辨的,又是含混模糊的.清晰在于就地形学而言,“故乡”是一个明确的指称,那就是燕赵大地,是诗歌中的“燕山”“太行”“西草地”“西风口”.含混在于,“故乡”在大解的诗歌写作中已经超越了一般地理学上的意义范畴,它成为了诗人游吟其中的精神空间,成为了生命个体对人类、历史、文化观照的一种方式,成为了诗人一种自觉的认知意识,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写作品质.

不同于阎安的是,大解没有把诗人的语言感知放任在整个人类的历史时空变换之中,而是通过一种“个人史”的方式对这个世界进行观看与解读.然而,这种“个人史”的写作方式并没有过分及物,诗人的自觉并未过分沉溺于现世的生存形态,而是在生存记忆与自然大化之间寻找着第三种力量——神性.如果说“时间”是作为阎安的风格坐标的话,那么“神性”就是大解的写作风格.大解的每首诗都像是虔敬的祈祷文,诗人的叙述姿态是那么诚挚、谦卑.“在一个风清月朗之夜/我曾经看见/西草地上留下了神的脚印”(《有神记》),“他就有可能在天光的跟踪下离开自我/找到神的故乡”(《天光》).诗人努力在自我与神性之间寻找一种对应,这种对应说白了应当是所有人类的存在秘密,那就是每个生命对自我生存位置的不断找寻,是勾连起生命个体与整个人类历史的有效通道.大解是对这个“秘密”深有体悟的诗人,因而他很从容,从容到让人觉做到他本身就是一个诗神.而人的从容最好的体现就在于面对死亡的态度,“在西草地/人生也是弯曲的/就是通往死亡/也没有捷径”(《西草地》).正是这种从容,让大解的诗歌品质足够高远、开阔,让诗歌本身足够容纳更多的生存内容.

三、女妖与狐狸

读完海男的诗,你会怀疑诗人这一身份的真实性有效性,因为海男的诗歌写作是不依赖于诗人这一身份的.在海男的诗歌中,诗人是作为一种言说的形式而存在的,而她的身份则是“女妖与狐狸”.如她在诗歌中的自白,“我是狐狸,我是来自云南的女妖”(《结束语》),“我是女人,是女人中的丝绸和狐狸”(《你会看见我粉红色的脚趾头》),可以说,“女妖与狐狸”是海男最为特出的诗歌品质.这就决定了她的写作品性不同于翟永明的克制与理性,也不同于伊蕾的放肆与,相比较而言,海男既是敏感的,如“狐”如“妖”,又是自然的.唐晓渡在九十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女性主义诗歌”的概念,用以指称女性诗人的诗歌写作状态,然而这一命名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多样与异质.而海男可能是当代诗坛最为符合女性诗歌写作立场的代表诗人.这首先表现在性别立场在写作意识中的确立,也就是说,海男首先是女人,其次是诗人.女人在海男的诗歌抒写中是作为一种感受方式存在的,这尤其表现在《亲爱的琥珀》《从紫色到紫色再紫色》两辑中.海男的感知不是透过触摸与身体冒险实现,而是在纯净的想象空间完成感受力的微妙赋形,呈现出男女天然的对立性与关联性,从而在性别对抗中确证女性自身的生存法则.然而,海男并未在性别分析中作出某种非此即彼的决断,相反,她完全是敞开的,她接受这种命定的不可逆转性,她甘愿身处其中,去爱,去恨,去孤独,去洒脱,她既享受着,又承受着.但,海男丝毫不矫情,她的诗歌不带有女性天生的矫情,这在于她的诗歌并不锁闭,她的梦幻般的想象力并不将性别作为唯一的语言主题,她是将女性的命运自觉地延伸进入整个人类的命运归处的考察中,而不过分纠缠于性别关系的枝蔓中.诗人的价值并不在于对死亡、解脱等人类终极问题的回答,而是在于他们在语言中思考人的存在价值,或者说,诗人的价值就在于思考本身.海男正是如此,她在不断地设问不断地追问.此外,在海男的诗歌写作中存在一种集中性,你会发现她会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每天写出连续的诗歌文本,可以说,诗已经成为了海男的生活方式与存在方式,诗成为了她生命中的极为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主题.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缅记》《古滇国书》中,你会发现海男出色的历史想象才能,她的诗歌才能并不单调扁平,她拥有着既可怕又可爱的“妖”性与“狐”性.

地域镜像论文参考资料:

腹腔镜外科杂志

结论:文学生态的地域镜像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地域镜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地域镜像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