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现代性论文范文资料 与现代性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修订逻辑起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代性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26

《现代性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修订逻辑起点》:本论文可用于现代性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现代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现代性是当下我国体育课程对学生生命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经历“现代性”充分洗礼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试图以后现代主义为研究范式来完成体育课程质量的逾越急需现代性反思和探究.通过对近10年来后现代主义课程主张之描述和对传统体育课程“某些错误”的批判,指出游离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式导致课程改革缺乏严密的理性逻辑和坚定的价值理念,揭示某些现代性误读所带来的危害,确认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返魅”必须扎根于现代性的课程基调.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修订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3020803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00708

作者简介:何劲鹏(1970—),男,吉林磐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论.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在《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游离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课程研究范式,导致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价值理念的多元和混乱,在“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等类似于“什么都行”的课改实验和成果展示之后,体育课程也并没有跨上“新台阶”,呈现出“新面貌”.尤其某些以后现代主义为研究范式的体育课程改革不仅没有产生期待的后现代主义效应,而且其倡导的“生动性、亲切性和人格化”体育课程也没有实现“返魅”.时至今日,我们的体育“新课标”究竟“新”在何处?是否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呢?在对具有代表性的“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1]和“后现代课程语境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思考”[2]解析之后,具有“后现代”意味的解构和重构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又是否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迹象,过分技术理性研究在所谓的传统体育课程犯错误了吗?面对以上诸多疑问,本文通过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试图纠正某些简单地把体育课程归结于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层面的“经验”或“活动”的错误论调,批判脱离中国国情的“一厢情愿”的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情结,并期待课程改革回归符合理性和国情的现代性轨迹之中.

1 现代性犯错了吗?

早期现代性是针对“传统性”而言的,诞生于尼采“上帝死了”,泛指为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系列特征的描述和概括.其理论特征主张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讲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中立、确定性和还原性.

笔者认为现代性本身所推崇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并没有错误,导致现代性犯“错误”的是体育课程背后功利化的追求,具体说,“虚”“假”“空”等课程现象是“唯工具理性是举、见物不见人”的研究范式所导致的“错误”,而这种功利化的现代性追求,也是中国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1.1 课程“过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功利化追求

面对学科本位的传统体育课程,以课堂教学、教师权威和教材为课程中心的过分工具理性追求缺少了“人”的味道,导致错误的原因来自于课程本身的“过分”工具理性追求.传统体育课程讲求严谨课程结构和严密学科逻辑,具体表现为:对课程目标制定的严格分层和设定;课程实施讲求“运动价值阈”和课的密度曲线的吻合度,秒表成为控制和评价课程效果的唯一手段;讲求技术动作的规格化和竞技化,重视课程的模式化和程式化等.这种生物学控制方式下“解剖式”课程模式的确破坏了体育课程和生活世界的“血肉”关系,湮没了体育课程所隐含的“野性”,造成了体育课程的“审美疲劳”[3],体育课程没有完成生命节律的跳动;因此,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课程探索之后,有学者提出,要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见“物”不见“人”的学科逻辑,倡导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试图把体育课程的出发点放在“人”本身上,实现体育课程从“物”到“人”的转变,彰显课程之人文关怀等特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强调学科逻辑的理性研究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的是功利化背后“过于盲目”强调学科理性.

在《体育课程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4]一文的讨论之后,必须务实而又鲜明地疾呼这样一个命题:体育课程的根本在于现代性,即技术理性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务,科学观是体现体育课程生命关怀的前提和基础,体育课程的理想和价值必须根植于现代性基础之上,现代性对体育课程而言是一种“必要的、具体的乌托邦”[5].现行课程改革所呈现的后现代“广场哲学”[6]特征,借用教育行政指令或某些“权威”学者高嗓门的后现代主义课程集结号,湮没和遗忘了一线课程执行者安静的教学逻辑.同时,实践也证明:课程改革的“后现代主义”必须扎根于现代性之中,体育课程所需要的理性规律“既不能被哲学所毁坏,也不能被哲学所更改”[7].体育课程“返魅”改革中内在机理的缺失或扭曲,必然导致体育课程的现实迷茫和困境,体育课程的进步成果最终来自科学问题的解决.

1.2 后现代主义课程情结中的现代性误读

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情结中,传统体育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程式化、精细化、规格化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观倡导尊重个性、尊重自由意志、尊重选择,强调建构、探究和自主地学习,反对现代性课程模式中对学生身体的规训和控制,尤其是面对传统体育课程无处不在的技术理性,后现代主义欲借助“解构”一词来摧毁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并试图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概念来“重构”回归生活世界和具有自由意志的体育课程蓝图,并以此构建“三自主”“俱乐部制”等诸多类型课程模式,于是在后现代主义的视域中传统体育课程可谓又犯了“大错”.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都可能犯错误.后现代主义试图用“理想”指引“现实”革新,把课程的理性置于以“兴趣”为核心的运动参和之外,课程的结构、课的密度、运动价值阈、运动负荷的监控、技能掌握等理性成分被课程“感性”所取代,把体育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统统归于体育课程体系之中,难免使体育课程陷入“空想乌托邦”的迷雾之中.在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叙事性之中,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批判并没有使美好的体育“课程理想”转变为体育“课程现实”.诚然,体育课程的现代性存在种种弊端,传统体育课程的班级授课制、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构和课程价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成为近年来后现代主义的批判重点;但是“批判‘现代性’的‘后现代性’也可能犯错误”[8]324,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对体育课程的解构和重构,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性的理性成分的彻底摧毁和否定,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情绪背景下,在体育课程领域中的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的课程改革尝试中,对体育课程的质的规定性研究的忽视和否定,将学生的兴趣、情感、需要、动机和体验作为课程的质的规定性加以研究,寻求人的“自由精神”过程中对课程理性和权威性的忘记,也是对现代性的极大误读.运动技能的弱化、运动负荷的“失控”等课程现代性的误读和目前学生的“硬、软、笨”身体状况无不存在极大的因果关系,因而可以说,现代性在体育课程中所犯下的所谓“种种错误”之中,有些是由后现代主义的误读所造成的,误读结果导致体育课程标准陷入“形而上学”的迷雾之中,使课程理论演变成随个人主观经验判断所漂流出的“文字游戏”;因此,对现代性的“矫枉过正”的一些做法需要加以必要的价值再识.

现代性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现代性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修订逻辑起点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现代性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文学现代性是什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