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赫哲族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外开放条件下赫哲族渔业文化保护和传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赫哲族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15

《对外开放条件下赫哲族渔业文化保护和传承》:本论文可用于赫哲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赫哲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赫哲族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一个在某一时期以捕鱼为主业的民族,丰富的渔业资源及由此派生出的渔业产品,丰富了赫哲族人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面对赫哲族渔业文化逐渐破坏至瓦解和资源破坏、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的形式,如何既能促进赫哲族旅游业等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加强渔业文化的保护,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渔业文化;保护;传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12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1 赫哲族渔业文化

在我国的东北边陲,有一个最早看到太阳、以渔业为生、不断迁徙、人口第二少的民族——赫哲族.据记载,赫哲族文明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文化”.“不生五谷,但知渔猎,然鱼多于兽,不须网罟.每岁鱼大来时,逆流而上,一拥万万,至滩浅处,皆跃而过焉.人排立于滩上,以捧击之.鱼被伤,顺流而下,乃于下滩截取,堆积如山.风干、盐晒,藏为半年之用.人食之余,即以喂马、喂犬豕,并取其破皮为衣裙,颇光耀夺目.”这是对当时赫哲族渔业文明的最好诠释.虽然还有狩猎、采集等其他生产方式,但都不会影响渔业的核心地位,当时渔业文化正处于黄金时期,赫哲族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渔业,捕鱼活动贯穿于赫哲族人生活的各个时期.

鱼资源之丰富,用途之广泛得益于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赫哲族世代聚居于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经所构成的三江平原腹地,这里水域宽、支流多、水产品资源丰富.大马哈鱼、鳇鱼、鲟鱼等较名贵的鱼、鲫鱼、哲罗、鲤鱼等较普通的鱼有80余种,其吃法和做法也是不胜枚举.富足的水资源为赫哲族人的生产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也为渔业文化提供了发展空间.由于三江流域地处东北边陲,属于高寒地区,四季分明,而且赫哲族人不懂得怎样种植用于纺织的棉、麻作物,他们只好用渔业的附属品来做衣服,这就促使他们形成了“食鱼肉、衣鱼皮”的生活方式.在冬季,他们还利用其他猎物的皮毛制作衣服和被褥等,因此也得名于“鱼皮部”“狍皮部”.渔业文化就是这样兴起以致鼎盛的.

赫哲族人生产生活的居所都是自然資源极为丰富的地区,而且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自给自足,生产力水平不高,所以赫哲族渔业文化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虽然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但不会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达到了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

2 赫哲族渔业文化的开发

2.1 移民对赫哲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赫哲族世代聚居于三江平原腹地,相对较偏僻,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较落后,生活悠闲自得,安于现状.自清代以来,“流人”“流民”“垦民”大量移入三江区域,为这里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部分的赫哲人转变了传统的渔业生活,也开始尝试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放弃原始住的“安口”“撮罗”“地窖子”,转而学习移民用泥和草建起了方方正正的房子,他们不再以鱼肉、瘦肉为主食,而是学习开荒垦田、种植农作物,煮猪肉粥,食白菜、萝卜、茄子、豆角、马铃薯等蔬菜,他们不再用鱼皮、兽皮制作衣服和被褥,开始学习纺织,穿布制衣服,做棉布被子.

2.2 对赫哲族渔业文化环境的开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移民融入赫哲族团体,使这里人口剧增,渔业生产的目的以不单单是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导致渔业生产持续超量,大有涸泽而渔的态势,人与自然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里居民的生产方式开始由传统的渔业为主逐渐转变向农业为主,大面积开荒垦田.新中国成立后,三江平原地带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原始森林和大片草地随之消失,渔业资源枯竭,赫哲族的渔业文化陷入危机中.

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兴起,对“越是民俗、越是世界”的探索,赫哲族旅游业发展迅猛,游客对当地的渔猎文化兴趣浓厚,纷纷参与其中,与赫哲人一起捕鱼打猎,充当“莫日根”,这种体验式旅游丰富了旅游资源,提高了赫哲族人的经济水平.

3 赫哲族渔业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3.1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赫哲族渔业文化的保护

渔业文化的创始人、发起人及担当者是赫哲族人,它千百年长期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潜能.面对赫哲族渔业文化日趋严重的形势,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要加强赫哲渔业文化的保护,首先,要通过文艺作品、音像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对渔业活动各阶段进行研究、整理和保存.其次,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等部门对渔业活动所使用的船只、网具、钩具、叉具等工具进行收集、保护、展示.再次,要将渔业的附属品,如鱼皮上衣(乌提提)、鱼皮套裤、鱼皮靰鞡等鱼皮制品及各类鱼骨艺术品,进行收集、整理、转换成艺术品进行*、保护.最后,还要鼓励学者进一步深度研究赫哲族渔业文化,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及著作,建立赫哲族渔业文化保护数据库.

3.2 提高赫哲族渔业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青少年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

面对渔业文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如何使赫哲族渔业文化持续发展已成为相关人员面临的重点问题.首先,要加强赫哲族人民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要加强对赫哲族儿童的培养.其次,开设赫哲族文化保护相关课程,增强青少年对文化保护的主动性和传承意识.另外,在赫哲族渔业文化的保护中,通过建立赫哲族渔业文化保护研究所、赫哲族民间研究协会等相关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的文化保护传承队伍,同时吸纳更多的文化保护爱好者,逐渐壮大文化保护传承队伍.

3.3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加大对渔业文化的宣传,做好渔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赫哲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业鼎盛时期,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游者接触与影响,渔业文化流失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强化赫哲族的族群意识,借助市场经济手段将赫哲族渔业文化展现在现代人眼中,建立赫哲族风情园、小型博物馆等向游客展示赫哲风情及历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可以举办赫哲旅游节,说唱伊玛堪、嫁令阔及舞蹈的形式宣传赫哲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赫哲文化的知名度.将鱼皮及鱼骨制品转换成工艺品,使后人通过博物馆深入了解赫哲族渔业文化历史的同时,鼓励赫哲族民间艺术家、手工艺作坊制作商品与外界市场对接,做好渔业文化宣传的同时,做好渔业文化的保护性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在渔业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要实现保护是前提,发展促保护,并在保护、发展中实现赫哲族民族文化的再创造.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历史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辑.望都汉墓壁画[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5.

[2]孙玉民,孙俊梅.中国赫哲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3][作者不详].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秋然.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及其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5]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赫哲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对外开放条件下赫哲族渔业文化保护和传承为适合赫哲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赫哲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