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探赜论文范文资料 与儒家文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探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探赜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27

《儒家文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探赜》: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探赜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古往今来,健康如同爱情一般一直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及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生理刺激等对身体的作用.随着新时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身体方面的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相对减少,传统意义上的“无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谐等生活品质的需求.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与日俱增,焦虑、失眠、强迫倾向、抑郁等不健康状态充斥于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由“以生理健康”为主导转变为崇尚生理、心理皆良好的整体健康观.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实施与普及,丰富了高校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元化,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心理学也从一个边缘学科逐渐成为当前高校的通识课程.但是,由社会转型、竞争激烈、价值多元等带来的思想困惑、理想迷失、道德滑坡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步向高校大学生渗透,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学业及求职的双重压力、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以及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日渐深刻,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

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囿于思想认识、工作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基本是西方化的理论教育,对心理健康的认定也完全参照西方的标准,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很不均衡,在教育成效方面地域差异也比较大.鉴于此,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基点,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汲取养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土化、特色化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以“三达德”“八条目”促人生意义之思

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个性,首先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意义作一番独立的思考.

人生意义的问题是当代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时常面临的问题.关于人生意义,儒家有“三达德”与“八条目”的论述.在《论语·子罕》中,孔子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中庸·问政》中也提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道也.”所以,在先贤往圣看来,智、仁、勇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是举足轻重的,只有三者结合、兼备,才会有完美的道德实践和健全的理想人格,从而为树立“八条目”的人生意义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大学》中,儒家揭示了作为一代儒士的终极人生意义,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种对人生意义的阐释是以修身为中心,以向内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及外在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导向的,从而消除个体内心的迷失和无措,消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障碍和隔阂,达到“和内外”的精神境界.在各条目的展现过程中,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以体现,人生意义也得以彰显.反观当代高校大学生,他们在精神上处于价值观形成期与成熟期之间,迫切需要人生意义指导.因为人生意义的掌握对个体内在的情感与外化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导向功能.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普遍处于迷惘的状态,此种人生意义的失落既不利于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又容易导致大学生们在面临自己没有预想的情景时出现负面的心理状态.因此,高校应以儒家八条目为理论基点,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主动进行有关人生意义的思考,真正做到认识自己、探索人生,学会自主探索和建构人生,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形地融入学生的成长、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及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中.

二、以“重生之道”启生命之敬

生死问题在中国古典哲学中从来不乏討论.在老庄看来,生死并不神秘,不过是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过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成就一种和谐与均衡的状态.与道家相比,儒家则更强调生命的可贵,“未知生,焉知死?”在儒家的理论架构中,“生”不仅仅是普遍意义的生存,更是具有哲学意义的生活,即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相比于人的物质生命,儒家更重视人的道德生命,并且认为每一个体都不能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儒家先贤深知“人至所欲,生甚矣;人至所恶,死甚矣”的人类心理共性,由此申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重视,以及对生命的珍爱.此种“重生”的思想在当代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自杀高发群体.这种极端现象的产生不仅与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有关,而且在不断恶化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诸如生理缺陷、人生观的扭曲、精神方面的疾病、心理方面的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因此,汲取传统文化中“重生”的理念,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高校应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之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们学会对生命充满敬畏,尊重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人之异于动物在于:人的生命不只是一种生物性、直接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历史性的存在.这种精神性和历史性正是人类生命存在的高级自觉和永恒追求,它引导个体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揭示生命的艺术,从而真正做到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探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儒家文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探赜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探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探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