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同案论文范文资料 与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同案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23

《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这是一篇与同案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案件审判的最基本要求,但在实务审判中,还是可能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影响司法机关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同案不同判产生的原因和总结导致的危害,从而提出一些法律监督意见,为推进统一裁判尺度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 同案不同判 裁判標准 释法

作者简介:杨孙艺,广西师范大学,在职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审判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126

同案不同判是指在相同法律大前提和类似案件事实的小前提下,不同法官推导得出结论不一致,从而给出不同的判决结果.以经营对外输出劳务、收取*费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为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两份公开的判决书,对同一类型的组织、协助他人到国外务工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吉林法院认为,被告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予惩处.而四川法院认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外输出劳务,收取*费未为刑法所禁止,法无禁止即自由,遂作出无罪判决.

一、同案不同判产生的原因

(一)法官对法律适用和案件事实认定存在理解差异

法官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对案件理解可能不一样,这是造成案件同案不同判的原因之一.美国著名大法官本杰明·N·卡多佐认为,法官对案件作出的判决,会受到个人认知的影响,如“生活经验; 其对通行的正义和道德准则的感悟;其社会科学的修养;有时求诸其敏锐的洞察力、他的猜测、甚至他的无知或偏见”.

由于法官的年龄和经历差异,审判方式和结果存在差别.家庭教育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会塑造出差异化的人生观.例如,著名电影《十二怒汉》就反映了处于不同生活环境下各陪审员的人生观冲突.十二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在贫民窟长大少年的命运.同样的,虽然法官受过专业训练,有着严谨的法律思维,但个人看法难以完全相同.

(二)预备法官制度落后,法官选入门槛较低

我国建立的预备法官制度旨在让预备法官熟练掌握法律审判实务,提高预备法官的门槛,但显然仍不足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法官能力的高要求,不能保证法官的素质.以德国法官预备制度为例,德国的司法职业培训的内容始终与司法实践密切结合,学员需到法院、检察院、律所等部门实习,实习结束后,要经过考试,考试成绩要过关,方可以在相应的司法部门登记注册,等待填补空缺.

(三)指导性案例不足,缺乏法律约束力

我国发布的指导性案例目前还比较少,最高检发布了8批案例,最高法发布了92号指导案例,但两高发布指导案例的还没有在立法上予以确认,案例只作为参考.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对法官没有直接约束力.在基层法院法官对最高法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很少深入的分析,加以应用.主要原因还是指导性案例数量少,缺乏法律约束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较难遇到相似案件.

指导案例的数量的不足和法律效力的不足,对于减少、消除同案不同判的影响是消极的,法官判案只需要根据三段论进行,即使有指导案例,也可以回避不用,因为没有法律效力,不强制遵守.

(四)舆论对法院、法官的影响仍十分巨大

司法活动追求程序正义,而正义的前提必须是不受任何外部舆论的影响,仅忠于事实和法律.司法审判活动以法律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事实为准绳的推理演绎.然而纵观近几年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议论的案件,无不是新闻媒体在起着助推作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新闻媒体已经先下“舆论判决”,群众的焦点已经不在案件事实本身,在法官是否按照“舆论判决”做出 “司法判决”.这些广泛的社会舆论给主办法官、主办法院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法官办案时很难不顺“民心”,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舆论的施压.法官不愿意承担案件责任,认为按照舆论判决,即使无功,但也无过.司法专业性、中立性受到极大挑战.

二、同案不同判导致的危害

(一)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的权威性在于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不同于道德、宗教戒律,法律由权力机关制定,它是以国家暴力及其为后盾,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是全社会人共同的价值所向.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水源一旦破坏,人们心中对法律信仰的高塔将崩塌,社会矛盾激化,国家的安全、稳定将不复存在.

(二)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案件判决的期待可能性

我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相同的案件却因地域不同,法官不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这将伤害到人民群众对法律期待可能性的朴素情感.

我国适用的不是英美法系的判例制度,而是以制定法为主要形式的大陆法系制度,但老百姓往往是通过形象具体的案件产生相应的法律认知,而不是通过固化的法律条文来感受法律的存在.近几年以来,移动互联网深深植根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当中,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必备.老百姓喜欢关注各种各样的案件,形成了对一些重大案件讨论的热潮.比如山东的辱母杀人案,引发了上亿条的评论,最终的判决是于欢构成防卫过当,山东高院把原无期徒刑改判成为有期徒刑5年.老百姓从此案会得出内心的结论,虽然不一定符合法律的严谨推理,但是再遇到类似的案件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想到这是一个防卫行为,讨债者也会相应约束自己的言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对于这样引发全国关注的案件,因为关注度很高,法官和老百姓都知道这样的案件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所以不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但如果是那些关注度不高的案件出现同案不同判,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到老百姓对司法机关的期待,对审判结果的期待.这无疑不利于法律深入人心.

同案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为关于对写作同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同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