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公共产品论文范文资料 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和实现机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公共产品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2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和实现机制》:本论文可用于公共产品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公共产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传统的政府单向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导致长期以来農村公共产品的低效或无效供给.基于供给侧视角构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高效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进行理论修正与现实检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的结构优化为着力点,以权责重置、决策优化、方式创新、转移支付等机制创新为路径.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框架;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11-0048-06

如何促进农村公共产品的高效供给是中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历久弥新的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单向性供给模式,这种供给模式存在供给决策的政府垄断性、供给的低回应性和供给滞后性等弊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无法克服政府主导型的供需错位、结构性失衡和供给滞后与供给过剩并存等无效或低效供给困局.为*这种困境,理论界和实践界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实现由政府单一性的供给模式向政府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共同参与的多中心供给模式转变.但是,由于资金筹集、利益回报方式上受到政府的严苛限制,致使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难以有效地参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然无法实现多元供给主体的有效协同,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依然难以摆脱传统制度框架下的“路径依赖”.上述问题都是供给侧的问题,因此,破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局,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构建以主动性行政、前瞻性规划为特征的供给侧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优质高效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及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

一、当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动因

长期以来,由于存在低回应性和行动的被动性、消极性以及缺乏预见性等弊端,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不仅使政府难以摆脱巨大的公共产品供给资源压力,而且挤出了农村居民在公共产品需求中的话语权,抑制了其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无效或低效供给,呈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系列结构性困境.主要体现为:

第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单一性困境.理论上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主要有地方政府、私人市场、村级组织、第三部门等,但是,在我国实践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是由单一主体来完成,如义务教育、乡村医院、农村道路等大部分公共产品主要由地方政府来供给,而农田灌溉工程等准公共产品则主要由农民自己供给,市场和第三部门未能有效参与其中.由于缺乏市场主体和第三部门的有效参与,整个社会都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所当然归责于政府,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基层农村更是把公共产品供给所需基金都寄托于上级政府,于是,各村委会及村干部各显神通以获得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分散在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如此,有门路的农村可以就一项公共产品建设,从县、市、省、国家各级的发改委、农业、财政、交通等部门获取资金资助,而没有门路的农村则一点资助也得不到,形成了多头供给、多级供给与多次供给问题,直接影响了供给效率,且造成更多的不公平.而且,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下,政府资金越来越有限,导致其只能采取“撒胡椒面”的做法,即大家都有份,但都是只有那么一点点,只能修修补补,无法满足农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合理需求.

第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容的结构性困境.主要体现为:①农村急需的服务型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政绩型与政府福利型的农村公共产品却供给过剩.相对于农民的需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电力供应、水利工程等,还是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业技术指导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然而,那些农民深恶痛绝的“政绩”工程,如,村委会楼房、各种示范基地、各类达标升级活动、小康工程等农村政绩工程与形象工程却层出不穷.②重“有形”轻“无形”.为了以向上级部门显示自己的政绩,有形的公共产品看得见、摸得着,较受政府的追捧.而对于那些无形的公共产品,因其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显示政绩,始终得不到政府及领导的重视.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发展综合规划、农业市场信息和农村文化等,这些涉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无形公共产品供给却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农民的真正需求.③重“短期”轻“长期”.在公共产品决策导向上,重短期政绩轻长期政绩.比如,相对于农村道路、农业水利灌溉设施而言,投资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农村环境的经济社会收益不能很好显示其短期政绩,政府的投资明显缺乏热情和动力,导致这些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

第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布局的价值性困境.公平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应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然而,当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公平性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序格局.由于受到不同财政投资水平的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从城市→城市近郊区农村→小城镇农村→边缘山区农村依次递减的差序格局,“长期以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以距离乡镇政府驻地远近为标尺呈现差序格局,距离政府驻地近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较全面,而远离政府驻地的边远乡村仅能得到有限的公共物品供给,甚至没有供给.”[1]二是不同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不公平.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或村集体组织的财政能力比较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道路、医疗卫生事业等公共产品供给比较充分;而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道路、医疗卫生事业等公共产品供给显著滞后,呈现短缺态势.

出现上述三大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的制度机制问题:一是长期以来的“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安排常常偏好于供给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产品,而不愿提供见效慢、周期长的长期公共产品,最终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安排无法代表农村居民的真正需求,出现公共产品产能过剩与公共产品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并存的“供需错配”现象;二是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评价机制致使地方政府官员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过程中“只唯上、不唯实”,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只愿意把有限财政投入到供给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硬公共产品上,而不愿供给公共卫生、农村文化、农村社保等软公共产品;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难以避免陷入低效率的泥潭甚至导致各种寻租腐败行为;四是多元主体协同乏力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如政府体制内部责任划分不合理导致各层级政府财权事权严重不对称,基层政府由于财力不济而被迫放弃部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对市场主体和第三部门的激励与约束不足导致其未能有效参与到农村公共产品的实践中去,等等.不管是供给结构,还是供给机制,都是生产领域的问题,也就是供给侧的问题,需要转变观念,从供给侧入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来寻找*之道.

公共产品论文参考资料:

公共艺术论文

公共安全论文

公共关系学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方向

产品设计论文

结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和实现机制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公共产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公共产品的定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